正文 慈兒(3 / 3)

“爸爸,我剛才遇見一個老乞丐,說是參加過‘六年戰役’的,可憐得很,他失掉了一條腿!”

“他也是為著正義呀!為著正義去衝鋒陷陣,雖死而無怨。”

慈兒還是疑惑,為什麼老乞丐說起那條失去的腿,還是非常悲傷呢?他不再問父親,把這個問題記在心裏。

從此他時時想起那個獨腿的老乞丐,聯帶想到祖父,因為他們倆同樣地參加過正義的“六年戰役”,但是後來的結局彼此大不相同;一個很得意,從畫像上就可以看出來,一個卻潦倒悲傷,在路旁作伸手的買賣。慈兒想不透這中間的所以然,就時常去看祖父的畫像。他用明澈的眼睛凝望著畫像,希望畫像會告訴他一些什麼。

一天,父親出去了,慈兒又到書室中看祖父的畫像,忽然“啪塌”一聲,那幅畫像落了下來,使他大吃一驚。

托板跟框子脫離了,畫布摺皺了,許多油彩的碎屑落在地上,還有一本薄薄的書攤在框子旁邊。

慈兒覺得奇怪,畫像的框子裏怎麼會有一本書,他就拾起來看。書上的字寫得很大,一頁至多四五行,一團一團地,像陳列著拍死的蟑螂。他從頭看下去。

大塊的荒地,周圍五百裏,開墾起來利益多麼大。

本來是荒地,無主的,誰都可以拿。誰拿到手誰就占便宜,那是當然的。

他們要先下手了,理由是那荒地連接他們的境界。這是什麼話!有我們在呢,他們竟把我們看作不懂事的小孩子!

這種侮辱不能忍受!我們用“正義”這個口號跟他們鬥一下吧,戰爭!戰爭!這裏有一頁空白,翻過了看次頁,字跡更加潦草,可以看出是在慌忙中寫的。

戰爭延長了五年,沒有必勝的把握。我們的人死得不少。這倒不打緊,死一批可以再招一批。隻是軍需不足,吃用漸見困乏,最可憂慮。

待我算一算。如果我們失敗了,荒地既得不到,還許失掉所有的一切。如果我投一注大資本,讓我們勝了,保住了現有的自不必說,我是大股東,還可分得大部的荒地。

就是瞎子也會走後麵的一條路。

決意捐出全部家產的十分之九!一點兒一點兒搜刮,積成這份家產雖然不容易,但是在這樣的生死關頭,也不能不演出這樣的壯舉。以下的字特別大:勝利!勝利!最後勝利屬於我們。

慶祝大會。被人家高高舉起,在大路上遊行。大家說沒有我就沒有這一回的勝利。

大部的荒地劃歸我大股東,要添養不知多少的奴才才能把荒地經營好。

除夕,結算今年出入的總帳,利潤是破天荒的。我高興極了,我投資的眼光竟這樣準。慈兒讀罷,如夢方醒,祖父自己寫的《六年戰役史》原來是這樣的!祖父當然要得意,乞丐當然要潦倒悲傷了。

給老乞丐的兩塊錢是父親給的,父親的錢是祖父傳下來,祖父的錢是老乞丐一班人代他掙來的。靠了人家的一條腿,掙來了許多的錢,從這中間取出兩塊錢來還給人家,能算做了慈善事業嗎?

“往根底裏做去!”不知誰說的這句話在他的心頭閃現。慈兒恍然解悟,他知道真實的慈善事業該從哪一方向著手了。

1930年12月31日作。

刊《新學生》1卷2期,署名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