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美麗的童話的人生”在哪裏可以找到呢?現代的人世間,哪裏可以實現“美麗的童話的人生”呢?
恐怕那種美麗的幸福的生活隻在最少數的童話裏才能有吧。而那種最少數的美麗的生活,在童話裏所表現的,也並不存在於人世間,卻存在於蟲的世界,花的世界裏。至於一切童話裏所表現的“人”的生活,仍多冷酷而悲慘的。
我們試讀金斯萊的《水孩》,掃煙囪的孩子湯姆在人的社會裏所受的是何等冷酷的待遇。再試讀王爾特的《安樂王子》,燕子飛在空中所見的是何等悲慘的景象;還有《少年皇帝》,那個將要登基的牧童在夢中所見的又是何等悲慘的景象。沒有,沒有,童話中的人生也是沒有快樂的。正如安徒生在他的《一個母親的故事》裏所述的,母親的孩子給死神抱去了,她竭盡力量想把他抱回,但當她在井口看見孩子的將來的運命時,她便叫道,“還是帶他去好!”現代的人生就是這樣。
聖陶最初動手作童話在我編輯《兒童世界》的時候。那時,他還夢想一個美麗的童話的人生,一個兒童的天真的國土。我們讀他的《小白船》,《傻子》,《燕子》,《芳兒的夢》,《新的表》及《梧桐子》諸篇,顯然可以看出他努力想把自己沉浸在孩提的夢境裏,又想把這種美麗的夢境表現在紙麵。然而,漸漸地,他的著作情調不自覺地改變了方向。他在去年一月十四日寫給我的信上曾說,“今又呈一童話,不識嫌其太不近於‘童’否?”在成人的灰色雲霧裏,想重現兒童的天真,寫兒童的超越一切的心理,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企圖。聖陶的發生疑惑,也是自然的結果。我們試看他後來的作品,雖然他依舊想用同樣的筆調寫近於兒童的文字,而同時卻不自禁地融化了許多“成人的悲哀”在裏麵。固然,在文字方麵,兒童是不會看不懂的,而那透過紙背的深情,兒童未必便能體會。大概他隱藏在他的童話裏的“悲哀”分子,也與契可夫在他短篇小說和戲曲裏所隱藏的一樣,漸漸地,一天一天地濃厚而且增加重要。他的《一粒種子》、《地球》、《大嗓門》、《旅行家》、《鯉魚的遇險》、《眼淚》等篇,所述還不很深切,他還想把“童心”來完成人世間所永不能完成的美滿的結局。然而不久,他便無意地自己拋棄了這種幼稚的幻想的美滿的“大團圓”。如《畫眉》,如《玫瑰和金魚》,如《花園外》,如《瞎子和聾子》,如《克宜的經曆》等篇,色彩已顯出十分灰暗。及至他寫到快樂的人的薄幕的破裂,他的悲哀已造極頂,即他所信的田野的樂園此時也已摧毀。最後,他對於人世間的希望便隨了稻草人而俱倒。“哀者不能使之歡樂”,我們看聖陶童話裏的人生的曆程,即可知現代的人生怎樣地淒涼悲慘;夢想者即欲使它在理想的國裏美化這麼一瞬,僅僅一瞬,而事實上竟不能辦到。
人生的美麗的生活在哪裏可以找到呢?如果“地國”的樂園不曾實現,人類的這個尋求恐怕永沒有終止的時候。
寫到這裏,我想,我們最好暫且放下這個無答案的冷酷的人生問題,轉一個方向,談談聖陶的藝術上的成就。
聖陶自己很喜歡這童話集,他曾對我說,“我之喜歡《稻草人》,較《隔膜》為甚,所以我希望《稻草人》的出版也較《隔膜》為切。”在《稻草人》裏,我喜歡閱讀的文字,似乎也較《隔膜》為多。雖然《稻草人》裏有幾篇文字,如《地球》、《旅行家》等,結構上似稍幼稚,而在描寫一方麵,全集中幾乎沒一篇不是成功之作。我們一翻開這集子,就讀到:一條小溪是各種可愛的東西的家。小紅花站在那兒,隻顧微笑,有時還跳起好看的舞來。綠色的草上綴著露珠,好像仙人的衣服,耀得人眼花。水麵上鋪著青色的萍葉,矗起一朵朵黃色的萍花,好像熱帶地方的睡蓮——可以說是小人國裏的睡蓮。小魚兒成群地來來往往,細得像繡花針,隻有兩顆大眼珠閃閃發光。……——《小白船》這是何等移人的美妙的敘述呀;當我們閱讀時,我們的心似乎立刻被帶到一條小溪之旁,站在那裏賞玩這種美景。然而還不止此,如果我們繼續讀下麵的幾段:許多梧桐子,他們真快活呢。他們穿著碧綠的新衣,都站在窗沿上遊戲。周圍張著綠綢似的帷幕。一陣風吹來,綠綢似的帷幕飄動起來,像幽靜的庭院。從帷幕縫裏,他們可以看見深藍的天,看見天空中飛過的鳥兒,看見像仙人的衣裳似的白雲;晚上,他們可以看見永遠笑嘻嘻的月亮,看見俏皮的眨著眼睛的星星,看見白玉的橋一般的銀河,看見提著燈遊行的螢火蟲。他們看得高興極了,輕輕地唱起歌來。這時候,隔壁的柿子也唱了,下麵的秋海棠也唱了,石階底下的蟋蟀也唱了。……——《梧桐子》清澈見底的小河是鯉魚們的家。白天,金粉似的太陽光灑在河麵上,又細又軟的波紋好像一層薄薄的輕紗。在這層輕紗下麵,鯉魚們過著十分安逸的日子。夜晚,湛藍的天空籠罩著河麵,小河裏的一切都睡著了。鯉魚們也睡著了,連夢兒也十分甜蜜,有銀盤似的月亮和寶石似的星星在天空裏守著它們。——《鯉魚的遇險》春風吹來了,細細的柳條不知什麼時候染上了嫩黃色,甚至已經有了點兒綠意。風輕輕吹過,把柳條下垂的梢頭一順地托了起來,一會兒又一齊垂了下來,仿佛梳得很齊的女孩子的頭發。
一道小溪在兩行柳樹之間流過。不知誰把小溪斟得滿滿的,碧清的水幾乎跟岸相平。又細又勻的美麗的波紋好像刻在水麵上似的,看不出向前推移的痕跡。柳樹的倒影因而顯得格外清楚。水的氣息,泥土的氣息,使人一嗅到就想起春天已經來了。溫和的陽光籠罩在小溪上,好像使每一塊石子每一粒泥砂都有了歡樂的生命,更不用說那些小魚小蝦了。——《花園外》我們便不知不覺地驚奇起來,而且要帶著敬意讚頌他的完美而細膩的描寫。實在的,像這種描寫,不僅非一般粗淺而誇大的作家所能想望,即在《隔膜》裏也難尋到同樣的文字。
在描寫兒童的口吻與人物的個性方麵,《稻草人》也是很成功的。
在藝術上,我們實可以公認聖陶是現在中國二三個最成功者當中的一個。
同時《稻草人》的文字又很淺明,沒有什麼不易明了的地方。如果把這集子給讀過四五年書的兒童看,我想他們一定很歡迎的。
有許多人或許要疑惑,像《瞎子和聾子》及《稻草人》、《畫眉》等篇,帶著極深摯的成人的悲哀與極慘切的失望的呼聲,給兒童看是否會引起什麼障礙;幼稚的和平純潔的心裏應否即投入人世間的擾亂與醜惡的石子。這個問題,以前也曾有許多人討論過。我想,這個疑惑似未免過於重視兒童了。把成人的悲哀顯示給兒童,可以說是應該的。他們需要知道人間社會的現狀,正如需要知道地理和博物的知識一樣,我們不必也不能有意地加以防阻。
這童話集裏附有不少美麗的插圖。這些圖都是許敦穀先生畫的。我們應該在此向他致謝。有這種好圖畫附印在書本裏,在中國可以說此書是第一本。
1923年9月5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