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那種認為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日益中國化的看法是不正確的,我確信,當他仍舊是中國人的同時,也一直是一位堅定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他的雄心勃勃的革命念頭之所以受到壓製,原因在中國自身:9億人口,深重的政治和文化遺產,人民因襲守舊懶散的劣習。考慮他1949年接受的是一個怎樣的爛攤子,那麼,他設法要使中國人走得像他一樣的快和遠,這實際上也是他個人成功的標誌。中國和馬列主義,這兩者在他的心靈和性格中,以不可分的方式交織在一起。盡管毛澤東犯了錯誤,遭到失敗,但他確實做成了他作為中國人要做的一件重要事情:他的中國顯然已經對世界發生了重大影響,這不再是那個古老的中國,他也不要求世界去簡單化地尊敬和崇拜那個死去了的文明的榮耀和成就。他的意思是,將會出現一個新的中國,它之所以新,決定性地在於它改變了對世界的看法,中國將永不再把世界看成當然之物,也不會再接受世界曾對它作出過的那種估價。你也是潛在的C型人
可以有把握地說,在大多數情況下,大多數人的實際表現都低於他們潛在的能力。今天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競爭性,工作給人們帶來的壓力是難以置信的。人們還沒有學會如何在這樣的壓力下,使自己的潛力始終如一地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人們感受的壓力的大小以及工作成績的優劣,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一個是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基本技能的掌握,這方麵,文化教育係統為我們做了相當好的準備工作。另一個重要的但往往被人們所忽視的因素,就是人們的心理狀態。我們可以把人分為A、C兩種類型。A型人是屬於那種過於承攬事務又不能自我駕馭的人,他們總是顯得匆匆忙忙,企圖在很少的時間裏幹很多的事情。與之相反,C型人正是在壓力下顯示出旺盛的活力。他們能在高度壓力的情況下,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去工作而沒有絲毫示弱的表現。
C型人喜歡挑戰,富有冒險精神。但在現實生活中,那種不願意冒風險,不敢向自己挑戰的人,確實是太多了。他們想平平穩穩地過日子,想避免任何偶然的失誤。結果,花了大量的時間來瞻前顧後,對一些細枝末節糾纏不休,變成了凡事但求完美的人。這種防守的戰略,把他們引向懶惰,一次又一次地重複做同樣的事情。最終,他們感到厭煩、消沉、對現狀不滿,因為害怕失敗而駐足不前。假若你意識到恐懼,可作幾次緩慢的深呼吸,將會有助你鎮定下來。然後,要客觀地評價一下你所麵臨的困難。如果你認為工作千頭萬緒,要做的事情太多,那麼不如幹脆坐下來,排列一下什麼是必需的。這可能會使你看到,真正需要做的比想象的要少些。還可以問問自己以前是否很好地完成過類似的任務。回憶一下以往的成功,可以增添你的信心,有助於消除恐懼。
樂於承擔任務,是獲得成功的關鍵。不過,我們選擇目標,應當是基於對它的熱愛,能被它激動,以至於不能不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傾注進去。調查表明,許多人在幹著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他們大多是從錢和安全的角度來選擇職業,而不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誌趣,這就從本質上決定了他們不會有什麼建樹。為了使人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以達到目標,可以根據每個人的習慣,采取不同的誘導方式。例如高爾夫球星傑克·尼克拉斯在打球前,想象球在空中沿著順利航線去飛行,然後在他要它著陸的地點落下。他認為自己的成功,百分之五十歸功於心理訓練。其他行業的一些出類拔萃者,也做同樣類型的心理訓練,以應付壓力很大的局麵。
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健康的身體和體育鍛煉十分重要。好的體格將改善你的精神狀態,增強你的精力和熱情,使你更加敏銳,更富有創造性和自信心。我們每周至少應做三次大肺活量的鍛煉,如跑步、遊泳、跳舞,每次可以用20分鍾左右的時間。
要使工作富有成效,我們需要有明確的目標。然而,一個大的問題是,人們在為實現目標努力時,往往注意力過於分散,這常常使我們在—個特定的工作未完成以前,就受到其他還必須做的工作的壓迫。我們應當在明確總的目標後,把它分解成若幹個小的具體目標,然後聚精會神地逐一完成。我們一次隻能做一件事,如果當你正努力做一件事同時還想著另外三件要做的事,這隻會增加自身的壓力,使工作變得更艱巨。另外,在實現每一個具體目標的過程中,把精力花在一些自己無法控製的日常小事上,也是不利的。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潛在的C型人,都能夠做到更經常地並且是以更輕鬆的方式獲得自己工作的最佳效果。那些成績卓越的人同我們其餘的人之間的主要差別隻在於:他們的那種C型人的素質表現得更經常,持續的時間也更長久。但是,我們都能學會增強自己的C型體驗,這就是要練習並運用某些我們前麵說過的關於控製壓力和恐懼感、增強自信心、樂於承擔任務以及集中精力辦事的本領。如果我們是這樣做的話,我們將會逐步發現自己的表現更經常地處在一個最佳水平上。美國青少年教育麵臨的衝擊
當前,電影、電視以及錄音、錄像設備在美國人的業餘文化生活中,占據著日益重要的地位,並已對美國的青少年教育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波。據統計,美國現有6600個有線電視網接通到了3700萬個家庭,到1985年底全國有2300萬個家庭擁有錄像機,每個家庭的電視機平均每天開放7小時。12~17歲的青少年每天平均收看電視4小時左右,高中生到畢業時共看電視22000小時,相當於他們在教室裏度過的時間的2倍。在搖擺音樂的錄音唱片的消費者中,31%是10歲~19歲的青少年,20歲~24歲的占33%,25歲~34歲的占20%,36歲以上的占16%。研究表明,在校的7~12年級學生,他們聽搖擺音樂的時間達10500小時,比整個12年花在學校裏的時間隻少500小時。到電影院去的觀眾中,12歲~20歲的青少年占38%,21歲~29歲的占27%,30歲~39歲的占16%,40歲以上的占19%。
在所有的電視、電影和錄音節目中,大量的是關於暴力和性的內容,這在青少年的心理上和思想上造成了很消極的影響。高中生在他們畢業前所看的22000小時的電視節目中,要看到18000起凶殺事件。有一部長達93分鍾的流行影片,描寫了44個特別的殺人場麵,平均每2.1分鍾死一個人。有的節目從罪犯的角度去描寫怎樣用暴力對待年輕姑娘,以致引起姑娘們對性和男孩子產生一種普遍的恐懼感。研究發現在數以百萬計的年輕姑娘中——她們一天要看3個日間電視劇——形成了一種強奸、婚前性關係和私通現象比比皆是的強烈感覺。而男孩子則好奇地認為這就是自己要得到女人而必須采取的做法。
通過這些節目的潛移默化,給青少年們在行動上造成了一些嚴重後果。加利福尼亞州一位14歲的姑娘,因聽重金屬敲打音樂著了魔,竟用鐵棍敲打自己的母親致死,結果被判處25年徒刑。在羅倫斯,一個15歲的男孩被指控殺死了一位婦女,他表示認罪。他的行為就是因為看了像“第十三個星期五”之類的暴力片而引起的,他的神經已經錯亂。美國教育協會估計,每年有5000名青少年的自殺與頹廢音樂和情歌引起的絕望感有關,洛杉磯市郊區14歲的姑娘凱琳說:“生命在20歲結束,在那之後還有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