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兵變、郭雀兒(1 / 2)

北伐大軍已經過了趙州了,駐紮在了運河之畔,將士們個個都是一臉的興奮。

那些契丹小兒是將中原當做了他們的後院嗎?想來就來,想走就能走的,若不是國朝李守貞帥著關西諸閥叛亂,郭太尉早就率領著我們將這些遼人趕出燕雲了,不過現在也好,就讓他們嚐嚐我們的厲害!

不過今天令眾將士奇怪的是,天已經大亮了,按理說,是應該要收拾營地,然後向北走了。畢竟定州和鎮州那邊傳來的告急文書可是一份接著一份的,可是現在從上麵傳下來的命令,卻是暫時紮營不動!

搞不懂!

不過雖然如此,但是既然上麵是這命令,大家也隻能遵守,況且郭威在軍中威信足,大家都樂意聽他的話。再加上他又是樞密院使,本來就有便宜行事的資格,因此營中也沒有任何的慌亂。

大家各忙各的的,將一應物資皆收拾好了,準備等到營中的命令下來了之後,就開拔,百無聊賴的,不少的兵士都坐在了一起聊天。

聊得也無非是契丹人的事情,身為中國精銳的禁軍,全軍將士們自然不會懼怕契丹人。這些年來,契丹人與中原王朝打仗,還是敗的次數更多一些,就是丟了燕雲十六州之後,契丹人的幾次南下也沒占到任何的便宜。

尤其是幾次慘敗,那更是讓契丹人記憶尤深,比如大唐明宗李嗣源在當大將的時候,一戰打的耶律阿保機,倉皇的逃回了草原,而後在李嗣源當位的時候,契丹人也隻敢乖乖的稱臣!

唯一煩人的是契丹人軍隊配的馬匹數量太多了些,每次就算是打敗了他們,也趕不上他們的速度。隻能讓他們跑掉,然後等休息了一段時間後,就又恢複了元氣,可惜中原卻沒那麼多的馬軍!

這些契丹人隻會跑,要是國朝也像大唐那時候全軍配馬的話,一戰之後,契丹人至少幾十年都不敢南下!

……

樞密使郭威坐在毯子上,滿麵蒼白,頭發披散著,昨天還是黑色的頭發,現在卻幾乎被染白了一半,看起來淒慘無比。

隻是他的目光卻狠的好似一柄剛開鋒的刀子一般,順著他的視線看去,發現他的視線所及處正是被隨意扔在桌子上的一卷黃色的詔書。

帳中除了郭威以外,還有一個生著國字臉,一看就是沉默寡言性子的青年人,一個留著尺長胡須,麵目紅潤的老者,還有一個年約四十,身材魁梧的中年人,不過此刻這幾人卻無一人說話。

“太尉,這……”

還是那個年約四十,身材魁梧的中年人最先開口,不過開口後他卻又不知道說什麼好。

“嗬嗬……這小兒倒是好手段!”

中年人開口後,總算使得帳中的氣氛不再那麼的詭異,那個長須老者突然嘲諷的笑著開口,他的臉上也盡是悲痛之色。

這老者就是現任宣徽北院使的王峻,他此番跟著郭威北伐,是擔任的軍中監軍一職,他留在大梁的家眷和郭威的家眷一樣,現在都成了街口那一堆頭顱當中的一部分。不過他是最冤枉的,畢竟他可不是托孤之臣,跟這些武臣的關係也不是那麼的親密。

兩位已經年近知天命的老人,突然被人告知,自己的家眷已經被一殺而盡了,想想也能知道這是什麼樣的悲慘之事。更何況,當殺自己的人,居然是自己一直以來竭心盡力想要輔佐的君王的時候。

“秀峰相公,想必殿下是受人蒙蔽的吧!”還是那個魁梧的中年漢子,他看著兩位老人的狀態,不免的露出了擔憂的神色,於是開口勸慰道。

這魁梧中年男子就是郭崇威,他擔任的官職是天雄軍的衙內步軍指揮使巡檢,劉承佑殺光了托孤大臣之後,就命他拿著聖旨來將郭威和王峻兩人也殺了。

不過郭崇威是郭威的老部下了,從當兵開始就是跟著郭威混的,自然很同情老首長的遭遇。再加上,他對於劉承佑這種亂殺人的性子也是十分的不喜歡,畢竟誰知道哪天劉承佑又是一發瘋就會把自己給殺了。

所以郭崇威直接拿著皇帝給自己的聖旨跑來找郭威,並且將大梁城中所發生的事情都告訴了郭威,而後事情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大人,依我看來,現在我們隻有兩條路可走了!”那個看起來十分沉默寡言的青年男子,突然的開口說道。

“唉!”

郭威抬起頭看了一眼這個青年人後,突然歎了口氣,卻什麼也沒說。

兩條路,無非就是束手待斃或者和舉旗造反罷了!可這兩條路,他都不願意去走。

這個青年是郭威的舅子柴守禮的兒子,名叫柴榮,不過郭威卻很喜歡他,將他收做了自己的義子,改名為郭榮。這些年來,一直跟隨著自己在軍中磨練,性子是越發的穩重了,能力也是毫不遜色於那些積年的老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