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的堅持
在一所大醫院的手術室裏,一位年輕的護士第一次擔任責任護士。“大夫,你已經取出了11塊紗布,”她對外科大夫說,“我們用的是12塊。”“我已經都取出來了,”醫生斷言道,“我們現在就開始縫合傷口。”“不行。”護士抗議說,“我們用了12塊。”“由我負責好了!”外科大夫嚴厲地說,“縫合。”“你不能這樣做!”護士激烈地喊道,“你要為病人想想!”大夫微微一笑,舉起他的手讓護士看了看這第十二塊紗布:“你是合格的護士。”他說道。他在考驗她是否正直——而她具備了這一點。
佛亦奈何不得
韓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和詩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領導者。
那時的皇帝唐憲宗,是個非常迷信佛法的人。元和十四年正月裏,他派出一批太監與和尚,從鳳翔法門寺護國真身塔內,把所傳的佛祖釋迦牟尼的一節指骨迎到長安皇宮裏供奉,頂禮膜拜。這樣大搞了三天之後,又把這節指骨送到長安的各大寺院裏,依次供奉。一時間,京城內外的王公大臣們掀起了奢侈鋪張的狂熱活動,街頭巷尾的老百姓全都議論紛紛。韓愈覺得,皇帝這樣崇尚和提倡迷信活動,實在太不正常了,對於國計民生絲毫沒有好處。他花時間精心寫了一道奏章(即《論佛骨表》),痛切地指出佞佛是非常有害的事,要求皇帝立即下令製止,並且勇敢地表示“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這道奏章送上去後,唐憲宗頓時怒不可遏,幾乎要下令殺了韓愈,幸虧有裴度等正直的大臣竭力救援,使唐憲宗不得不從輕發落,但是仍然把韓愈驅逐出京師,由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
當時的潮州是南方海邊的荒僻之地,與長安相距約八千裏遠。那一帶有瘴氣,人碰上會得病,而且當時醫療條件很差,常會因此死去。被貶謫的官員是要立刻動身的。韓愈和哭哭啼啼的妻兒告別,獨自一個人啟程,沿著驛道到潮州去。一路上,他悲憤不平,但是剛直不阿的品格又使他堅持自己的正確主張,盡管為反對迷信招來一場彌天大禍,他也毫不後悔。
韓愈的侄孫韓湘,是韓愈愛侄韓老成的兒子,兩家向來如同一家。韓湘聽說叔祖父孤身上路,非常不放心,趕來和他同行,在離京師不遠的藍田追上了他。
韓愈望望遠處,終南山上滿布著濃雲,天空大雪紛紛揚揚下著,積雪堆在藍田關前的大道上,連馬兒都前進不得了。這時,他再也控製不了自己的感情,便悲歌當哭,慷慨激昂地向韓湘吟誦了一首後來十分著名的詩篇: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最後兩句,是在向侄孫托付後事了。全詩寫得正氣磅礴,筆勢縱橫開合,境界雄壯闊大,表達了一種深厚而抑鬱的感情,具有撼動人心的力量,因而流傳千古。
韓愈在《論佛骨表》中說:“凡有殃咎,宜加臣身”。這話多麼大膽而自信。雖然他為此受了折磨,但後來卻生活平安。他在潮州為老百姓做了好事,至今潮州人民還在紀念著他。唐憲宗死後,換了個皇帝,他又被召回朝廷,先後為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可見佛是奈何不得他的。但唐憲宗瘋狂佞佛,卻成了曆史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