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魅力失分——讓人沒有安全感(1 / 1)

管鮑之交

春秋時鮑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二人相知很深。

他們倆曾經合夥做生意,一樣地出資出力,分利的時候,管仲總要多拿一些。別人都為鮑叔牙鳴不平,鮑叔牙卻說:“管仲不是貪財,隻是他家裏窮呀。”

管仲幾次幫鮑叔牙辦事都沒辦好,三次做官都被撤職,別人都說管仲沒有才幹。鮑叔牙又出來替管仲說話:“這絕不是管仲沒有才幹,隻是他沒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機會而已。”

他倆還一起當過士卒,打起仗來,衝鋒時,管仲在後,鮑叔牙在前;敗退時,管仲在前,鮑叔牙在後。人們都譏笑管仲貪生怕死,但鮑叔牙還是替他辯護:“管仲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他家裏有老母親需要奉養啊!”

管仲曾感慨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

後來,鮑叔牙當了齊國公子小白的謀士,管仲為齊國公子糾效力。兩位公子在回國繼承王位的爭奪戰中,管仲曾驅車攔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帶,小白彎腰裝死,騙過管仲,日夜驅車搶先趕回國內,繼承了王位,被稱為齊桓公。公子糾失敗被殺,管仲成了階下囚。

齊桓公登位後,要拜鮑叔牙為相,並欲殺管仲報一箭之仇。鮑叔牙不願擔任相國之位,並指出管仲之才遠勝於己,力勸齊桓公不計前嫌,用管仲為相。齊桓公於是重用管仲,果然如鮑叔牙所言,管仲的才華逐漸施展出來,終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到了管仲病重,臨死時,齊桓公到病榻前詢問誰可繼任為宰相,管仲並沒有推薦鮑叔牙,而且說:“鮑叔牙為人賢良,但過於疾惡如仇,不是當宰相的材料。”

後來,一些小人把這話傳給鮑叔牙,本來是要挑撥管仲與鮑叔牙之間的關係,沒想到鮑叔牙卻說:“管仲說得對,如果讓我當宰相,我首先把你們這些小人殺幹淨。”

從此,管鮑之交被傳為千古佳話。

青年和羊

有一個年輕人,他走在前麵,後麵用繩子牽著一隻羊。“這隻羊之所以跟著你跑,是因為你的一條繩束縛了它,而不是它真心跟隨著你,也不是你真心喜歡它!”有人開他玩笑說。這青年聽了之後,馬上鬆開了拴羊的繩扣,拋開羊就徑直向前走去,並時不時地改變方位。那羊呢,雖沒有繩子的束縛,卻寸步不離跟在青年後麵跑,絲毫沒有離

開青年的意思。“年輕人,這是為什麼?”開玩笑的人感到很奇怪。青年停下來說道:“因為我供給它飼料,並且精心照料它。”

公牛和獅子

從前,在靠近原始森林的一個牧場上生活著三頭肥壯的公牛。它們形影不離,總是在一起吃草,一起到河邊喝水,一起睡在牧場。

有一頭獅子早就對這三頭牛垂涎三尺了,但它始終沒有下手的機會,因為三頭牛從不分離。最後,獅子想出了一個主意:離間三頭公牛之間的感情,然後再一頭頭地對付。

一天,一頭公牛遠離了它的兩個夥伴,獨自在森林邊緣吃草。獅子慢慢地走上前,主動和它打招呼說:“朋友,聽著!你要留心你的兩個夥伴,因為我聽說它倆為了霸占草地想幹掉你。你瞧,它倆在竊竊私語,而且還不時地瞅你一眼,生怕你聽見了。”

愚蠢的公牛轉過它那笨重的大腦袋,果然看見它的兩個夥伴在咬耳朵,一下子便輕信了獅子的話。打那以後,這頭公牛和自己的夥伴離得愈來愈遠了。

幾天以後,獅子又用同樣的詭計,在第二頭公牛麵前搬弄是非。結果,那頭公牛也相信了獅子的挑撥,漸漸地也離開了自己的夥伴。

就這樣,曾經親密無間的三頭公牛,現在卻形同陌路,再也不團結了,相互離得遠遠的,去小河喝水的時間也錯開了,甚至連晚上躺在樹底下睡覺時,也盡量離得遠遠的。

獅子的計謀終於得逞,它高興極了。一天,獅子突然從密林中奔出來,撲向一頭公牛,咬斷了它的脖子。而另外兩頭在遠處分散吃草的公牛眼睜睜地望著獅子吞食了自己的夥伴,隻想著那是它應得的報應。

第二天,獅子吃掉了另一頭公牛。第三天,最後一頭公牛也成了獅子口中的美食。

牧人與野山羊

牧人把羊群趕到牧場去放牧,看見有幾隻野山羊混雜在羊群裏。傍晚,他將所有的羊都趕進羊圈。第二天,暴風雨大作,不能到牧場去放牧,隻好在羊圈裏飼養。他丟給自己的羊一點點草料,僅限於不被餓死,而為了想把外來的那幾隻野山羊留下,成為自己的,他卻給它們很多草料。

雨停後,牧人把所有的羊都趕向牧場,來到山下時,那些野山羊全都逃跑了。牧人指責它們忘恩負義,得到了特殊照顧,卻仍要逃走。野山羊回過頭來說:“正因如此,我們更要小心謹慎了。因為你特殊照顧我們這些昨天剛來的,而過於冷淡對待你以前一直飼養的。顯而易見,今後再有其他的野山羊來,你一定又會冷落我們去偏愛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