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絕地求生1(2 / 3)

那時候,稅警總團的營團級幹部都有留洋經曆。這是一支和其他部隊完全不同的部隊。以後和孫立人搭檔的齊學啟將軍,曾經畢業於清華大學和美國西點軍校;以後擔任孫立人副手的賈幼慧將軍,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

稅警總團很特殊。

軍人的職責是保家衛國,而稅警總團的職責是稽查走私。它的功能相當於今天稅務局裏的稽查大隊,專門檢查偷稅漏稅的。檢查偷稅漏稅的,算不上軍隊了。

甚至,稅警總團連稅務局的稽查大隊都算不上,隻能算是鹽務局的稽查大隊,因為他們的功能主要是稽查食鹽走私。

在過去,食鹽曆朝曆代都是納稅大戶。朝廷能夠從百姓手中收取稅收的,食鹽是最主要的來源。農耕文明社會,自給自足,衣服是自己紡線織布,糧食是自己春種秋收,家具是自己刀削斧砍,肉食是自己家中喂養。家中能夠生產這些生活必需品,但是家中不會生產食鹽。食鹽隻能出自特殊的地方,比如山東的海鹽、四川的井鹽。要吃鹽,隻能從山東和四川長途運輸,朝廷就把住交通要道,想運鹽,先交稅,不然就不叫你過去。在出產海鹽和井鹽的那些地方,食鹽如塵土一樣無人問津,但是到了別的地方就論斤賣。為什麼?因為有高額稅收在裏麵。這就像今天,牛仔褲在廣州東莞論斤賣,而一到內地就要論條賣。為什麼?好幾道批發販子都要抽利潤。

食鹽又是生活必需品,吃飯少不了它。如果長期不吃鹽,就會身體浮腫,四肢乏力,染病身亡。

清朝末年,清朝政府忌憚湘西人的凶焊,擔心他們舉旗造反,就故意不願供給湘西人食鹽,沒有食鹽,他們就沒有力氣。湘西就出現了販賣私鹽的,販賣私鹽一旦被抓住,是要課以重罪,甚至殺頭的。所謂的私鹽,就是沒有繳納稅收的食鹽。隋朝瓦崗寨上的程咬金,就幹過販私鹽的勾當。

湘西桑植縣青年賀龍也是販賣私鹽的,販賣私鹽的都是有膽有識的血性漢子。青年賀龍因為不滿稅務局的霸道,就提著兩把菜刀剁翻了收稅的。不僅僅如此,還一把火把稅務局燒掉了,然後帶著堂弟侄兒們上山起義。

稅警總團盡管算不上一支正規的軍隊,但是它的裝備是正規軍比不上的,它的訓練和戰鬥力比正規軍還正規。

因為這支部隊是財政部部長宋子文的部隊,是宋子文的掌上明珠。

宋子文家境顯赫,他的大姐夫是中華民國的前財政部長孔祥熙,二姐夫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孫中山,妹夫是陸海空三軍總司令蔣介石。在百年中國的曆史中,再沒有人能夠擁有宋子文這樣顯赫的背景了。

宋子文是在美國求學,在美國長大的,所以他的思想觀念也是西方的,他治下的稅警總團也是按照西方的軍事思想來培訓,所以他特別青睞留洋歸來的青年軍官。

稅警總團因為靠山是財政部長宋子文,所以得天獨厚,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當時,歐美在華銀行為了討好財政部長宋子文,以便讓自己的銀行能夠在華得到穩定的投資環境,所以,對稅警總團大力撥款和扶持。稅警總團的裝備和武器的精良程度,超過了國民黨軍的第2030師。而第2030師,是國民黨軍第一個機械化師,第一任師長是杜聿明,第二任師長是戴安瀾,都大名鼎鼎。

孫立人之所以從美國回來後,選擇去稅警總團,是因為他看上了稅警總團全新的美式裝備和稅警總團開放而嚴酷的管理方法。

稅警總團是中國現代曆史上一支有著傳奇色彩的武裝,它誕生於190年10月,首任總團長是王賡,下設三個團,第一團團長是趙君邁,第二團團長是古鼎華,第三團團長是張遠南。

和中國那時候的所有軍隊都不一樣,稅警總團的機構很龐大,不但有野炮營、通訊營、輜重營、野戰醫院、修械所,還有8名金發碧眼的德國軍事顧問。當時的中國,師一級配備德國軍事顧問的,僅有德械師,而德械師僅有三個。

“一戰”結束後,戰勝國簽署的《凡爾賽條約》把歐洲最大的軍事強國德國打入了深淵,條約規定德國隻能保存10萬名陸軍,不得擁有海軍和空軍。他們幻想著這樣,就能夠永遠遏製德國的強大。可是,他們低估了德國人的意誌和凝聚力。

“一戰”結束後,德國還有四五十萬精銳部隊,而現在隻讓保存十萬人,剩下的人怎麼辦?這可都是職業軍人,他們除了訓練和打仗,什麼都幹不了。於是,歐洲呆不住了,有人就去遙遠的東方淘金,尋找用武之地,而剛好蔣介石也想一統中國,打敗各路軍閥,急需把自己的軍隊鍛煉成一支具有戰鬥力的武裝。雙方一拍即合,德國優秀的將官們,就源源不斷地來到中國當教頭。比如,德國最有名的炮兵專家馬克斯鮑爾,打開了德國優秀軍事人才進人中國的通道;德國軍事奇才馮塞克特,他的建軍計劃讓蔣介石統一了各路軍閥,也加快了中國迎戰日本的步伐;德國總參謀部作戰處處長魏采爾,他幫助蔣介石進行淞滬抗戰……據說當年來到中國幫助訓練軍隊的就有10多位德國將軍,而那時候還有一位德國人也想來,卻沒有被挑選上,因為他那時候資曆太淺,他感到異常失落。這個德國人在後來的“二戰”時期,在非洲打出了讓全世界震驚的戰績,他的名字叫隆美爾,人們叫他“沙漠之狐”。

孫立人後來有一個外號,叫“東方隆美爾”。孫立人和隆美爾一樣,打仗精於算計。

九一八事變前,日軍劍拔弩張,威脅東北。當時密謀攻占東北的,是一個名叫石原莞爾的日本人。很多人認為石原莞爾是日本少有的戰略家,可是他在抗戰時期,一直沒有受到日本的足夠重視。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進攻北大營,然後迅速占領了東北。

日軍占領了東北後,迅速向中國增兵,進攻上海。十九路軍奮起反抗,阻擊日軍。當時最精銳的中國軍隊第五軍,在張治中將軍帶領下,從南京飛兵直下,增援上海。第五軍軍長是張治中,該軍下轄87師和88師。87師師長宋希濂,88師師長俞濟時。對抗戰曆史了解的人,都會知道這三個人的名字。其中俞濟時是首任74軍軍長,他的繼任者是王耀武,再繼任者是張靈甫。宋希濂在滇西會戰中擔任第11集團軍總司令,打通了滇緬公路中國段。張治中和共產黨來往密切,和周恩來是好朋友。

這就是中國人都知道的“一二八”淞滬抗戰。

第五軍有當年中國最精銳的兩個德械師。

稅警總團也參戰了,因為沒有軍隊番號,就對外宣稱88師獨立旅。

稅警總團在淞滬抗戰中表現優秀,不但多次擊敗了日軍進攻,還俘獲了日軍佐官一名。抗戰初期,要能夠抓住一名日軍俘虜是非常困難的。

稅警總團的犧牲也是巨大的,僅僅第二團,犧牲的排長以上軍官就有16名。

稅警總團在上海打得風生水起時,總團長王賡卻失蹤了。

王賡也是文武全才。王賡當年是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獲得文學學位後,報考西點軍校學習軍事的。他在西點軍校表現很突出,畢業時是以全級第12名的成績畢業的,而這一年級有來自全世界各國的佼佼者17名。

王賡從美國回來後,擔任軍閥孫傳芳的炮兵司令。孫傳芳覆滅後,王賡就來到宋子文新成立的稅警總團,擔任總團長,相當於師長。

因為文武全才,又有留洋經曆,王賡自然會受到很多女孩子的青睞。後來,王賡娶了一個名叫陸小曼的女人為妻。兩人生活了五年後,就離婚了。

是的,這個陸小曼,就是徐誌摩的妻子陸小曼。陸小曼和王賡離婚後的第二年,就嫁給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有名的詩人徐誌摩。

陸小曼和林徽因,都是民國名媛,也是民國時代最有故事的女人。

王賡在上海被日軍俘虜,有過多種版本,但是最靠譜的版本是這一種:

有一天,王賡在戰鬥空閑,穿著便裝,去往一個叫做查理飯店的地方,看到飯店門口站著幾個士兵。王賡沒有在意,徑直向前走,到了跟前才發現是日本兵。王賡眼睛高度近視,他也不知道查理飯店已經被日軍占領了。

突然遭遇日本兵,王賡也還冷靜,他幹脆繼續向前走,走進飯店,想從側門逃走,沒想到他的異常舉動引起日軍懷疑,就將他抓走了。

王賡是怎麼逃脫的,沒人知道,隻知道他回來後,有人告他泄密,被判了兩年徒刑。出獄後,全身心投入抗戰的後勤供應工作,1942年死於開羅。

王賡可能是冤枉的。可是,大戰在即,作為師長的王賡,你不和自己的部隊在一起,跑到外國人開的飯店幹什麼?

紀律嚴明的稅警總團都是這樣,更何況當年的國民黨其他軍隊?

孫立人來到稅警總團的時候,稅警總團已經擴充為四個團,他擔任第四團團長,而第四團的前身是稅警總團特種兵團。

孫立人的第四團編製龐大,戰鬥人員5000餘名,相當於當時的一個師。下轄三個營,每個營有四個連,還有一個重機槍連,一個直屬炮排;每個連有三個排,每個排有六個班,每個班有14人,這14人中,除了配置最新式的步槍夕卜,還配置有機槍、衝鋒槍。

而稅警總團除了四個團外,還有十個直屬步兵營,總兵力高達三萬人。

當年血戰衡陽47天的第十軍,僅僅有17萬人。稅警總團相當於兩個第十軍。

這樣的裝備和這樣的人員架構,戰鬥力能不強嗎?

196年,當時的中國人都知道中日終有一戰。經過艱苦卓絕的長征,勝利來到陝北的紅軍,高舉“北上抗日”的大旗;逃到關內的東北軍,處處受到排擠欺負,也要打回老家去;國軍中的很多高級將領也在製作對日作戰綱要,提出收複領土。蔣介石也知道全麵抗戰就要來臨,可是他卻加緊進攻紅軍,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主張。

稅警總團在這種氛圍中,自然也難以獨善其身,當時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也看到了稅警總團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便提出改編,軍政部派遣第二師師長黃傑,擔任稅警總團團長。這樣,稅警總團就完成了從地方武裝到軍事力量的過渡。

黃傑在離開第二師,去稅警總團上任的時候,向老上級顧祝同告別。顧祝同惋惜地說,第二師是一支正規部隊,稅警總團算個什麼呀,實在不應該去。

那時候,盡管稅警總團已經成立了六年,而且在淞滬抗戰中表現突出。但是,在陸軍上將顧祝同的眼中,仍然是一支不人眼的部隊。陸軍上將都是這樣,更何況普通官佐。

然而,黃傑很快就發現這是一支讓人瞪目結舌的部隊。

黃傑一上任,就進行改革,將總團下屬的十個步兵營改編為兩個團,這樣,稅警總團就擁有了六個龐大的團,而稅警總團的總人數,超過了當時一個軍的人數。

黃傑現在擔任的不是師長了,而是軍長。

稅警總團的兵力超過了黃傑的預料,而稅警總團的戰力,更超過黃傑的預料。

196年9月,國民政府的各支精銳部隊,在江西南昌舉行軍事演習,當時參加演習比賽的有120個團,孫立人帶著稅警總團第四團也參加了。比賽結束,孫立人的第四団以絕對性的壓倒優勢,獲得了第一名。而在個人單項成績中,前十名士兵,就有七名是孫立人的部下。

舉座嘩然。

孫立人開始進人了人們的視線。

19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的衛隊在陝西臨潼華清池突然抓捕前來督戰的蔣介石,漆黑夜色中,蔣介石深一腳淺一腳地逃往華清池旁的驪山上,結果還是被找到。當年蔣介石藏身的那個地方,先叫捉蔣亭,現在叫兵諫亭。

偏居西北的西安,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

蔣介石被捉,黃傑認為這是一個表現的好機會。他帶著稅警總團乘上火車,向憧關急進。來到潼關後,封鎖所有交通要道,炮口對準西安,駐守在咫尺之遙大荔縣的西北軍馮欽哉師投降。

局勢變得急轉直下,戰爭一觸即發。

關鍵時刻,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將蔣介石放回去,避免了一場同室操戈的悲劇上演,也避免了日本漁翁得利。

197年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陝西風平浪靜,稅警總團從陝西撤回。

不久,日軍為全麵侵華做準備,派遣了一個大隊的海軍陸戰隊進駐青島,而作為“二鬼子”的朝鮮流氓也嘯聚而來,和日本浪人在青島橫行無忌,尋釁滋事,欺壓中國百姓。當時,中日尚未開戰,而時任山東省主席的韓複榘,見到日本人就小腿抽筋,隻會下跪,對日本人唯唯諾諾。鑒於這種情況,如果中國軍隊開進青島,則會授人以柄;如果稅警總團以緝私的名義駐紮青島,則名正言順。於是,197年4月,稅警總團的兩個團進人青島,防範日軍。

當年,日本的《朝日新聞》在山東有發行,稅警總團一來到,這份報紙立即大肆汙蔑,說稅警總團紀律惡劣,濫殺無辜,燒殺奸淫,無惡不作。

沒想到這一宣傳歪打正著,日本的報紙既然這樣宣傳,稅警總團幹脆就這樣做。他們上街的時候,每個人身後都背著一把明閃閃的大砍刀,見到日本浪人和朝鮮流氓就故意比劃比劃。而且,他們還故意在日本僑民的居住地附近,演練刀法,引來圍觀。

日本僑民和朝鮮“二鬼子”,看到這群“亡命之徒”,驚懼萬分,退避三舍,青島治安,空前良好。

日本領事看到稅警總團如此“橫行無法”,就多次與青島市市長沈鴻烈嚴正交涉,要求嚴懲稅警總團。而沈鴻烈說,稅警總團背後有靠山,是財政部的部長宋子文,而宋子文又是蔣委員長的大舅子,他一個小小的市長怎麼得罪得起。他勸日本人好好忍耐,不要惹這群“亡命之徒”。

日本海軍陸戰隊戰鬥力很強,但是他們也不敢和稅警總團正麵衝突,他們擔心一旦事發,這群“狂徒”會“濫殺無辜”,向日本僑民開刀。

197年7月7日,中日全麵戰爭爆發。

197年7月下旬,為了保證日本僑民的安全,日本政府讓日本僑民速速乘船返回日本。青島市長沈鴻烈密令將日僑所有財產全部焚毀,稅警總團和地方武裝這才真正開始了“燒殺搶掠”。在青島辛辛苦苦經營了幾十年的日僑,一夜之間變成了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