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兵敗長阪坡後被曹操大軍追擊劉禪失落。
趙雲在萬千曹軍中七進七出尋找劉禪將他救出。
孫權則陰謀將劉禪劫持江東要挾劉備,但陰謀未能得逞。
劉禪生性戲樂,劉贏打算滿足他需求的同時讓其搞外交,似乎是個不錯的創意。
劉永憤世嫉俗,痛恨貪官汙吏,就讓他做禮部尚書管理官吏,創造一個廉潔衙門,杜絕浪費奢華之風。
劉理年幼需要保護,劉嬴要給他營造成長環境,爾後和劉永一起幫助他創建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帝國。
劉嬴一旦做了蜀漢之主,外敵無疑就是曹操和孫權。
可他不會像曹丕那樣“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劉贏將依照古訓:“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對於曹操集團和孫權集團,劉嬴將遵循“慈不掌兵,善不為官,情不立事,義不理財”的老話,遴選強硬將帥將其消滅。
諸葛亮推崇“孫劉聯盟”有一定的戰略意義,劉嬴將視形勢的變化靈活執行。
劉嬴是不足歲的嬰孩,有時間來做準備,改變蜀漢乃至華夏曆史指日可待。
……
劉備、關羽、張飛、簡雍吃酒正歡,城門司馬張鳴前進來稟報:“北海相孔融遣派太史慈前來求援!”
劉備一怔,凝視著張鳴前道:“張司馬你把剛才的話重複一遍!”
張鳴前重複了前言,劉備站起身子,掩蓋不住心中的激動,道:“北海孔融竟然知道劉玄德!”
頓了下神情亢奮道:“我們快去郡府大堂,迎接、款待太史慈將軍!”
影子分身聽劉備如此講,遊離出主身搶先出走,見一個渾身血汙的將軍手持短戟佇立門外,正是漢末虎將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郡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人,身長七尺七寸,美須髯,猿臂善射,且箭不虛發。
太史慈曾經在東萊郡擔任奏曹史,東萊郡郡守和州牧發生矛盾時遭州裏記恨,躲到了遼東避難。
北海相孔融得知太史慈孝廉,多次派人問候其母並送去生活用品。
孔融在北海都昌被黃巾軍將領管亥包圍,太史慈從遼東回家後,為報孔融照顧母親之恩,決心幫孔融解圍。
他本想帶兵馬出城殺敵,但孔融選擇等待外援,可援軍遲遲未到,敵軍包圍漸進。
太史慈主動請纓向劉備求救,劉備隨即帶兵與他一起解了北海之圍。
孔融敬重太史慈,想以黃金絲綢相謝,但他未接受。
劉繇在曲阿任揚州刺史,麵對孫策兵馬的逼近,任命太史慈為大將軍,但輕視太史慈武力,隻任其為前線偵察員。
太史慈在偵查途中與孫策及其十三個從騎相遇,毫不畏懼上前挑戰,與孫策單挑。
兩人打得難解難分,孫策刺下太史慈的坐騎並奪走其手戟,太史慈也打下了孫策的頭盔。
後來雙方兵馬趕來,二人才散開。之後劉繇逃往豫章,太史慈則前往蕪湖山中,自稱丹楊太守;進駐涇縣,設立屯府,招來大量山越夷民歸附。
孫策征討太史慈將其抓獲,解開其困縛並詢問若當時將自己擒獲會如何處置,太史慈回答不知道。
孫策大笑隨即封太史慈為門下督,返回吳地後又授以太史慈兵權,拜其為折衝中郎將。
……
劉備、關羽、張飛、簡雍在城門司馬張鳴前帶領下來到太史慈身邊。
劉備以禮相待,太史慈向劉備告急,說北海相孔融被黃巾賊管亥3萬大軍圍困北海都昌,形勢危急;聞知玄德公仁義,特遣太史慈前來求援。
劉備執著太史慈雙手喜極落淚,道:“北海孔融也知小吏劉備?”
太史慈大笑,道:“玄德公漢室宗親,寬厚仁義,孔郡守是孔聖人二十世孫,豈能不曉公之大名……”
劉備在郡衙設宴招待完畢,讓太史慈先行報知孔融;自己率三千人馬隨後趕往北海救援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