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因為我的感情問題讓他們不滿意,我們一度到了決裂的邊緣。”
“這是我第一次反抗他們,我以為自己做到了會很開心,可是並沒有,我無比痛苦。”
“於是,我開始運用心理學上常用到的‘鏡子法則’來試著解決這個問題。”
“我把自己看作一麵鏡子,將折射出來的問題一一分析。”
“我試著把對父母的不滿與感受全部寫出來,那個過程真的很痛苦,我幾乎一直在哭。”
“我又試著把他們的好也寫下來,我發現,他們其實同樣給了我許多的愛……隻是,我一直給自己套上了一個‘不想原諒他們’的枷鎖,所以才會故意去忽略他們的愛。”
“我開始嚐試把這個枷鎖解開,利用每次相聚的時間,講一些過去的事,然後借機把我當初的感受說出來。”
“說那些不滿與抱怨時,我母親一直在哭,我父親則是悶頭喝酒,沒有過多的解釋。但當我試著說他們的好,並提出感謝時,我父親反而哭了……”
“那時我才知道,就像自己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一樣,父母也不是個完人。我在經曆不被重視,不被理解和尊重的痛苦時,他們也在經曆女兒不願意同他們說心裏話,不被女兒理解,甚至被女兒憎恨,卻又找不到辦法來解決問題的痛苦。”
“我突然就意識到,人不能隻是接受愛,還應當付出愛,讓父母高興。在此基礎上,自己不喜歡的事就該直接說出來,建立互相可以暢所欲言的關係。也就是說,我也有我自己的問題,隻是被我本能地忽略遮掩了而已。”
“所有原生家庭的問題,都是一麵鏡子。我想從鏡子裏看到自己的笑容,首先我得笑,我得接納我自己,以及一直讓我耿耿於懷的那些事情。”
“現在,我們關係緩和了許多,再回想過去那些事時,我已經不覺得痛苦了。”
“我很慶幸我找到了正確的方式,解開了困住自己的枷鎖。我想,你也可以試試。”
“允許自己說出對父親的怨恨,也多問問自己,有沒有忽略父親的愛?有沒有需要感謝他卻從來沒有感謝過的事?”
“有的,當然有。”大姐聲音微微哽咽:“不說別的,是他辛苦工作養育了我們,他因為是個司機,常年作息不規律,現在一身的毛病……他肯定也是愛我的,我知道。”
大姐的接受度讓向暖覺得欣慰,她趁機進一步引導:“再想想你丈夫。”
大姐:“對,我明白你的意思……他為這個家辛苦工作,是我的人生伴侶,可我卻發自內心地看不起他,抱怨他,卻從來沒有想過要感激他的付出。”
“我一直以為自己在解決問題,其實不是,我隻會抱怨,責備……仔細想想,好像真是這樣。所以我的孩子才會本能地拒絕我,因為我讓她感覺到的是負擔和壓力,而不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