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3 / 3)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常以“難得糊塗”自勉。做人想聰明難,想糊塗更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是難上加難。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大都胸懷寬廣,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於團結大多數人,利用別人的優點而忽略無傷大雅的缺點。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凡事大處著眼,不斤斤計較,隻有這樣才能成大事、立大業,使自己成為不平凡的人。

有家就有溫暖

“家是溫柔港灣,你我渴望擁有它,旅途再苦也不怕,隻要有個溫暖的家……”每當我們聽到這首《家是溫柔港灣》都感到格外親切、溫暖,百聽不厭、感慨萬千。

家是人生的起點,也是人生的終點,是每個人的依托和基石。無論是偉人還是凡夫俗子,都離不開家。家是我們揚帆和避風的港灣,是我們心靈最安全、最踏實的依靠!我們在家裏與親人共處一室,就如沐浴在愛的陽光下,航行在愛的海洋中,有再大風浪都不怕。

即使累了、倦了、苦了、煩了,往這裏回歸,家永遠是我們最忠實的守護神,它幫助我們洗去心靈的塵埃,迎向一片燦爛的天空。

在事業不順心、壓力太大的時候,坐下來和爸爸聊聊,聽聽他的鼓勵和建議,會給我們開辟出一片新的天地;當生活中遇到不如意,遭受挫折失敗的時候,給媽媽打個電話,聽聽她的嗬護和關懷,會讓我們找到繼續前進的動力。即使父母太過樸實,不知道如何用話語來安慰你,看看他們慈祥的麵容、充滿愛意的眼神,也會給我們帶來踏實的感覺,讓我們過濾掉浮躁和塵垢,讓心寧靜下來。

友情會有遺憾,愛情會有背叛,人的一生中會出現無數次的變故,隻有家,總是以最寬容的姿態接納我們在外麵所遭受到的一切,任我們把一肚子的辛酸在家裏慢慢消融,並重新找到再上路的勇氣——這種感覺不似友情,不似愛情,而是一種心與心的嗬護,心與心的依靠,心與心的靈犀!

曾采訪過一個知名企業家,問起他,創業的一路都遭遇到了哪些看似不可能跨越的困難,最後又是如何解決的,直到今天的飛黃騰達。

他告訴記者,為了走出那個父母待了一輩子的窮山溝,他帶著出人頭地的夢想,踏上了人生的征程。但是外麵的世界並不像他想象的那麼美好,在他鄉,總是看著他鄉人的臉色,受著他鄉人的氣。從打工仔到獨立公司的老總,他嚐過所有的磨難,所有的挫折。他不想對記者訴苦,他隻想告訴記者,這麼多年,他形成了一個習慣,每當焦頭爛額或心情鬱悶時,總會給父母打個電話。

父母是種了一輩子地的老農民,也許分析不清這些讓他為難的事情,也不能給出解答方案。其實他並不會告訴父母自己具體遇到了哪些困難,隻想和他們隨意地聊聊天,每當話筒裏傳出父母樸實關切的話語時,總能讓他找到一種安慰和幸福,也得到一種鼓舞和力量。

在剛開始運作公司時,資金、技術、市場、人員等一係列問題都需要他去獨自解決,那時,孤獨和無助經常會陣陣侵襲而來。創業的艱辛沒有讓他掉下一滴眼淚,父母關切的叮嚀卻讓他淚流不止。

一次,他給父親打電話,隨口說出了自己所在的城市刮了一周的六級大風的惡劣天氣。老父親說:“要是太辛苦,就回來吧?”這時,他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決了堤似的不可收拾,壓抑了許久的情緒隨著眼淚汩汩而下。他明白父親的心,父親是怕自己在外麵受太多委屈,苦了自己。但也是這句話更加堅定了他的理想,他想:熱血男兒總是應該有自己的事業,父母也在一天天老去,他們吃了一輩子的苦,艱辛了一輩子,我應該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待父母年邁時,可以來此避雨取暖。

創業的艱辛總在父母的溫情中淡化,感覺到累的時候隻要想起父母蒼老的容顏,就能重新找到上路的動力。

家,是我們努力向上攀登的動力。外麵的世界總是磨難著我們的人生,少不了陰霾和風雨。每每此時,家的那一抹抹溫馨的記憶,總能溫暖我們即將冷卻的心。

記得曾有一首短短的詩:有花,卻沒有葉;有葉,卻沒有莖;有莖,卻沒有根;沒有根的是野花,野花叫——遊子!

這也叫詩嗎?我們會在心裏琢磨。如果仔細推敲,我們會突然明白了,漂泊的遊子,就像那沒有根的野花,多形象的比喻啊!

是的,累了的時候,獨自一人走在陌生的大街上,看到萬家燈火次第盛開,如果沒有為自己點亮的那一盞燈,內心的落寞是否如蟲子在齧咬著自己的心呢?

我們總會在失意的時候,第一個想起心中的那個家,那個永遠對自己不離不棄的家,在老地方張開雙臂等著擁抱遊子歸來的家!每每此時,我們的心才會溫暖無比。

家讓我們脫去偽裝的外衣,表露出最真摯的情感;家讓我們的心靈坦然麵對藍天,聽到鳥鳴,聞到花香,釋放出自己真實的一麵。不管身在何方,家是最後的港灣,充滿愛,父母之愛,夫妻之愛,子女之愛,兄弟姐妹之愛,親朋好友之愛,全在!

家,一個可以停靠的幸福港灣,任外麵暴風驟雨,它總能給我們提供一處停泊身心、休養生息的避風港!給予這份愛,珍惜這份情,就會永遠幸福。不會孤單,不會難過,不會悲傷,因為有家,有家人的陪伴,有家人的愛!

水至清則無魚,不必事事較真

凡事就怕“認真”二字,隻要認真,沒有什麼事做不好。然而,有的人忽略了“認真”和“較真”的區別,在隻需認真對待就能做好的事上過於較真,反而會什麼事都做不好。

“認真”和“較真”都表示一種狀態,都表示對“真”的追求。但“認真”是褒義詞,“較真”通常被看做是貶義的。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認真是追求真理,不含糊;較真則是說人對一些細枝末節的事過於執著,認死理,不懂變通。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不能以遊戲人生的態度對待生活。但也不能太較真,認死理。有道是“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生活本就是不完美的,太過較真,眼裏容不得一點沙子,就會有太多看不慣的事。人無完人,對別人的要求過分苛刻,把別人身上的小缺點都揪出來無限放大,容不下別人半點失誤,就沒有人願意跟你做朋友了。一顆心過於較真,就把自己同社會隔離開了。

生活中,我們肉眼看上去很平坦的東西,實際上未必是完全平坦的。我們常用“平滑如鏡”比喻某個東西表麵平坦。但是,看似平滑的鏡子如果放在高倍放大鏡下,表麵也都是凹凸不平的“山巒”。許多肉眼看起來很幹淨的東西,拿到顯微鏡下觀看,也會發現很多細菌。如果我們總戴著“放大鏡”和“顯微鏡”去看周圍的人和事,必然會覺得處處不平,到處是缺點。

婆媳問題是很多家庭裏的大問題,婆媳之間的矛盾很多時候就是由於其中一方或雙方太較真導致的。在一件事情上,兩代人各有各的看法,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硬要爭執下去,隻會傷了和氣。

章琳結婚後和婆婆生活在一起,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磕磕碰碰總是難免。開始時,年輕的章琳遇事總是愛較真,經常為了一點生活小事,和婆婆鬧翻。

比如說,章琳做飯喜歡出鍋前再放鹽,婆婆過來說:“這樣做出的菜不入味啊。”

章琳聽了不服氣,辯駁:“書上說這樣吃鹽更健康。”

婆婆立馬就不高興了:“我這樣做了一輩子飯,一家人也沒吃出什麼毛病來,怎麼就不健康了?”

章琳的倔脾氣上來,跑到網上去找到相關資料給婆婆看,雖然婆婆看了眾多專家的論斷也不得不承認章琳的說法是對的,但臉上實在掛不住,好幾天都對她沒有好臉色。

這樣的小事出現得多了,章琳和婆婆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僵,甚至有時候幾天都不跟對方說一句話。章琳的媽媽過來小住了幾天,看到這種情況,狠狠地批評了章琳一頓,說她死腦筋:“跟自己的家人那麼較真幹什麼,你難道就是十全十美的?還不是要靠婆婆幫你操持家務,怎麼就不能多理解一下長輩的辛苦,淨在小事上挑刺呢?”

章琳挨了罵,仔細想想,覺得媽媽說得也對,婆婆在家裏包辦了大部分家務,給工作忙碌的小兩口大大減輕了負擔,自己怎麼就不能多看看婆婆的好,選擇性忽略那些小分歧呢?

從那以後,章琳再也不在小事上與婆婆爭執,原本看不慣的那些小事忍下不說,也沒有對他們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影響,卻可以讓家裏的氣氛保持融洽。

一年後,章琳生了小寶寶,婆婆熱心地幫他們照顧孩子,並不時嘮嘮叨叨跟她說一些這個不準、那個不準什麼的。婆婆說的都是她們過去用過的照顧小孩的經驗,雖然在章琳看來有些做法按照現代標準來說是不科學的,但是她明白不能反駁婆婆的好意。婆婆的那些嘮叨是對他們的關心和照顧,即使有些話是不正確的,但是老人家的出發點是正確的,都是為了孩子好。隻要在大方向上達成了共識,何必為了枝節小事傷了和氣呢?

事實上,能做到不較真、能容人、胸懷寬廣的人很少,正因為如此,世人才有那麼多煩惱。要想少一點煩惱,多一點快樂,就要學會往自己的眼睛裏揉沙子。

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當你放開了胸懷讓自己不去在意別人那些小毛病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那些毛病都不是問題。

與自己的親人朋友較真是傷害,與陌生人較真是浪費精力,與水平不如自己的人較真就把自己降得跟對方一樣低,最愚蠢的莫過於和自己較真,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你自己都不愛自己,不能包容自己,還能指望誰來包容你、愛你呢?

學會聰明的認真,凡事不要去較真。多看看這世界美好的一麵,遇事多為對方考慮,體諒理解別人的難處,為人多一些寬容,處事多一些和諧,你也就能多一些快樂,多一分幸福。

生活中沒有多少人喜歡斤斤計較、太過精明的人,卻沒有多少人不喜歡會裝“糊塗”的聰明人,所以不論是對人對事,都不妨讓自己寬容一些、糊塗一點。學會了“糊塗”做人,不僅能夠減輕彼此間的隔閡,贏得別人的好感,還能為自己增添不少快樂。這樣兩全其美的好事,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總結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歐洲流傳著一句被世人所熟知的諺語:“一千個觀眾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所以,假如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了跟自己意見向左的人,不必驚訝,也無需氣憤,更不要急著去爭個誰輸誰贏,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世界觀和思維方式,這無非是說同一個問題產生的不同看法而已。

無謂的爭論也許能讓我們贏得“戰爭”,但卻不見得能贏得好心情,甚至還會輸掉彼此間的情分。一顆寬大的心是可以容納諸子百家的學說的,對別人的觀點,我們不一定要讚同,但是一定要尊重,這樣彼此才能夠都過得舒心。

戴維似乎一直以來就在看待問題的方式上和自己的妻子存在著分歧,他不明白也相當不讚同妻子的言論,甚至覺得那簡直有些荒謬至極,而妻子也是一樣的態度。所以,他們會經常為了把一件小事爭論清楚而不住地爭吵。這樣,日複一日,他們終於無法再忍受彼此的“不講理”,終於鬧到隻有離婚才能解決問題的地步。

然而,戴維還是對自己的婚姻存有美好期盼的,而且走到離婚這一步並不是他的初衷。為了能夠挽救婚姻,戴維找到了一位心理學的專家向他請教。在聽過了戴維對於自己婚姻走勢的描述後,專家分析道:“也許當你說出你的觀點之後,對方不見得一定覺得它是錯的。但是由於這種觀點多半是以反駁的方式說出的,這就讓對方覺得你對她的觀點不夠尊重,即使出於自衛,你們也難免會吵起架來。”

接著,專家還給出了他一個建議:“當你們意見相左的時候,千萬不要執著於你的妻子是錯的,而自己一定是對的,哪怕是你十分確定答案的正確性的時候。當你不再強求她接受你的意見的時候,不再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確的時候,你們就不會再爭吵了,而你也就再也沒有煩惱了。”

回到家之後,戴維就按照專家的建議試著做了。每次,當他一遇到與妻子相反的觀點和看法時,要麼和她心平氣和地討論,要麼就回避不談,但絕不選擇去爭論不休。一段時間以後,效果果然很明顯,他們之間的爭吵越來越少,婚姻關係明顯得到了緩和。

偉大的心理學家席勒曾說過:“我們極希望獲得別人的讚揚,同樣的,我們也極為害怕別人的指責。”在與人溝通和交往中,“你錯了”可以說是破壞力最強的三個字。所以,無論在生活和工作中,在與人交談時,不要因為別人與自己觀點的不同而過於敏感,也不要強迫別人同意你的想法,要懂得去尊重別人的意見。

其實,我們總是試圖去糾正別人的錯誤,多半是出於要急切地證明自己。當你讓別人知道他是錯的而你是正確的時候,也許心底藏的那份虛榮心就得到了滿足。但是“一山更比一山高”,爭論並不見得能夠讓你次次都取得勝利。如果無法向別人證明自己是對的時,煩惱就會叢生了。

所以,即使是為了我們自己,也千萬別說“你不承認自己有錯,我就證明給你看”。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我比你聰明,我要用事實來糾正你的錯誤。”聽的人自然會覺得很不舒服,這就相當於對著鏡子撒氣,得到的也一定是憤怒的表情。

在駁斥別人的觀點時,我們多半已經走進了一個思想誤區:一方麵,在這樣的過程中你已經浪費了非常多的心力,你的心情也會因此而感到疲憊和不快樂!另一方麵,你換來一個結果的同時,往往也換來了彼此懊惱的心情。

總之你要時刻謹記:不讚同的意見會招人反感,即使你用詞溫和地想要去改變別人的意誌,那也是極不容易的。換了我們自己也是一樣,當別人把觀點硬塞給我們的時候,我們也多半不會接受。既然知道自己這樣做很難打動別人的心,又多半會因為失敗而帶給自己一肚子悶氣,那麼我們何苦還要這樣去苛責對方也折磨自己呢?

從前有兩個十分固執的兄弟,一天,他們一起去打獵。當哥哥正要拉弓瞄準一隻從天上飛過的大雁時,弟弟突然拉住了他的胳膊。

“這麼好的機會,你幹嗎呀?”哥哥有些氣憤地問道。

“等一下,我在想,當我們把這隻大雁射下來之後,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方式把它吃掉呢?”弟弟問道。

“烤著吃吧,烤著吃比較香。”哥哥想了一下答道。

“我還是覺得煮著吃更好一些。”弟弟表明自己的觀點。

於是,兩兄弟便為了維持自己的觀點而爭論了起來。哥哥覺得弟弟沒見識,弟弟覺得哥哥不懂享受。他們誰都不肯妥協,爭得麵紅耳赤。

最後,一個鄰居走了過來,詢問清楚他們爭吵的原因後,提議道:“你們何必非得要對方服從自己呢?一人一半,各取所需不是更好嗎?”

這時,兄弟倆才意識到自己居然在堅持自己意見的時候忘記了還有這樣一個選擇。於是,他們的爭論終於停止了。但再抬頭看時,大雁早已不知了去向。

這就好比那群摸象的瞎子一樣,他們都通過經驗和感覺說出了自己的觀點,並言之鑿鑿地認為自己摸到的部分就是大象的全貌,為此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其實,到頭來都是白費口舌,還搭上自己的心情,實在是得不償失。

生活中,每個人總有避免不了的“缺陷”,我們要“將心比心”,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去批評別人。當觀點不一時,隻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完全可以一笑置之。即使實在感到無法忍受,也不要立即去應對。暫時把它放一放,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地方去。

正如卡耐基所說:“我們用批評和指責的方式,並不能使別人產生永久的改變,反而會引起憤恨。不要責怪別人,要試著了解他們,試著明白他們為什麼會那麼做,這比批評更有益處,也更有意義得多。”

耶穌也曾經這樣說過:“趕快讚同你的反對者。”換句話說,別跟你的顧客、丈夫,或是敵手爭辯,別指責他錯了,別激怒他,每個人都有被人認可和尊重的願望,不要用你的權威去挑戰他們的忍耐力。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請先尊重他們的意見。

用心體會身邊的幸福

有人說:“生命的過程就是追尋快樂的過程。”仔細想想,確實不錯。我們幾乎都處於這樣的過程中,不斷地苦苦追尋。但遺憾的是,即使我們走的路一樣,也並不見得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快樂。

那麼,到底是什麼出了問題呢?方向,能力,還是智慧?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關鍵在於我們的眼睛和心。

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個調查:世界上誰是最快樂的人?接著,他們奔走於世界各地去尋找答案。在對所有的答案進行歸總後,有四種答案頻繁出現,而且相當有趣,它們分別是:為幼小的孩子擦洗身體的母親,在沙地裏堆砌城堡的孩子,吹著口哨欣賞自己新作的藝術家和通過幾小時的全力搶救而挽回生命的大夫。

看到這些的時候,你大概都會發現,所謂“最快樂”的狀態其實如此簡單,而且它們都真實存在於我們生活的周圍。如果你肯用心去體會,哪怕是炎熱夏季的一陣風、愛人遞到手中的一杯水,都能讓你感到無比的快樂。

有一對夫妻,他們因為深愛對方而結婚。但隨著婚姻生活的推延,男人對女人的感覺越來越淡,他覺得起初那個自己喜歡的女孩似乎正在漸漸地消失。在他看來,婚姻確實是一件磨人的事情。

某天下午,男人坐在沙發上享受難得的休閑時光。他隨手拿起放在手邊的一份雜誌,不一會兒,就被其中一篇表達對婚姻生活失望的文章所吸引了。從筆名來看,作者應該是一名女性,她優美的文風和淡淡的惆悵竟讓男人有了一種愛憐和心動的感覺。

於是,男人決定寫一封信結識一下她。在信中他寫道:“像你這樣一個擁有才情和細膩情感的女子,你的丈夫為何會不懂得去珍惜呢?”然後,他將信封封口後寫上了編輯部的地址,希望他們可以代為轉交。

之後的日子,男人一直期盼著來自那位女子的答複。但是,兩個月過去了,那封信就像石沉大海一樣,沒有一點回音。

男人從滿懷希望到漸漸失望,最後徹底死心了。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有一天他在找東西的時候,忽然發現了那封信。沒錯,信中的內容正是出自自己的手筆。為了弄清楚,他急忙去問妻子。妻子淡淡地答道:“是一個讀者寄來的,一直沒有答複。”

聽到這個消息,男子相當驚訝,繼而又釋然了:這幾年中,他居然忘了自己妻子的才情,她曾經寫了不少好文章,隻是婚姻的繁雜讓她將這份愛好淡忘了。

男人意識到是自己對身邊的美好關注得太少了,再次仔細望著妻子的臉,男人才發現,其實妻子仍然還是那麼美麗。於是,他再次像剛認識時那樣將妻子深情地攬進了懷裏。

我們一直滿心追尋的風景也許就在我們的身邊,關鍵在於我們能否一直保持那份欣賞風景的心情。生活中,人們用太少的時間去欣賞,而把過多的時間留給了抱怨和不開心。工作的時候,抱怨待遇總是太低;失業的時候,抱怨老板不講情理;應聘的時候,抱怨世間缺少伯樂;婚姻的過程中,抱怨好伴侶總是在別人家裏……總之,人生灰暗,似乎一切努力都是一種浪費。

其實,隻要我們留心去欣賞美景,一切都會變得不同。很多時候,並不是生命中缺少快樂,而是我們浮躁的追尋使得心靈蒙了塵,以至於將快樂的元素掩蓋了起來。

一個新婚不久的年輕軍官被派往沙漠駐地執行命令,並且需要在那裏待上很長時間。他的妻子為了證明對他的深愛,決定陪同丈夫一起前往。

到了駐地之後,軍官在當地的印第安部落中找到了一個木屋,將妻子安頓在了那裏。

起初的幾天,妻子還覺得生活很新鮮,但沒過多久就有些吃不消了。隨著夏天的到來,當地的氣候變得酷熱難耐,沙漠地帶風沙多且早晚溫差變化大。更令他們覺得糟糕的是,當地的印第安部落中沒有人懂得英文,這使妻子與他們的日常交流都顯得十分困難。

幾個月後,年輕的妻子終於無法繼續忍受這裏的一切了,但她又不忍心丟下丈夫一個人回去。所以,她寫了一封信給自己的母親,向母親訴說生活的艱辛,希望得到一些幫助和安慰。

不久之後,她收到了母親的回信。在信中母親寫道:“有這樣兩個囚犯,他們犯了相同的罪,住在同一間牢房裏。監獄的生活無聊極了,他們唯一的娛樂就是透過窗戶去觀察外邊的世界。然而,其中一個人看到的總是泥土和高牆,而另一個則看到了明亮的太陽和閃亮的繁星。”

讀過這封信後,妻子突然覺悟了,她決心要在這扇“窗”裏把自己的陽光和繁星找出來。

此後她積極地走進印第安人的生活裏,去了解他們的文化和習俗,學習他們的編織和燒陶的工藝,漸漸地,她竟然越來越喜歡當地自生活。

此外,她還認真地研讀了許多關於天文知識的書籍,利用沙漠地帶的天然優勢去觀察和研究星星。幾年之後,她將自己的心得寫進了書裏,成了一名星象研究專家。

人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數不盡的坎坷泥濘,但也有看不完的美景。如果我們的心靈幹涸了、目光黯淡了,就很難再發現美麗的星光。你用灰暗的心去看待生活,生活給予你的就是一連串的失望,如果你浪漫地解釋生活,你就會發現生活其實並沒有把你逼得走投無路,而且還在你的身旁布滿了驚喜。所以,不管生活是以怎樣的麵目出現,我們都應滿懷熱情地去感知它,多點自我安慰,少點絕望,因為其中一定會有美景存在。

如果每天你都可以帶著快樂心情起床,帶著快樂的心情出門;上班途中,不再關注擁堵的路況和熙熙攘攘的行人,而是將目光轉向那些帶著午餐盒蹦蹦跳跳上學的孩子、挽著愛人的手麵帶微笑的情侶;在你心情特別好的時候,向他人微笑,你會得到他們的回應,也會發現快樂其實很簡單。

生活中從不缺少快樂,隻要你認真地去觀察,每朵花裏都有一個世界。用心去尋找快樂,你就會發現,生活中每一處角落裏都充滿著快樂,而它就在你的舉手投足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