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2 / 3)

小舒說:“我先生雖然長相普通,穿著亦不講究,跟原來男友的陽光、帥氣有天壤之別。但我認為他有很多潛在優點,他為人實實在在,讓人感覺踏實。談戀愛時,無論多晚,他都會堅持送我回家,而不管一個住城東,一個住城西;他衣著簡單,卻從不吝嗇為我買衣服,隻要我喜歡,再貴他也願意;每次外出,都不忘給我打電話,回來時還總會捎上一份禮物……”說話的時候,小舒一臉的幸福。

生活也許就是這樣,幸福的婚姻,也許並不是最好的,但卻是最合適的,就看你心中渴望的是怎樣的一份情感。

每一天都有別樣的風采

我們之所以感到不夠幸福,是因為總在忙碌地追求更好的過程中忽略了身邊的美景。我們總在不斷回憶過去的美好,或者期待更加輝煌的明天,卻唯獨忘記了欣賞今天。

有這樣一對夫婦,男的英俊瀟灑,女的貌美如花。他們的婚禮讓所有到場的人都感到羨慕。婚禮的當天晚上,浪漫的新郎還精心地布置了新房,當新娘推開房門的那一刻,便被紅紅的蠟燭、優雅的音樂所陶醉了,那一刻,她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婚後,兩人的生活也過得甜甜蜜蜜。女人總不忘了早起為男人準備早餐,然後套上西裝、係好領帶。男人也總不忘了在出門之前,給女人一個深情的擁抱和吻。

這樣浪漫的生活持續了一年。

一年之後,他們擁抱的次數在漸漸地減少;

兩年之後,他們不再願意主動和對方去為了任何一件小事而溝通;

到了第三年的時候,他們爭吵的次數越來越多。

此後,矛盾在一天天地加劇。女人常常為男人對自己的忽視而生氣——他不再能在第一時間便察覺到自己換上了新裙子;男人則為了女人經常的小失誤而發脾氣,結婚三年了,她居然會忘記了自己的男人喝咖啡從不加糖的習慣……

漸漸地,她懶得做飯,而他則借口加班而很晚回家。他們都在感歎時間的力量,它似乎真的能將一切東西都洗刷得幹幹淨淨,也能將一切東西散發著的濃鬱香味逐漸變淡。

一天晚上,他們再一次因為一件瑣事吵了起來。女人開始抱怨起男人沒有以前那樣愛她了,抱怨他不再像以前那樣時時給她擁抱並稱呼她為“親愛的”;而男人則覺得女人簡直就是在發神經或者無理取鬧。兩個人各自持著自己的觀點爭論不休。最後,男人在盛怒之下抄起了桌上的花瓶摔在了地上。

伴隨著花瓶落地的聲響,兩個人都突然沉默了。那個花瓶之於他們來說是相當珍貴的,它是新婚那天主辦方送的禮物。它的破碎讓他們想起了那個浪漫的新婚之夜,於是兩人都彎下腰默不作聲地收拾散落在地上的碎片。

在撿碎片的過程中,他們彼此都想到了很多。忽然,女人的手指不小心被花瓶的碎片劃破了,男人下意識地在第一時間將她的手抓了過來,仔細地查看傷口,並取來藥棉細心地為她包紮傷口。那一刻,女人看到了他眼裏滿溢的疼愛和溫柔。在那一瞬間,她終於明白了:也許時間的確將愛衝刷得沒有從前那麼熱烈了,但它並沒有消失或者減弱,而是慢慢地沉澱了下來,變成了更為深沉的、不會用過多言語去表白的愛。

後來,男人為自己對妻子的冷落而鄭重地向她道了歉,而女人也能理解丈夫,決定享受這種平淡但不失幸福的婚姻生活。

幸福,其實就近在咫尺,隻是看人們懂不懂得欣賞它不同階段的美。不管晴天、陰天、雨天還是霧天,不管春天、夏天、秋天或是冬天,不管少時、壯時或是老去的那一天,我們的生命中都充滿了美好。

年輕有年輕的活力,年老有年老的優雅,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它迷人的地方。既然選擇與這個人白頭到老,為何不用嬰兒一般清亮坦然的眼神去欣賞它的美好呢?

生活的每一天之於我們都有著不可替代的美麗,生命也正是由於有了這樣的千姿百態才顯得無比充盈,就如同春有春的蓬勃,夏有夏的熱烈,秋有秋的浪漫,冬有冬的樂趣。人生就仿佛這一年四季,你說不清究竟哪一個季節的哪一天才是最好的,因為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獨到的美麗。隻要我們用一份好心情去麵對人生的每一天,就會發現每一天都會有別樣的風采。

愛包含在平淡的每一瞬中

珊近來有些不開心,她常在抱怨婚姻生活就是家長裏短、柴米油鹽,平淡得近似無趣。

她說:“當新婚的甜蜜和激情褪去之後,周圍其他的人都變得可愛起來。相反,當初被我認為浪漫多情、細致體貼的他卻變得不講道理、懶惰起來,不肯再為我多花心思。加上家務的煩瑣,工作的壓力,兩個人之間似乎很難再有激情的火花迸射,說不到一起,做不到一起,矛盾、爭吵、分居,甚至各自負氣出走。難道婚姻真的就是愛情的墳墓嗎?婚姻生活就真的這樣無趣嗎?”

她的牢騷我們是可以理解的,同為婚姻中人,其中細節我們也有所體會。然而,婚姻的本質就是兩人脫去熱戀時華麗的感情包裝,歸於平淡、真實的生活狀態。想獲取一份長久的幸福、白頭終老的浪漫,就需要用寬容和甘於平淡的心態去對待。

鄰居是一對年近70歲的老夫妻,他們在一起生活了近50年,歲月給他們留下了滿臉的皺紋和花白的頭發。但他們依然健朗矍鑠,常可看到他們臉上慈祥的笑容。

每天早晨,他們都要去早市買菜。去的時候,大爺拄著拐杖,大媽拎著空籃子,兩人並排而行。回的時候,空籃子裏裝滿了蔬菜水果,拐杖穿在籃子中央,兩人抬著,大爺走在前麵,大媽走在後麵。

上午,大媽拿著小凳坐在大樹下開始擇菜,大爺躺在樹蔭下的躺椅上,搖著蒲扇看著報紙。時常,報紙會滑落,蒲扇也會停止搖動,這時大媽就會拿出薄毛巾被輕輕地搭在大爺身上。

傍晚,他們在小區裏悠然而緩慢地散步,沒有電視鏡頭中的手挽手,也沒有溫情脈脈的眼神,隻是兩個人在慢慢走著。偶爾,大爺走快了兩步,停下來,回過頭等著大媽趕上來,再並排一起走……

有人曾很俗氣地問過他們:“是什麼可以讓愛情保鮮,讓婚姻幸福,讓你們可以白頭終老的?”

大媽回答說:“年輕時我們也像小狗般互相打鬧過,不滿意對方,不滿意生活,可當時間越往後,我們漸漸明白,幸福的婚姻就是平淡!婚姻就像一堆柴禾,火光與激情四射,隻會燒得越旺,滅得越快。”

大爺回答說:“讓生活像溪水一樣細緩、清淡,就可以讓愛永葆長久!”

有些人一直以為,婚姻是甜言蜜語的“我愛你”,是鮮花、禮物,是深長而又詩意的吻,是兩個人永遠纏繞的激情。但當家庭菜譜成了必修課,《唐詩》《宋詞》成了書架上的裝飾品,昔日帥氣陽光的男生也開始變得發福臃腫……婚姻生活逐漸從興奮刺激的浪尖上衝到了波瀾不驚的海岸邊,從此沒有了王子和公主的童話,隻剩下柴米油鹽的瑣事。對於他們來說,心理當然是有落差的。

其實,婚姻是兩個陌生的人走到一起,相愛容易相處難,激情過後,剩下的隻有各自真實的性格和脾氣。不同環境、不同背景、不同喜好的人組合在一起,也許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如何去麵對、接受和調和這種不完美,全在我們的心態。

也許,他不愛幹家務,大男子主義,但他時常在辦公樓下接你下班;

也許,你們沒有很富裕的經濟背景,但彼此眼神真誠,生活得很踏實;

也許,他不再甜言蜜語、買禮物給你,但他也肯定不會外麵花心,這點讓你覺得放心;

也許,你們沒了浪漫的約會和富有情調的燭光晚餐,但他下班會帶回你最愛吃的零食;

……

換一個角度去看,幸福的婚姻就是平淡中的踏實。平淡中不是沒有愛,愛就包含在平淡的每一瞬中。

真正幸福的婚姻就像煲湯,需要文火慢慢燉,這樣做出來的湯方可醇香繞齒,令人回味。

追求完美的婚姻不會幸福

愛情是美的,但永遠不可能完美。

婚姻是美的,但也永遠不可能完美。

在這個地球上,十全十美的事是不存在的,完美隻是人們的一個目標、一個方向和一個憧憬,卻不應該成為一個人的終極追求。

追求完美也許本身並沒有錯,可是如果追求得過分,反倒會變成不完美。就像一個有潔癖的人,如果他要求自身與周圍環境每時每刻都保持幹淨,但他卻又無法做到如此,強求做不到的,隻會自尋煩惱。婚姻裏的男女也是如此,如果我們一味追求愛情的完美境界,恐怕隻會讓我們每天都生活在痛苦的折磨中。

在現實生活中,崇尚完美婚姻的人很多,他們對對方的要求很嚴格,有股不達完美誓不罷休的勁頭。可是往往到了最後,這些完美主義的追求者卻一個個都變得心灰意冷、失望透頂。道理很簡單,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由不完美的人組成的婚姻也就無法完美。因此對於一個追求完美婚姻的人來說,他在一開始就給自己編織了一個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夢。

林肯一生最大的悲劇就是他的婚姻。請注意,不是被刺身亡,而是他的婚姻。當在劇院凶手向他放槍時,他並未感覺到自己已受傷——但他幾乎每天都生活在婚姻生活的痛苦深淵。

他的朋友形容,林肯在23年內都處在“婚姻不幸所造成的痛苦”中。“婚姻不幸”還是很緩和的說法,幾乎一個世紀的1/4時間內,林肯都是在他夫人的諷刺、批評中度過的。

林肯夫人認為林肯身上沒有一處是好的,實在太不完美——他駝背,走路的樣子很難看,動作呆板。她說他腳步沒有彈性,動作不斯文,甚至還模仿林肯的那副模樣,喋喋不休地要改變他走路的姿勢。她討厭他那兩隻大耳朵和呈直角的頭形,指責丈夫的鼻子不夠挺直,又說他的下嘴唇突出,手腳太大腦袋又生得太小,她罵他是個癆病鬼。

總之,林肯的妻子挑剔林肯的一切,她對這場婚姻很不滿意,總認為一切都不如意。

然而,所有的責罵、批評改變林肯了嗎?從某方麵來說,是的。她使林肯改變了對她的態度,使林肯懊悔自己不幸的婚姻,同時盡量躲避,使自己不見到她。他甚至害怕回家,並且花大量的時間待在他鄉,年年如此。住宿在鎮上小旅店的生活並不是很舒服的事,即使如此,他也寧願獨自待在那裏,而不想回家去聽妻子那刺耳的不斷挑剔的聲音。

如果把生活過成這樣,簡直就是一個悲哀。林肯是多少人心目中的大英雄,許多人仰慕他的才華,欣賞他的為人,愛都來不及。然而,他的妻子卻由於太過於苛求完美,而導致悔恨終生。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和事,我們沒有必要去苛求完美。婚姻裏更是沒有完美,而隻有包容和磨合。完美是個陷阱,隻會讓自己不快樂。

步入婚姻殿堂的夫妻之間最需要的是包容。包容是土地接受天空的雨水,也接受它的冰雹雪霜;是天空接受土地的水汽,也接受它的縷縷炊煙。懷著包容的心走近對方,“臭毛病”的背後也會產生出可愛的故事。反之,優點也可能變成缺點。

結婚前,趙麗喜歡丈夫肖強的穩重成熟,喜歡他不愛浮誇的個性。肖強不會說什麼花言巧語哄她開心,不會像其他男人一樣時不時搞一些小浪漫,可趙麗覺得這正是他性格穩重的表現,比起那些油腔滑調的男人,她更願和這樣的人過一輩子。

結婚五年後,趙麗頻頻和同事說起,後悔當初選擇了肖強,因為他像個木頭人,太不懂風情,這樣的婚姻讓自己產生窒息的感覺。

趙麗是一個外向的人,喜歡把什麼都說出來,工作中有了煩心事,總喜歡回家對著肖強說。但肖強聽了以後也就點點頭,不再發表什麼言論,時間一長,趙麗感覺是在麵對一堵牆說話。很多時候回到家,肖強隻會一聲不吭地做家務。睡覺前,給趙麗端來洗腳水,還笨手笨腳地給她做按摩,說要幫她緩解情緒。但趙麗還是很生氣,她想要肖強像別的男人那樣,能甜言蜜語地哄自己開心,有煩惱了可以在他麵前撒撒嬌,兩個人能有聊不完的話題。可現在,肖強完全給不了她這些。他們的婚姻亮起了紅燈。

曾經趙麗眼中“性格穩重踏實的男人”變成了現在的“木頭人”,其實,肖強什麼都沒變,還是一位誠實本分疼愛老婆的人。隻是趙麗在以一種不平衡的心態追求完美,心態一旦不對,當初的優點也就變成了現在的缺點。

我們不僅要承認婚姻的不完美,還要學會接受婚姻的不完美。古語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所以,每個步入婚姻中的人,要應完完整整地接納自己的愛人,接受他所有的優點,也接受他所有的缺點。趙麗抱怨丈夫不善言談與交流,像個木頭人,但她想過沒有,如果她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即使重新換一個人,那人身上也一定有其他的不足,同樣會讓她感到不滿。

既然世間找不到一個十全十美的男人和女人,那還有什麼換人的必要呢?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總在抱怨另一半的種種不是。殊不知,這樣做,我們自己不快樂,也給了對方很多壓力。心理專家說,那些悲觀的人,往往認為自己的生活中到處都是問題,而那些樂觀的人,總能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如果趙麗能夠認識到丈夫給她端洗腳水、笨手笨腳地為她按摩,是源於一份深深的愛時,那麼她就不會抱怨丈夫像“啞巴”了。因為每個人表達感情的方式不同,有人喜歡用語言,有人喜歡用行動。

追求完美的人會因為婚姻始終達不到自己的目標而感到失望,天長日久,人會變得消沉、焦躁,無端生出對生命的抱怨,而這些壞情緒將更加影響夫妻間的感情,令婚姻生活越來越糟糕,這是一種可怕的惡性循環。因此,對於那些追求完美的人來說,培養一種“不完美主義”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當我們能夠學會在不完美的婚姻中尋找到相對完美,那麼,我們也就領悟到了婚姻的真諦,“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概率也就更大了。珍惜身邊愛

這是一個令我們感動,也值得我們深思的故事。

卡耐基有一次在成年班的課堂上留下了一道家庭作業:“在下周以前去找你最想向他們表達愛的人,告訴他們你愛他。”

一周後,在課堂上,卡耐基問他的學生是否有人願意同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故事。一個中年男子站起了身,說:“自從六年前我和父親發生過激烈的爭吵後,我們就開始彼此躲避,除了在聖誕節或其他不得不見的家庭聚會,我們避而不見,即使見麵也從不交談。所以,當老師布置下作業,我就想,也許這是個機會,可以緩解我和父親的矛盾。

“晚上,我回到了父母家,按門鈴,祈禱爸爸會出來開門——如果是媽媽來開門,我恐怕會喪失告白的勇氣。幸運的是,爸爸打開了門。我一點沒有浪費時間,踏進門就說:‘爸,我隻是來告訴你,我愛你’。

“父親聽了我的話,不禁哭了,伸手擁抱我說:‘我也愛你,兒子。’這一刻如此珍貴,我甚至期盼時間能就此停止。但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重點是兩天後,從沒告訴過我他有心髒病的爸爸忽然病發,在醫院裏結束了他的一生。

“這一刻來得如此突然,我毫無防備。如果當時我退卻,而沒有告訴爸爸我對他的愛,那就意味著永遠都沒有機會了!所以我想對所有兒女們說:‘愛你的父母,不要遲疑,從這一刻開始吧!’”

人生最悲傷的事情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也許,年少時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愛,等自己也為人父母、理解了父母的苦心時,想給父母一點回報,盡點孝心的時候,父母可能已不在我們身邊。

有位名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什麼事情都可以等待,隻有孝順是不能等待的。”時間如流水,青少年時期每個人都有很多事情要忙,忙學習,忙戀愛;等成人了,還要忙工作,忙事業。當我們認為擁有了可以孝順父母的能力的時候,父母已經吃不動也穿不了,有的父母甚至已經離開了塵世。

所以,親愛的讀者,如果父母還在你的身邊,一定要趁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多為父母做點事,用實際行動來表達你對他們的愛和感激。孝敬父母要及早,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想起要孝順,那時為時已晚,隻能空留遺憾。

還有一種愛和父母的愛一般,同樣樸實無華,隻會默默地圍繞在我們身邊,給我們關愛和關注,給我們溫暖和幫助——這就是夫妻之間的愛。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很美麗,婚後數年依然美麗。她的婚姻似乎和她的相貌一樣完美,讓她無可挑剔。但是無論多麼完美,日子久了,終究會變得平淡。平淡久了,也終究會厭煩。當厭煩到快要麻木的時候,她邂逅了一個丈夫之外的男人,那個男人似乎讓她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她決意離婚。

丈夫久久無語。

漫長的沉默中,她拿出小剪刀開始修剪指甲。可是她的小剪刀有點兒鈍了,不大好用。

“你把抽屜裏那把新剪刀遞給我一下。”她說。

丈夫把剪刀默默地遞到她麵前。她忽然發現,丈夫遞給她剪刀的時候,刀柄的方向朝向她,刀尖朝著他自己。

“你怎麼這麼遞剪刀呢?”她有點兒奇怪。

“我一直都是這麼給你遞剪刀的。”丈夫說,“這樣萬一有什麼意外,也不會傷到你的。”

“是嗎?”她說,心卻忍不住輕輕一動,“我從來沒注意過。”

“那是因為這太平常了。”丈夫靜靜地說,“我從沒有說過,因為我以為沒有必要說——其實我對你的愛也是如此。從我愛上你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訴自己說,要把最大的空間給你,要把最大的自由度給你。就像剛才遞剪刀時把刀柄給你一樣,把愛情的生殺大權給你,讓你不會受到傷害——最起碼不會從我這裏受到傷害。也許這並不驚天動地,也並不轟轟烈烈,可這就是我的愛。”

她淚水洶湧而出,緊緊地抱住丈夫。

如此一份細膩的、已融入生命的愛,當用真心去體驗時,鐵石心腸也會被感動,這份幸福又怎能放棄呢?

身邊的愛也許就像穿梭在盛開的荷花下的青魚,當荷花絢麗時,青魚隻在水中無聲無息地遊動;當荷花敗落時,青魚卻還能帶給它一串串鮮活的呼吸。

也許當荷花傾心於自己的花香滿園時,從不曾注意到青魚的存在。但是,用心去體會,就會發現青魚的氣息已經充溢到了自己每條脈絡之中。

親情和愛情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愛,可往往因為日夜相伴、過於熟悉,讓我們看不清其中愛的內涵,而不懂得去珍惜。

珍惜身邊愛吧,時光是不能倒流的,過去的就永遠不會再回來,不要讓我們的心活在懺悔當中。

明天永遠是個未知數,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身邊的愛,是唯一不會錯的真理。

家庭中裝糊塗的智慧

人大都有喜歡處處展示聰明的天性,然而這種天性往往需要我們成天繃緊了神經去支持。在這樣的常態下生活,疲累自然也就成了伴隨我們生活的穩定因素,所以才會有了“難得糊塗”的境界之說。

其實,生活中本沒有那麼多的人和事需要去細心琢磨。畢竟人的一生時間有限,短短的幾十年光陰,哪經得起那麼多無謂的折騰?在小事麵前不必事事都徹查得那麼清楚,表現得那麼聰明,心中自然就不會有那麼多重負。保持一點糊塗的態度去生活,頭腦簡單地對待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特別是婆媳之間的事情,更是說不清,攪不明。

這天早上,因為一點小事,高曉又和婆婆吵了起來。一場風波過後,委屈的她跑到好朋友肖影家去訴苦。

當她敲開肖影家家門的時候,正好趕上肖影在忙著做飯。於是,肖影就讓婆婆先陪著高曉閑聊。

隨著話題的一步步深入,高曉終於開始發起了牢騷:“哎……要是我婆婆像你這樣善解人意就好了,可她總是那麼不招人喜歡,做菜鹹得要死,還整天在我們耳邊嘮叨個不停。總之,我不論做什麼,她都得挑出點毛病來,真是煩死了。”

肖影的婆婆聽完了她這一頓抱怨之後,微笑著打斷了她的話說道:“其實啊,並不是我和你的婆婆有什麼區別,而是你太跟自己過不去了。在這方麵,我覺得你真的該向小影學學,她看起來總是糊裏糊塗地遷就我的一切,一點都不嫌棄我這個什麼都不懂的鄉下老太婆。不管是做什麼菜,做的好不好,她都會說好吃!”

飯做好了,席間,肖影也勸了高曉不少話,高曉漸漸地終於不再那麼怒氣衝衝了。

飯後,高曉不想這麼早就回家,便在肖影家看起了電視。正巧,肖影準備利用下午的時間洗洗衣服,可是她找來找去都找不到自己昨天換下的衣服。於是便問婆婆:“媽,您看見我昨天穿的那幾件衣服了嗎?”隻見肖影的婆婆一拍腦門,笑著說道:“哎呀,我上午一不留神給你洗了,可真是老糊塗了。”

看著婆婆,肖影幸福地笑了。這時,坐在一旁的高曉才明白了肖影婆婆所謂的“糊塗”的真正含義。她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肖影能比自己生活得幸福,她們之間的“糊塗”其實正是一種難得的精明。

從那以後,高曉也當起了“糊塗”媳婦,她不再去計較與婆婆之間的小事,任何時候都寬容以待。漸漸地,婆婆也被傳染地“糊塗”起來,家中再也很少聽到爭吵之聲了。

許多時候,我們的痛苦都來自於對小事的斤斤計較和糾纏不休,煩惱皆因強出頭,太多的難過都是因為在乎的太多,太想出人頭地、太爭強好勝了。

其實,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我們完全可以忽略它們,將它們過濾掉。如果有什麼人或事讓我們感到不愉快的話,也不必過多地去計較,多一些糊塗,少一點聰明,彼此的相處便會融洽不少,你的境遇自然也會舒坦很多。

生活就是這樣,隻要你以一顆博大寬容的心去對待它,它就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所以,我們必須要擁有這樣的心態,要懂得在一些小事上學著裝裝“糊塗”,在一些場合你不一定要很聰明,但一定要清醒,而糊塗做事就是清醒的一種表現。這樣的人生才是具有大智慧的。

與人相處需要互相諒解。每個人在做事時都難免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古人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對於別人的缺點,不要那麼“聰明”敏感,凡事太較真隻會給自己增添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