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少憩
我在愛國學社時,我的長兄與摯友湯墊仙、沈乙齋、徐顯民諸君均願我離學社,我不得已允之,但以籌款往德國學陸軍為條件;湯、徐諸君約與我關切者十人,每年各出五百元,為我學費。及學社與中國教育會衝突後,我離社,往德的計劃將實現。徐君從陳敬如君處探聽,據言紅海太熱,夏季通過不相適宜,不如先往青島習德語,俟秋間再赴德。於是決計赴青島。陳君夢坡為我致介紹於李幼闡君。李君廣東人,能說普通話,諳德語,在青島承辦工程方麵事業,設有《膠州報》,其主筆為廣東易季圭君。李君初於館中辟一室以居我,我租得一樓麵後,乃遷居,自理飲食。日到李君處習德語,後李君無暇,薦一德國教士教我。不到兩個月,我的長兄來一電報,說:“家中有事速歸。”我即回滬,始知家中並無何等特殊之事。湯、徐諸君以愛國學社既停辦,我無甚危險,遂取消集款助學之約,而囑我長兄留我於上海,謀生計。於是我不能再往青島,而德語亦中輟。
滬上革命
辦報生涯
我回上海後,有甘肅陳鏡泉君,自山東某縣知縣卸任後,來上海,稍有積蓄,願意辦一點有助於革命的事業,與中國教育會商,決辦一日報,名為《俄事警聞》,因是時俄國駐兵東三省,我方正要求撤退,情勢頗緊張,人人注意,故表麵借俄事為名,而本意則仍在提倡革命。以翻譯俄國虛無黨之事實為主要部分。論說預列數十目,如告學生、告工人、告軍人之類。每日載兩篇,一文言,一白話。推王君小徐主編輯及譯英文電。我與汪君允宗任論說及譯日文報。乃日俄開戰,我國轉守中立,我等沒有麵目再對俄事發言,乃改名《警鍾》,王君主張不直接談革命,以避幹涉,及王君他去,我與汪君迭任編輯,遂不免放手,蹈《蘇報》覆轍。我與王、汪諸君皆不支薪俸,印刷費由陳君任之。後來陳君又辦一鏡泉書局,他的資本為經理所幹涉,陳君不能再任此報印刷費,則由我等隨時由各方麵募集小款,勉強支持。我等到不能支持時,乃由劉申叔、林少泉諸君接辦,後被封停辦。
準備暗殺暴動
自東京同盟會成立後,楊篤生君、何海樵君、蘇鳳初君等,立誌從暗殺下手。乃集同誌六人,學製造炸彈法於某日人,立互相鑒察之例,甚嚴。何君到上海,訪孑民密談數次。先介紹入同盟會,次介紹入暗殺團,並告以蘇君將來上海轉授所學於其他同誌。其後蘇君偕同誌數人至,投孑民。孑民為賃屋,並介紹鍾憲鬯君入會,以鍾君精化學,且可於科學儀器館購儀器、藥品也。開會時,設黃帝位,寫誓言若幹紙,如人數,各簽名每紙上,宰一雞,灑血於紙,跪而宣誓,並和雞血於酒而飲之。其誓言,則每人各藏一紙。乃教授製炸藥法,若幹日而畢。然能造藥矣,而苦無彈殼。未幾,黃克強、蒯若木諸君,先後自東京來,攜彈殼十餘枚。是時王小徐君、孫少侯君已介紹入會,乃由孫君攜彈藥至南京隱僻處,試之,不適用。其後楊篤生君來,於此事尤極熱心,乃又別賃屋作機關,日與王、鍾諸君研究彈殼之改良。其時費用,多由孫君擔任,而經營機關,則孑民與弟元康任之。元康既由孑民介紹入會,則更介紹其同鄉王子餘、俞英厓、王叔梅、裘吉生及徐伯蓀諸君。徐君是時已聯絡嵊、天台諸會黨,而金、衢、嚴、處諸府會黨,則為陶煥卿君所運動。孑民既介紹陶君入會,則乘徐、陶二君同到上海之機會,由孑民與元康介紹陶君於徐君,而浙江會黨始聯合焉。製彈久不成,楊君奮然北行。抵保定,識吳樾君及其他同誌三人,介紹入會。並為吳君介紹於孑民,言吳君將送其妹來上海,進愛國女學校。吳君後來函,言有事不能即來。未久而中國第一炸彈,發於考察憲政五大臣車上。孑民等既知發者為吳君,則彈必出楊君手,恐其不能出京。孫少侯君乃借捐官事北上,訪楊君於譯學館。知已被嫌疑,有監察者。其後楊君卒以計,得充李木齋君隨員而南下。
創立光複會
我在《警鍾》報館時,曾再任愛國女學校長,那時候,我以女學作為革命黨通訊與會談的地點。各教員中,與聞此事的,以從弟國親及龔君未生為最多。龔君本隨陶君煥卿(成章),屬往金、衢、嚴、處等地,運動會黨,勸他們聯合起來,待時起事。而紹興又有一派秘密黨,則為嵊縣王君金發、祝君紹康所統率,而主動的是徐君伯蓀(錫麟)。此兩派各不相謀,而陶、徐兩君均與我相識;我就約二君到愛國女學,商聯絡的方法,浙東兩派的革命黨,由此合作,後來遂成立光複會。
加入同盟會
我入同盟會在乙巳年(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為同盟會成立之年,或其次年,介紹入會者,何海樵也。
次年,黃克強持孫先生手書來。派我為上海支部部長,是年我返紹興故鄉一行。
我在愛國女學,從弟國親相助數年,我已為介紹入同盟會。國親回紹興,參與女學、報館等事,又為王子餘、裘吉生、王叔梅、俞英厓諸君介紹入會。秋競雄女士在東京時已與徐伯蓀、陶煥卿諸君訂為同誌,回國後,即在紹興運動。嵊縣姚茂甫君遷居紹興。愛國學社舊同誌敖夢薑君亦時來紹興。那時候,紹興一個小地方,革命的空氣頗為濃厚,但均守秘密,普通人士認為新黨罷了。諸同誌建議辦一紹興學務公所,用以促進紹屬八縣的教育事業。推我為所長,促我回裏,我於是回紹興,辦學務公所,邀裘吉生、杜海生諸君相助,先辦一師範傳習所,講授各種教育上需要的科學。要辦一師範學校,籌款輒為人所阻撓,我憤而辭職。
留學德國
赴德留學
我那時候預備離開紹興,適北京友人來信,說政府要派翰林院編檢出國留學,留日、留歐,由本人自擇,勸速往北京登記。我自離青島後,本時時作遊學計劃,得此消息,不能不心動,遂往北京。適同鄉章君一山()長譯學館,請我為教授,任乙班的國文及西洋史。我本擬在北京度歲,靜候派遣消息;不意從弟國親忽來一電:“家中有事,速歸”,我遂惘惘然走平漢路南下,因天津口已凍了。回家後,始知家中實無甚要事,彼聞有不利於我的傳說,特促我南避。北京的朋友,知道家中的電,亦認為必有他故,章君恐為我所累,特來一電,解教授之約。然我欲不為所阻,度歲後,我仍往北京。
我到京後,承陳君仲騫相招,寄住贛南館,蓋陳君所娶,為黃夫人的第四妹,君與我為僚婿。到北京後,始知編檢誌願遊學的人數太少,政府遂擱置不辦,適得孫君慕韓(寶琦)使德的消息,乃托他的兄弟仲(寶瑄)及葉君浩吾為我關說,願在使館中任一職員,以便留學;我亦自訪孫君,承孫君美意,允每月津貼銀三十兩,不必任何種職務。一方麵與商務印書館商量,在海外為編教科書,得相當的報酬,以供家用。我遂於是年五月間隨孫使由西伯利亞鐵路赴德。
初到柏林
到柏林後,我與齊、錢二君同寓,齊君本通德語、錢君善英語,我得兩君助力不少;齊君本譯學館學生,他的同學顧君孟餘(兆熊)留德已數年,諸事熟悉,我等所請的德語教員,均顧君所代選代訂。又由顧君而認識薛先生仙舟(頌瀛)、賓君敏陔(步程)。
薛先生愛國好學,自奉甚儉,攜他的甥女韋增瑛女士留學,常自購蔬菜,借房東廚房自烹。最惡同學中的遊蕩者,對於娶西婦的人,尤時時痛罵。閔我初學德語的艱苦,排日為我講德語的文法,而囑我為彼講中國古文,作為交換條件,我得益不少。
賓君是豪爽的人,留德較久,於各方麵情形,甚熟悉,初到德國的同學,賴他幫忙的很多。中山先生到德國建設同盟會時,即在賓君寓所開會,然我在德時,賓君從未談及,直至回國後十餘年,賓君為其母夫人征壽序,始為我述此事。
同時留學柏林的,尚有馬君武、夏浮筠(元塛)諸君,亦時相過從;夏君每日於大學課程聽完後,常到我寓,同往旅館晚餐,或覓別種消遣(各人自付錢,不必相請)。
孫使恐我旅費不足,適唐君少川之侄寶書、寶潮等,來柏林留學,均不過十餘歲,國學尚淺,因令於預備德語外,請我授國學,每月報酬德幣百馬克。
進萊比錫大學
我在柏林一年,每日若幹時習德語,若幹時教國學,若幹時為商務編書,若幹時應酬同學,實苦應接不暇。德語進步甚緩,若長此因循,一無所得而歸國,豈不可惜!適同學齊君宗頤持使館介紹函向柏林大學報名,該大學非送驗中學畢業證不可,遂改往萊比錫(Leipzig)進大學。那時候,中國學生留學萊比錫的,還隻有張君仲蘇(謹)一人,且與齊君同籍直隸,同在譯學館肄業,與齊君甚相得。我接齊君報告後,遂向孫使聲明,而於戊申暑假中往萊比錫。
萊比錫屬撒克遜王國,在它的都城特來斯頓鄰近。特來斯頓山水著名,萊比錫風景平常。但德意誌最高法院在此,又每年有一次市集,各方貨物輻輳;它的大學自設立以來,已曆五百年。
該大學設有中國文史研究所,主持的教授為孔好古氏(August Conraty),彼甚願招待中國學生,我由彼介紹進大學,毫無留難。
第二年,遷居萊比錫,進大學聽講,凡三年。於哲學、文學、文明史、人類學之講義,凡時間不衝突者,皆聽之。尤注重於實驗心理學及美學,曾進實驗心理學研究所,於教員指導之下,試驗各官能感覺之遲速、視後遺象、發音顫動狀比較表等。進世界文明史研究所,研究比較文明史。又於課餘,別延講師,到寓所,講授德國文學。
馮德教授
我所聽的講義,是馮德(Wilhelm Wundt)的心理學或哲學史(彼是甲年講心理,乙年講哲學史,每周四時,兩種間一年講的);福愷爾(Vokelt)的哲學;蘭普來西(Lemprechs)的文明史;司馬羅(Schmalso)的美術史;其他尚聽文學史及某某文學等。我一麵聽講,一麵請教師練德語,一麵請一位將畢業的學生弗賴野氏(Freyer)摘講馮德所講之哲學史。借以補充講堂上不甚明了的地方。
馮德是一位最博學的學者,德國大學本隻有神學、醫學、法學、哲學四科(近年始有增設經濟學等科的);而馮德先得醫學博士學位,又修哲學及法學,均得博士;所餘為神學,是彼所不屑要的了。他出身醫學,所以對於生理的心理學有極大的貢獻。所著《生理的心理學》一書,為實驗心理學名著。世界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即彼在萊比錫大學所創設的。又著民族心理學、論理學、倫理學、民族文化遷流史、哲學入門(此書敘哲學史較詳),沒有一本不是元元本本,分析到最簡單的分子,而後循進化的軌道,敘述到最複雜的境界,真所謂博而且精,開後人無數法門的了。
那時候馮德一派的學者摩曼教授(Meumann),適也在這大學。他是應用心理學的實驗法於教育學及美學。所著《實驗教育學講義》,是在瑞士大學的講稿。又著《現代美學》及《實驗美學》兩書,雖篇幅不多,而門徑分明。我想照他的方法,在美學上做一點實驗的工作。於是取黑色的硬紙,剪成圓圈,又勻截為五片,請人擺成認為最美的形式。又把黑色硬紙剪成各種幾何形,請人隨意選取,列為認為最美的形式。此等形式,我都用白紙雙鉤而存之,並注明這個人的年齡與地位,將待搜羅較富後,比較統計,求得普通點與特殊點,以推求原始美術的公例。但試驗不及百人,歸國期迫,後來竟未能繼續工作。
蘭普來西教授
蘭普來西氏是史學界的革新者,他分曆史為五個階段:(一)符號時代;(二)雛形時代;(三)沿習時代;(四)個性時代;(五)主觀時代。符號時代,是人類意識最蒙昧,幾沒有多大的分別。如中國文字上一二三等指事的文,又如各民族圖畫上的幾何形。人與人的關係,就是共同生活,饑了就食,倦了就寢,並沒有何等有機的社會組織。雛形時代,就進一步,有一種類別的意識。如中國或埃及的象形文、鳥、獸、蟲、魚,各就它們一類中共有的特點表現出來。在社會上,自圖騰以至於宗法,自漁獵以至於農工商業,漸成分工的組織。沿習時代,是一種停滯的意識,承雛形時代的習慣,變本加厲,不求其所以然。如中國文學由小篆變為楷書,詩文上的擬古,圖畫上的模仿。在社會上,貴族與平民,公民與奴隸,男與女,資本家與工人,都不考求他們的成立的因由,而確認為天然不平等的階級,沒有改變的可能。個性時代,就又進一步。如圖畫上之寫真,每一個人的麵目,不能移到別一人。人人有“人各自由”之觀念。人人有自尊人格的氣概;平民與貴族爭,有法國的革命;奴隸與公民爭,有林肯的解放黑奴;女子與男子爭,有各種婦女運動;工人與資本家爭,有社會主義,無一非“人權”的意識所表現。主觀時代,為我見的擴大。是[如]孟子“萬物皆備於我”的我,菲希德“我與非我”的哲學的我,並非為小己的競爭生存著想,而以全體人類為一大我。“禹思天下有溺者,猶己溺之;稷思天下有饑者,猶己饑之。”“伊尹樂堯舜之道,思天下有不與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納諸溝中。”“人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鰥寡廢疾皆有所養。”“人人各盡所能,各取所需。”這是社會主義者理想的世界,將要待人類文化更進時始能實現的。(因蘭氏所舉例證,我已記不清楚,篋中又無書可檢,用己意說明,不知道失了蘭氏本意沒有)蘭氏依此主張,著《德意誌史》,那時候已出二十餘本,尚未到現代,蘭氏旋於一九一四年逝世。
蘭氏所創設的文明史與世界史研究所,除蘭氏外,尚有史學教授六七人,學生在三四年級被允許入所研究者,那時約四百人。我以外國學生,不拘年級,亦允入所並在蘭氏所指導的一門中練習。他的練習法,是每一學期中,提出有係統的問題一組,每一問題,指定甲、乙二生為主任,每兩星期集會一次,導師主席;甲為說明的,乙為反駁的或補充的,其他丙、丁等為乙以後的補充者。最後由導師作結論。進所諸生,除參加此類練習班外,或自由研究,或預備博士論文,都隨便。
蘭氏講史,最注重美術,尤其造型美術,如雕刻、圖畫等。彼言史前人類的語言、音樂均失傳;惟造型美術尚可於洞穴中得之,由一隅反三隅,可窺見文化大概。研究所中搜集各地方兒童圖畫甚多,不但可考察兒童心理,且可與未開化人對照。
美術與音樂
萊比錫大學禮堂中正麵的壁畫,為本地美術家克林該所繪。左部畫一裸體而披藍衫的少女,有各民族雛形的人物環拱著,這是希臘全部文化的象征。中部畫多數學者,而以柏拉圖及亞裏士多德為中堅,柏氏著玄衣而以一手指天,為富於理想的象征。亞氏著白衣而以一手指地,為創設實證科學的象征。右部畫亞力山大率群臣向左邁進,為希臘人權威的象征。克氏又采選意大利各種有色的文石雕一音樂大家貝多芬坐像,設在美術館庭中。
此地美術館,以圖畫為主,當然不及柏林、明興等處美術館的富有,但自文藝複興以後的諸大家,差不多都有一點代表作品,尤其爾時最著名的印象派作家李勃曼,因曾寓此城,所陳列作品較多。其第三層將各國美術館所收藏之名畫,購其最精的照片,依時代陳列,閱者的印象雖不及目睹原本的深刻,然慰情聊勝無。我常想,我們將來設美術館,於本國古今大家作品而外,不能不兼收外國名家作品;但近代作品,或可購得,而古代作品之已入美術館的,無法得之,參用陳列照片的方法,未嚐不可采用。
美術館外尚有一民族學博物館,館長符來氏,即在大學講民族學者,我亦曾往聽講,其中所搜非洲人材料較多且精,因符來氏曾到該地。中、日亦列入,我亦曾助館員說明中國物品。
有一花園名曰椰園(Palmgarten),因園中有一玻璃房,專培養熱帶植物。有一演奏廳,於星期日午後及晚間奏音樂,我常偕同學往聽。德是音樂名家最多,普通人多能奏鋼琴或提琴者,我也受他們的音[影]響,曾學鋼琴,亦曾習提琴,然均不久而中輟。
有一戲院,每日演話劇或小歌劇。小歌劇輕鬆婉麗,同學張君仲蘇最所愛聽,我亦偶與同往。話劇多古今文學家作品,寄托遙深。又德國舞台科白,為標準德語,聽戲亦為練習語言的一法。大學體諒學生,每日於門房中留有中等座位的折價券若幹張,備學生購取。報紙則於星期日揭載七日戲目。我等願於某日觀某劇,如未曾讀過劇本,可先購一本,於觀劇以前讀完它,更易得益。(萊比錫為德國印刷業集中地點,有一雷克漠書店印行小本,版權滿期的文學書或科學書,每號價不過二十生丁。)
德國最大文學家歌德氏(Goethe)曾在萊比錫大學肄業,於其最著名劇本《弗斯脫》中,描寫大學生生活,即在萊比錫的奧愛擺赫酒肆中(Auerbach),此酒肆為一地底室,有弗斯脫博士騎啤酒的壁畫,我與諸同學亦常小飲於該肆。(及民國十年,我借林宰平君重到萊比錫,再訪該肆,則已改造為美輪美奐的飯館了。)普通演《弗斯脫》劇本的,都隻演第一本,即法國人所譯編的歌劇,也隻有第一本。第二本節目太繁,布景不易,鮮有照演的。惟萊比錫因係歌德就學之所,而弗斯德於芬斯脫節(Fenste)之夜,正欲服毒,聞教堂之歌舞而中止,所以萊城劇院於五月芬斯脫節前後,特排日連演第一、第二之兩本。我在萊城三年,每年屆期必往觀。
我於講堂上既常聽美學、美術史、文學史的講演,於環境上又常受音樂、美術的熏習,不知不覺地漸集中心力於美學方麵。尤因馮德講哲學史時,提出康德關於美學的見解,最注重於美的超越性與普遍性,就康德原書,詳細研讀,益見美學關係的重要。德國學者所著美學的書甚多,而我所最喜讀的,為栗丕斯(T.Lipps)的《造型美術的根本義》(Grnndlage der Bildende Kunst),因為他所說明的感人主義,是我所認為美學上較合於我意之一說,而他的文筆簡明流利,引起我屢讀不厭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