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由校話剛落音,外邊就傳來幾位高級太監一起求見的通報。幾位太監一起來乾清宮後,給皇上見完禮之後,就和先到的高時明一起等待皇上的吩咐。
“今天早朝的事情,你們都在當場,現在內帑就剩三萬多兩白銀了,你們有什麼辦法增加內帑收入麼?”朱由校直接問到。
“內帑的其他收入今年增加的可能性不大,礦監稅使又廢除了,奴婢無能不能為皇上分憂。”鄒義說完就直接再次跪下,其他人看他跪下也跟著都跪下了。
“都起來!朕不是怪罪你們,而是讓你們想辦法!”朱由校有些怒意到,早上李汝華要撂挑子,他這個皇上不好再怪罪。太監們竟然也想學,他對大臣客氣,可是對太監們他就不客氣了。
“營造慶陵司禮監這邊是由奴婢負責的,奴婢一定盡量節省,並對工程好好的監督,不讓那些禮部的官員把銀子貪墨了去。”很少說話的司禮監宋萌說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恩,你是要好好的給朕盯著工程,雖然不用刻意去節省,但是一定不能讓銀子被人貪墨了去。如果出現出現有人貪墨營造銀,朕拿你是問。”朱由校聽到宋萌提到了貪汙,就有點氣不打一處來。
“啟稟皇上,奴婢倒是有個主意。奴婢覺得多發些茶引給商人們,擴大茶馬交易的規模。多發茶印可以直接增加收入,然後擴大規模朝廷也可以從茶馬交易中直接得到馬匹。遼東前線經過三月遼沈之戰,馬匹損失也很大,孫先生編練新軍肯定也需要大量的馬匹。”因為李實是禦馬監掌印太監,而禦馬監掌京城三大營,所以對軍事這一塊李實倒是了解些,於是說出了一個辦法。
“奴婢覺得這是個好主意,不過奴婢覺得這個事情最好由司禮監派人直接負責發放額外的茶引,而且茶馬互市也應該拍出司禮監的之人去進行監督。”宋萌除了讚成李實的意見外,還做了一些補充。
“李實說的倒是個不錯的主意,宋萌你補充的也不錯。額外的茶引就直接以內廷的名義發放,茶引收入直接入內帑。茶馬交易這件事具體情況,給朕說說。”朱由校到雖然大概了解一點茶馬交易,但是對此並不十分熟悉。
鄒義等幾人說了半天,朱由校才明白李實說的這個茶馬交易是怎麼回事。原來茶馬交易就是朝廷以發放茶引的形式向商人收取交易稅,商人拿到茶引後用茶和馬進行交易,之後再馬匹運到內地賣掉賺錢。其實茶引和人們比較經常接觸的鹽引差不多的,都是國家實行專賣變相的收取賦稅的一種辦法。
不過之前因為茶馬交易的茶引,朝廷發放的數量都是定額的,加上官茶價格也比較貴,所以經常出現茶馬走私交易。萬曆初年張居正為了打擊走私而全麵停止交易時,甚至為此還和蒙古打了一仗。
發放的茶引是定額的,而且遠遠不能滿足蒙古需要,就變相的增加了茶引的價值。而且朝廷那些大臣們之所以隻這樣,更多的就是習慣使然。這些官運的習慣思維就是控製一切,很多事情都進行過渡幹涉。而且定額對官員的們好處也很明顯,因為定額所以稀缺。物以稀為貴,所以商人們為了得到茶引,往往除了茶引錢本身外還要拿出一部分錢進行行賄。
定額的茶引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那麼拿不到茶引的商人就會去冒著風險走私。而且定額的措施,反而變相也提到高茶葉的價格,讓走私的變的更加暴利。同時也讓那些可以輕鬆拿到茶引的王公貴戚官僚等人,可以提茶葉的價格,牟取暴利。
其實朝廷隻要負責方法茶引,按茶引收錢就好,無論任何人隻要出錢買茶引該賣。當然如果不定額敞開供應茶引的話,大臣們就無法因此而貪汙了;那些有背靜能搞到很多茶引的王公貴戚官僚等人,也沒法以此來牟取暴利了。
“朕終於明白是怎麼回事了,這件事就這樣定下來了。由司禮監以皇帝大婚為由,特加恩多發放茶引用於茶馬交易。直接就在北京發放茶引,先多發一年的定額數量,之後看情況再做定奪。至於監察茶馬交易之人,鄒義你看誰去合適?”朱由校決定了之後,讓鄒義推薦人。
“奴婢回頭就馬上去辦理此事。監察之人,奴婢推薦張邦詔為出任。”鄒義當即答應下來後,推薦了一個自己的人出任此職,他當然心裏明白這是皇上信任他,讓他進一步在內廷樹立威信的用意。
“好,就讓張邦昭出任此職,回去通知他即可上任。”朱由校對於這個推大茶馬交易的主意,倒真是有點喜出望外。
吩咐完這件事情之後,朱由校見他們一時也沒其他主意了,就開始讓高時明開始詳細彙報皇店這幾天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