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把司禮監的高價高級太監們都叫到乾清宮,商議增加內帑收入之事。出乎朱由校的意料,李實還真提出了擴大茶馬交易規模增發茶引的辦法。朱由校肯定了這個辦法後,就讓鄒義下去就立刻開始辦理。
的確是個不錯的辦法,不過遠水解不了近渴。朱由校讓他們繼續想辦法,他們一時想不出來其他的別的辦法,於是就讓高時明開始彙報這幾日皇店的開張情況。
高時明當然知道皇上最後讓他彙報的用意,就是讓其他人也為增加內帑收入發愁之時,用皇店收入形成對比,好讓這些高級太監以後對盈利監重視起來。
“啟稟皇上,皇店自從二十二日開張以後,二十三日進賬白銀六萬兩,二十四日進賬白銀六萬兩,二十五日進賬白銀二萬兩,三天一共進賬十四萬兩。”高時明彙報了下之前三天的皇店銷售數字。
“盈利監做的很好,皇店三天就有十四萬兩白銀進賬,你們幹的很好。”朱由校雖然已經之前看過到數字了,但是當高時明說到三天進賬十四萬白銀之時,還是有難免有些興奮和激動。
其他太監嚴重也都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雖然他們都知道皇店首日開張情況很好,但是沒想到接下來三天依然怎麼好。尤其剛才他們還在為增加內帑收入發愁呢,要是皇店能保持這個勢頭的話,起碼眼下這段時間的內廷的財政不會那麼糟糕了。於是幾人也紛紛跟著皇上開始稱讚盈利監,對高時明也恭維起來。
“不過,為何前兩日都是進賬六萬兩,二十五日才進賬二萬兩?”朱由校表揚過後也發現了問題。
“回稟皇上,這是因為皇店現在賣的產品都是供不應求。前兩日之所以有六萬兩是很大程度上是庫存比較充足,但是到二十五日之前庫存已經基本銷售一空,二十五日賣的產品都是前天盈利監工廠才生產出來的。另外酒精廠要緊急生產一千斤醫用酒精,也使烈火酒的產量下降很多。”高時明進行解釋。
“既然供不應求,那就擴大生產。目前都哪幾種產品賣的最好?”朱由校問道。
“目前玻璃廠的產品賣的最好,現在玻璃廠的產品依然是限量銷售的。而且皇店還接到了不少批量訂購玻璃廠產品的訂單,玻璃廠最少要提高三倍的產量才能基本滿足要求。酒精廠的烈火酒和甘霖酒賣的也不錯,再提高一倍產量估計就差不多了。”高時明回答了好賣的幾種,不好賣的直接沒說。
供不應求,完全的賣方市場,這是他穿越前做生意時夢寐以求的狀況,沒想到在明朝實現了。既然供不應求那就提高產量,提高生產效率這個辦法雖好可難度很大,還是擴大生產規模比價切實可行。
“那就擴建玻璃廠和酒精廠,增加產品滿足要求。這兩者需要多少花費?還有第二期的工廠建設的怎麼樣?”朱由校問到。
“回稟皇上,擴大玻璃廠和酒精廠,讓兩者產品達到現在的要求,需要大概三萬兩。二期工廠也在抓緊建設當中,現在主要是二期工廠的生產設備還沒完全到位。”高時明回答到。
這是鄒義插話到,“內帑撥八十萬兩修建慶陵後就隻剩下三萬兩了,盈利監是不是把這三日的進賬大部分都上繳內帑?”
“這十四萬兩是盈利監進賬數字,可並不都是賺的利潤。這十四萬兩裏邊,還有生產成本呢。”高時明聽到鄒義要把盈利監三日的進賬大部分上繳內帑,急忙解釋到。
“那這十四萬兩種有多少成本呢?”鄒義現在的確也是因為內帑缺錢有點急眼了,聽說盈利監的巨大的進賬數字後,就想著讓這些進賬全部變成內帑的收入。
“十四萬兩中,成本應該有三萬兩,生產玻璃用的口堿等原料還是比較貴的。”高時明解釋到。
“那去掉三萬兩,還有十一萬兩呢,眼下內帑賬上就剩了三萬兩了。”鄒義一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樣子。
“好了,盈利監上繳五萬兩到內帑就行了,留下九萬兩給盈利監用於擴建和買生產原料等。現在內帑雖然很缺錢,但是朕隻讓盈利監上繳五萬兩,是讓為了盈利監好用剩下的九萬兩,快點讓幾個工廠擴大生產好提高產量滿足需求。”朱由校可是從後世穿越而來的,當然明白現在盈利監正是關鍵時刻,正需要錢來用於投資擴大生產,自己不能錢都取走,幹殺雞取卵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