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死隊的戰士除了手中的長槍,還一人配了一把短槍和一把大刀。劉誌丹親自向每個人敬了一碗泡了棗子的米酒。當天晚上沒有月亮,黑糊糊的一片,正好行動。劉誌丹就命令三連連長劉懋功帶著敢死隊開始行動。劉懋功原來是劉誌丹的警衛員,這時已經是紅3團下麵的三連長了。因為劉懋功從小就是個放羊娃,到部隊鍛煉了幾年後,槍法又準,劉誌丹就讓他當了敢死隊隊長。在劉懋功的帶領下,幾十個人就向那麵陡峭的山崖走去,不一會兒,就消失在那一道道的裂縫中,不到山崖下,根本看不到上麵有人。
一切都很順利,敢死隊的戰士們就像爬山虎一樣,緊貼在山崖上,使出飛簷走壁的手段,不到30分鍾就爬上了山崖。隻要等他們翻上寨牆,控製了敵人的火力點,下麵的戰士就架起雲梯,發起衝鋒。
但是,就在敢死隊翻過寨牆的時候,被敵人的哨兵發現了。頓時槍聲大作,有一些戰士來不及隱蔽,就當場犧牲了。上去了的戰士還在那裏堅持戰鬥,有的已經用上了大刀,和衝過來的敵軍開始肉搏了。劉誌丹立即命令所有的輕重機槍一齊開火進行掩護,其他的戰士就豎起梯子往上衝。二十多挺輕重機槍一齊開火了,打得寨子上的敵人抬不起頭來。以前那些民團和地方武裝哪裏見識過紅軍這麼猛烈的火力,這一下嚇都把他們嚇死了。那些人一看情況不妙,就開始往後退,趕快找地方逃命去了。
那個劉懋功不知什麼時候爬上了敵軍的一個崗亭,用手榴彈炸死了裏麵的敵人,搶到了一挺機槍,然後就掉轉槍口,向寨子上的守軍掃射,一撂一大片,為攻城的戰士打開了一條生命通道,許多紅軍戰士就是從那裏爬上寨牆的。
戰鬥結束,劉誌丹登上了寨子,看到犧牲了那麼多戰士,心裏百感交集。他站在一扇碾盤上,沉痛地向大家說:“同誌們!你們完成了最光榮的任務!消滅了最凶惡的敵人!從今以後,我們根據地的中心地帶,就穩固了。我們的翻身農民,再也不用擔心害怕了。敵人越是臨近滅亡,越是瘋狂!我們的任務,也更加艱巨。今天,我們花了很大的代價!這代價,換來了兩塊根據地的連成一片!使根據地更加鞏固!我們要用更大的勝利,來紀念犧牲的同誌們!”
當晚,劉誌丹帶著部分人下了山,就在寨子裏成立了革命法庭,對那些土豪劣紳和民團頭目進行公審。劉誌丹讓劉懋功他們押來一批土豪劣紳,他自己擔任主審。寨子周圍的群眾也連夜趕來,要親眼看著處死這些反革命。群眾一個個上台控訴了之後,劉誌丹決定,揀幾個罪大惡極的,當場拖出去殺了。槍聲一響,群眾都放了心。他們輕鬆地說:“這下就好了,報了我們幾輩子的仇!”
打下了李家塌寨子,終於使陝甘邊根據地與陝北根據地基本上連成一片,隻是還有一個靖邊縣沒有收拾。
紅軍稍作休整了後,又向靖邊方向挺進。當時正是麥熟季節,地裏的麥子已經成熟了。在行軍路上,劉誌丹忽然接到前方報告,說是瓦窯堡的敵人趁紅軍大部隊不在,又出來騷擾,要搶老百姓的麥子。劉誌丹當即命令紅27軍2團,連夜返回安定,保衛麥收,其餘的則去打靖邊。
當年靖邊縣早就建立了一支遊擊隊。這支遊擊隊原歸保安縣遊擊支隊領導,保安支隊編為紅2團後,又成立了陝甘第一路遊擊隊,靖邊縣遊擊隊又歸陝甘第一路遊擊隊領導。為了攻打靖邊縣城,劉誌丹命令王兆平和靖邊遊擊隊隊長黃萬銀,還有指導員狄古等人,帶領遊擊隊跑步趕到80裏以外的寧條梁,攻打井嶽秀的駐軍。當時那裏駐紮著井嶽秀的一個營,隻要把那個營牽製住了,靖邊城就成了一座孤城。
靖邊縣位於陝西省榆林市西南部,無定河上遊。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的烏審旗、鄂托克旗接壤,東北毗鄰橫山縣,東南與延安市的子長縣、安塞縣和現在的誌丹縣相連,西南界至定邊縣和延安市的吳起縣。有一段秦代的長城在靖邊縣的天賜灣、五裏灣一帶經過,明長城從東北向西南蜿蜒而過,橫貫全縣,墩台崇隆、犄角相連。遍布全縣的古城堡、古隘關,依山傍水,可憑攻守。可見靖邊這個地方,古往今來,就是一座邊陲重鎮,在戰略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靖邊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山區藏在白於山腹部,最高點是中山澗鄉的大墩梁山,海拔1823米;最低點是紅墩界鄉白城子,海拔1123米。全縣地貌分為南部山梁溝壑區,利於構築防禦工事,也便於開展遊擊戰,但不宜大兵團和機械化作戰。中部為灘澗區,有史以來為東西兵馬要道,適宜大型阻擊戰,也適合中小型機械化部隊行動。北部為沙漠草灘區,屬毛烏素沙漠南沿,沙丘海子交錯遍布,雖不利於機械化部隊行動,但可為戰時空降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