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武裝割據,根據地建在南梁(2)(2 / 2)

但宋哲元並不知道,這時候的習仲勳,已經在自己的監獄裏成了一名中共黨員。出獄後,習仲勳就被中共陝西省委派往西北軍從事兵運工作。1932年,習仲勳所在的部隊開赴陝甘交界處的兩當縣時,中共陝西省委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就指示19歲的習仲勳發動兵變,命令他暴動了以後,就把兵變的隊伍拉往陝北,跟劉誌丹會合。

這支由年輕人領導的革命隊伍,從一開始就陷入敵人的重圍之中。習仲勳發動兵變後,就率領部隊邊打邊走,一路突圍,後來終因彈盡糧絕,隊伍被打散了。甘肅兩當兵變失敗後,習仲勳隻好趕赴照金根據地,他在那裏才見到了劉誌丹。

因為兵變失敗,犧牲了很多人,年輕的習仲勳當時心裏非常難過。見到劉誌丹後,他就難過地說,看那麼多同誌犧牲了,內心感到很愧疚。劉誌丹一聽,就開導他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你這才失敗一次算啥?我都失敗過好多回了,大大小小差不多都七十多回了。”

習仲勳後來在文章中回憶說:在傳說中,有人常把劉誌丹描繪成一個神奇的人物,但是初次見麵,我得到的印象是他完全像個普通戰士。他樸直無華,平易近人,常和戰士們坐在一起抽旱煙,談笑風生,不擺半點領導的架子,同誌們都親切地叫他“老劉”。

在兵運工作屢屢受挫的情況下,劉誌丹等人從實踐中逐步悟出了一個道理,他說:“利用軍閥是暫時的,無產階級應該也隻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創造條件,搞革命的武裝。”後來他曾沉痛地總結說,陝甘地區先後舉行過大小七十多次兵變,都失敗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軍事運動沒有同農民運動結合起來,沒有建立革命根據地”。

1931年9月,劉誌丹和馬錫五來到了甘肅的南梁,又將分散活動於合水、慶陽山區的趙連璧、楊培盛、賈生財的三支民間武裝集合起來,在太白倒水灣進行整編,然後拉到南梁,終於建立起了陝甘邊地區由共產黨獨立領導的第一支工農革命武裝——南梁遊擊隊。劉誌丹任總指揮,馬錫五任軍需官。直到這時,劉誌丹轟轟烈烈的兵運生涯才算告一個段落。劉誌丹帶著這支南梁遊擊隊連夜進入子午嶺山區,讓馬錫五帶領趙連璧等人整頓部隊,進行軍事訓練,自己又到保安縣和南梁一帶進行革命活動。

南梁遊擊隊建立起來後,劉誌丹認真總結以往開展兵運工作的經驗教訓,堅持以南梁為中心,依托橋山山脈開展遊擊戰爭,進一步擴大南梁革命根據地。劉誌丹特別重視對部隊幹部、戰士的教育工作,和當地的群眾搞好關係,同時又經常組織小股部隊到南梁周邊一帶進行革命活動,組織當地的老百姓打土豪、分糧食,解決部隊給養,減輕群眾負擔。

1931年10月,南梁遊擊隊剛剛成立不久就首戰告捷,在二將川消滅了軍閥張廷芝的一個騎兵連,擊潰了合水民團的進攻。這次勝利,讓南梁遊擊隊一時名聲大振,也讓當地的老百姓揚眉吐氣,使革命鬥爭形勢迅速發展,南梁根據地的地盤也越來越大。

南梁遊擊隊的建立,對周邊的革命鬥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這時,有一支革命武裝來到南梁,投奔劉誌丹的部隊來了。這支隊伍就是山西省的一支革命武裝,當時叫“晉西遊擊隊”。

晉西遊擊隊是由黃子文和拓克寬在山西創辦的,他們在山西遭到了閻錫山部隊的重兵圍剿,就渡過黃河到陝北來尋找劉誌丹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