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二七節 玄翁會玄女(2 / 3)

“許是教義不同吧?”玄翁心中暗笑,憑“天災”二字就想推個幹淨?

“是了,然則可知其二?”玄女一麵將心愛的火雲琵琶收起,一麵問道。

“願聞其詳。”玄翁答。

玄女見玄翁雖然抱虛,卻神采奕奕,無半分受挫萎頓的神態,心中暗暗讚歎,麵上卻恭謹的一笑道:“峻極峰,乾清接地之處,連天峰,坤靈通天之所。與兩教修煉法門正相呼映。這也是師父告訴我的。”玄女適時的賣乖。

“喔,如是說,即使我教借得此地,也未必合適了?”玄翁問道。

“恐怕是的。”玄女點頭。她容貌俏麗,還帶幾分少女天真,身為得道高仙幻化人形並不稀奇,但幻作此般容貌,難道是女仙都有愛美的凡世俗病?

玄翁略作沉思,笑把話鋒一轉道:“機緣難得,敢問一句,當年師伯為何要將玉虛宮遷往昆侖山呢?”

這一問來的突然,玄女心念電轉:玄翁這是明知故問吧。我總不能直說昆侖山納天下龍脈,又最便於我等采天之陽吧。嘴上卻沒半分遲鈍:“師父當有師父的道理。恕師弟識淺。”

玄翁接道:“師弟自謙了。不過,我雖不知師伯為何西遷昆侖,卻耳聞貴教為何會上遷九霄。師弟應該是清楚的吧?”

玄女道:“粗知一二,卻至今未能參透。是以道境停滯,還請師兄明示。”玄女這話半真半假,語氣卻還頗有些虛心求教的意思。

玄翁道:“隻是有此一說。你我皆知,兩位教主五百歲前論道,竟至水火不容,卻可歎二尊本是盤古大聖一體所化之靈與氣。靈總天綱,氣促生聚。本來一切張弛有道,循環不息,直到輪回劫,人的誕生。”見玄女輕輕點頭,是仔細在聽,玄翁又續道:“師弟也一定知道兩教的重寶吧。乃是玉清門下,經天緯地的混元珠,轉化萬物的玉清匣,逆轉晨昏的太極圖。以及靈教的聖、魔、邪、靈四劍。”玄翁言及於此,深吸一氣。“貴教三寶自不必說,而敝教這四劍,分有主宰六道的力量,合成的各種陣法則更加可怖。而就我所知,師伯千年前之所以將教壇由昆侖遷至清微天上,也與此有關。師弟可知其中緣由?”

玄女不動聲色道:“願聞其詳。”

“想必師弟清楚,萬物都分陰陽,而九霄之上的陽極就在清微天玉京山處,浩淼無盡的乾清氣,配合從昆侖山萃取的坤靈氣,的確是玉清諸多登入九霄之境的師兄至純至淨的修煉之地,對麼?”

玄女:“的確是的。”

玄翁忽然意味深長的一笑:“沒記錯的話,直到千年前,四劍的中樞,靈劍恒元一直是很平靜的。可自從貴教發動玉清匣,提煉出玉陽之氣,以替代乾清氣來修煉開始,靈劍恒元就起了變化。敝教分析,是靈劍作為盤古之氣的樞紐,正在加速瓦解貴教諸仙以“非常之法”快速煉成的道行,再回填於玄黃,以維持天地兩氣的均衡。當然,身處三界的最高處,天之陽上,的確是最能遠離靈劍的瓦解之力吧。”

聽玄翁直言如此敏感的事,玄女終於也不得不開口道:“兩教本是道友,修道各有法門,又何必托辭譏諷。人之現世,本為天數。當初四聖相約以人為萬物之靈管理世間,師叔也在場。而玉陽之氣不僅純淨無暇,有利修行,更消解日益滋生的人欲,正是幫助天庭宰執玄黃的關鍵。”

玄翁歎道:“轉有為無,卻無中生有。師弟,諸位闡教師兄道法大進,便是這有啊。關鍵究竟在不在玉清匣,也是當初兩教爭執的起因。最終,還是這玉陽之氣,將玉清匣與人世的興衰掛鉤了。其實靈劍何嚐不是慢慢瓦解靈教徒的道行,我們已經試過,卻阻止不了。冒昧的說,我猜測當年靈劍破碎,其實並非因諸聖之力,而是這片天地因諸聖大戰,出現了無法彌合的裂痕。沒算錯的話,當時混元珠內應該同樣出現了一道裂縫才對。因為混元珠與靈劍,恰是是常與無常,不變與變的兩個樞紐所在。因此,老夫奉勸你們,想動靈劍的主意,終是徒勞的。就此收手吧。”

玄翁最後一句話語氣溫和,卻徹底觸動了玄女最迷惑之處。她暗驚:為何他知道的那麼清楚?為何瑤的意圖會被他洞悉?她萬沒想到,玄翁竟然能推知混元珠中出現裂痕,就連瑤也隻在玉京山大羅天閣見過一次,是隻限於闡教九霄真仙知道的絕密天機啊。她更無法相信玄翁所說的關於玉清匣的一切,可這一切,聽起來又有幾分合理。瑤奪取靈劍,是否真的必要呢!?沉默中她開始心緒起伏不定,隻好拖延道:“今日多謝師兄賜教,獲益良多,且容我細細參悟一番。至於要封禁靈劍一事,師弟我並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