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員工隊伍才能擁有競爭力
在挪威,很多人都喜歡吃活的沙丁魚,所以,活的沙丁魚價格是死沙丁魚價格的好幾倍。由於沙丁魚生性懶惰,不愛運動,返航的路途又很長,漁夫從海上捕到沙丁魚到達港口之後,大多數的沙丁魚都會死去。可是有一位老漁夫捕的沙丁魚總是活蹦亂跳的,很少出現死去的情況。直到後來人們才知道緣故,原來這位老漁夫的魚槽裏比其他漁夫的魚槽裏多了一條鯰魚,當鯰魚被裝進魚槽之後,由於對新環境的恐懼,就會到處遊動,而沙丁魚在魚槽中發現還有其他的異類之後,也會變得緊張起來,加速遊動,如此一來,沙丁魚就可以活著回到港口。“鯰魚效應”也就因此而來。
“鯰魚效應”在管理學中就是指通過一種手段或措施,使一些企業活躍起來,並投入到市場中積極參與競爭,從而激活市場中的同行業企業。這其實隻是一種負激勵手段,是企業管理者激活員工隊伍的奧秘所在。管理者可以運用“鯰魚效應”,通過個體的“介入”,來對群體起到刺激競爭作用。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如果它發展得平穩順利,達到一個非常穩定的狀態。那麼,這個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肯定不會跟以前一樣積極。這個時候就遇到了和“沙丁魚”一樣的處境——安逸,企業的員工上上下下都是一團和氣。這樣,對於企業來說並不是一件好的事情,這樣的結局隻會是“不進則退”。解決這一個問題,就需要“一條鯰魚”的介入,使原本安逸的企業員工提高警惕,對工作變得緊張起來。
“鯰魚效應”是一個企業的管理者激發員工活力的有效措施。它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麵,一個方麵是企業管理者要不斷地為企業補充新鮮血液,把那些充滿朝氣、富有活力的社會精英引入到企業的員工隊伍中甚至企業的管理層,這樣就可以給那些固步自封的懶惰員工和因循守舊的官員帶來競爭壓力,這樣才能喚起那些“沙丁魚”們的生存意識和競爭求勝之心。另一方麵是要不斷地為企業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以及新型的管理理念,這樣才能使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勝出,才能增強企業的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
蘭化公司是一家生產塑膠製品的公司,主要生產一些塑料花、塑料牆飾……公司成立之初,並沒有幾家塑膠企業,加上老板的商業頭腦,生意一直很不錯,有一段時間,公司的一些塑料製品一度脫銷,蘭化公司也達到了空前興旺的時期。
公司上至領導,下至普通員工,心裏都非常驕傲,他們甚至認為自己的公司可以一直這樣盈利下去。大家漸漸開始對工作不那麼積極熱情了,每天到公司不是搞好自己的生產任務,而是三五成群地聊天、打牌。公司的管理者來到公司也隻是上網看股票、鬥地主……誰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轉變,反而對此變得麻木。
隨後的幾年之間,大大小小的塑膠廠在當地遍地開花,蘭化公司依舊不以為然,而公司老板也認為不用大驚小怪。老板的兒子從澳洲畢業回來看見父親公司上上下下的情況,十分擔憂地對父親表示,公司如果在這樣下去,早晚會被其他企業吞並,到時候,全部都要下崗。
看見兒子變得這麼嚴肅,老板一臉不屑:“你這麼擔心,那你就試試。如果年底業績提上去了,你就是老板!”
說幹就幹,第二天一早,老板的兒子就召集了所有的員工和管理者。對公司的製度進行了改革,對管理隊伍也進行了整頓,淘汰了那些倚老賣老的員工和幹部,之後還對公司的生產流程進行了調整。
麵對突如其來的新老板,員工們一下子變得十分警惕,時時處處是小心翼翼,生怕做錯事情就會被解雇,再也沒有人上班聊天、打牌、上網鬥地主……公司又回到了建立之初的情景,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也很高,相互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每個員工都生怕被新老板抓住“小辮子”,沒有人敢再偷懶了。
就這樣,在年底的時候,公司的業績不僅提高了,而且比前一年翻了整整一倍!老板的兒子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蘭化公司的新老板。
蘭化公司就是讓老板的兒子這條“鯰魚”激活了公司的員工隊伍,也使企業的業績再創往日的輝煌。由此可見,“鯰魚”適時的出現,可以很大程度上刺激員工隊伍中的競爭意識重新爆發,從而使企業起死回生,擁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