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發現讓張三明白了辦理信用卡的前提條件必須要先讓客戶和銀行之間建立起業務往來關係,因此張三開始了每天的給各大行客服打電話聊天打聽自己想要的信息的日子,有意思的是張三給XX銀行的客服打電話的時候,經常遇見的都是同一個客服,也不知道是不是該行客服儲備稀少還是其他原因,一來二去,時間久了以後,兩個人也加了通訊工具為好友,閑著沒事的時候也會互相關心問候一二。張三通過與各大行的客服溝通後的結果得出:業務往來分為很多不同的等級,最簡單的比如銀行存取款、轉賬類,再複雜一點的像基金、理財、外彙等等。越是研究和探索,張三也越是金融的shui很深,似乎到處都是危機,也似乎到處都是機遇,分辨不清。
因此張三綜合比較了自己目前的能力能夠協助客戶做到的業務往來關係隻有存取款等其他小額投資業務。就這樣張三開始了自己一邊學習一邊實戰的日子,有苦也有累,痛並快樂著。每天早八點到淩晨的時間總是在不知不覺中走過,同樣每一天的收益也都在一次又一次的鼓舞著張三幹下去幹下去!業務渠道搭建完畢之後,張三需要做的就是細分一下業務流程和框架,設定盈利的節點和收益比例,張三用前後兩種收費的方式讓自己擴大盈利麵,一是辦理手機卡,二是下卡後的收費問題,張三堅持讓風控的核心把控整個操作流程。
張三在金融這一行業慢慢的把自己向風控環節靠攏,也許前期是無意識的行為造成的結果,但是在後期這一要素給張三帶來過很多很多次的風險規避行為,這是核心,也是保障和前提。一定程度上,風控環節也對張三的性格產生過積極的影響,張三像個辛勤的園丁一樣,每一天都在勤快的工作和學習,遵循著中國自古長存的智慧定理:付出就會有回報。生活不會像你想的那麼美,但是也不會像你想的那麼糟,雖然張三性格偏內向,但是這麼多年的社會經曆讓他內向的性格由以前的怯弱變成細心和思索,可能這就是古人說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吧。
時間慢慢的流逝,在此期間,無意中的一次觸類旁通,打開了張三對金融的另一個視角,讓他終於明白了金融的博大和高深。張三接觸的第二個金融產品就是信貸,通俗點就是信用貸款,有別於抵押類貸款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