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在接觸信貸行業沒有多久,就接到了交通銀行的電話和短信,嗬嗬,內容是馬上全額還錢並且封卡!張三的交通信用卡暫時處於凍結狀態,隻能存不能取。這個“噩耗”可真是把當時的張三弄蒙了,還錢是小事,問題是他還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哪了?後lai經過與上海催收部門的電話溝通和交通銀行大堂經理的解旁敲側擊,他終於明白了自己出問題的地方在於pos機上。嗬嗬,這下張三總算是“死也死明白了”,因為pos機的水深著呢,吃過一次小虧的張三從此再也不敢輕易的看待金融行業任何一個方向上的產品,即使是一張紙的憑證或者回執單。
話說回來,張三進入信貸這一行業的時候,最開始都是從力所能及的產品大綱開始慢慢了解,然後到資源整合,再到大綱的研究和輔助。雖然說起來很簡單,但是過程和經曆確實尤為複雜和艱辛,張三內向的性格善於發現問題進行思考然後總結。
信貸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金融體係,占據金融行業差不多半壁江山的樣子,因為涉及到每一家機構的不同又需要進行細致的剖析,張三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每一家機構進行了拆分和對比,盡管各個不同的機構都有各自的規則和製度,但是從結構和框架上看,每一家還是基本差不多的。
首先貸款主體的標準和要求,借貸人的資質,信息真實性的核查,麵審,貸款金額,放款,大致的流程幾乎都是這樣,正是基於此,張三發現了很多的金融中介采用了極其惡劣的針對每個規章製度的規則來包裝規則進行對抗,並且用以獲取暴利。雖然金融中介一方麵對推動金融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麵一定程度上又產生了阻礙,但是任何事物存在就一定有其必然的道理,因此張三也為自己人單勢孤的現狀並沒有過多的關注這些,在張三接觸信貸體係的過程中,張三看過很多的金融中介組織或者個人采用單一的方法在兩三個月內牟取上百萬的收益,他們更多的時間是花費在全國各地來回穿梭的路上,用異地信息差或者地方政策的差異性來獲利,在觀察期間,張三也花費了一點時間研究了下金融中介的盈利和模式,但是他更多的目光還是投向了信貸這個大行業。
時間就像一張網,你灑在哪裏收獲就在哪裏,日積月累,這段時光是張三生命中學習和成長最快的時間段,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裏總結和恍然大悟,張三熱衷於通過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學習知識,並且為自己每一次的收獲感到興奮和持久的動力,夢想永遠不會止步和到達,人真正的生存和發展的意義在於一次又一次的超越自我,超越每一個有挑戰的高峰,所謂的夢想本質上就是貪婪,永無止盡。
張三研究完整個的信貸結構以後總結,實際上信貸的本質就是不同情況下的不同技巧和信息傳遞的真實性與否,金融公司的遠程把控審核環節永遠都無法做到剔除虛假信息的程度,張三個人認為金融企業完善自己的信貸體係還有很多的路要走,如果人行征信係統不能盡快對接金融信貸行業,這個行業永遠會混亂和發展並存,最簡單的一個實例就是:甲擁有100萬的資產可以通過金融信貸的手段博取200萬甚至300萬的資金到手,如果把這個比例放大,1000萬的資產呢?1個億的資產呢?負債比超標,嚐貸能力不足最後就是爛帳的產生。另一個方麵,從互聯網的角度觀察,金融公司需要有自己的獨立的運算審核係統,這是程序員的工作,張三作為一個外行,隻能提供自己的建議和最終需要達成的結果,至於具體的程序開發過程應該由專業人士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