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露鋒芒 王莽改製(1 / 3)

麵對西漢末年各種社會矛盾,統治階層中的不同政治流派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緩和矛盾和企圖加強統治的辦法。這些治世藥方中最著名的有翼奉的“因天變而和徙都”,甘忠可、夏賀良的“改元易號”師丹的“限田”等,而真正付諸實施並對社會引起重大影響的則是王莽的所謂“改製”。

王莽出生於西漢元帝初元四年,即公元前46年。他的家庭,在當時是赫赫有名的“王氏五侯”之家,一家都是靠元帝的皇後王政君而爬上了顯赫地位。王莽的祖父王禁早在元帝即位那一年(公元前48)就被封為侯。在公元33年,王莽的伯父王鳳被任命大司馬大將軍之後,王氏才真正掌握國家大權。王氏一家在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有五人同日封侯,從此,王氏的特權開始無限製地膨脹。

從公元前33年至前7年,王鳳、王音、王商、王根、王莽,連續掌朝廷大權二十六年之久。王莽就是出生於這樣顯赫貴族的家庭。隻不過,他的父親王曼早死,因而史稱其比起“乘時侈靡,以輿馬聲色佚遊相高”的伯叔兄弟們,“獨孤貧”“勤身博學”“折節恭儉”“曲有禮意”,也就比他們略勝一籌。王莽又善於矯飾,在伯父王鳳病時,曾為之侍疾,“親嚐藥,亂首垢麵,不解衣帶連月”,因此而獲得掌大權的伯父的青睞,鳳死時曾將他親自托付給元後王政君和成帝。

從此以後,他又以同樣手段獲得叔父王商的賞識,再加上他獲得了一些“當世名士”的交口讚譽,於漢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

16)終於同他的叔父們一樣,被封為新都侯。這一年王莽三十歲。以後,王莽又以虛偽的欺騙和不擇手段的政治手腕,一方麵“收贍名士,交結將相卿大夫甚眾”,收買說客“為之談說,虛譽隆洽”;另一方麵又暗地收集政敵其姑表兄弟淳於長的隱私,使淳於長陷罪伏辜。

這樣,於公元前8年,終於爬上了大司馬大將軍的高位,繼承他幾個伯叔,執掌了漢朝廷的大權。不料天有不測風雲,王莽此次執政僅一年多,成帝即病死,繼位的漢哀帝,對王氏專權十分不滿,“上少在國,見成帝委政外家,王氏僭盛,常內邑邑,即位,多欲有所匡正”,於是哀帝“封拜”他的後家丁氏、傅氏,以“奪王氏權”。

公元前4年,王莽被貶官回到南陽新都,一直到哀帝死(公元前1),才又在元後王政君的支持下恢複了大司馬大將軍的職位。新立的小皇帝平帝年方九歲,於是形成“太後(王政君)臨朝稱製,委政於莽”的格局。此年元後已是七十一歲高齡,所以實際大權已完全掌握在王莽手中。從公元前1年至公元九年的十年間,王莽由大司馬而“安漢公”而“宰衡”而“假皇帝”以至最後登上皇位,改國號為新,做了真皇帝。在這一過程中,王莽做了充分

的政治表演,使出了渾身解數,其手段之卑劣,做法之殘酷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

比如,王莽當權後,對政敵丁、傅兩家進行報複,除將丁、傅兩家全部趕回原籍外,還動用了十餘萬人把丁、傅兩後的屍體從棺中挖出,平了陵墓,並“周棘其處,以為世戒”。王莽為了防止平帝母家衛氏爭權,穩固自己的地位,還在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興起大獄,不僅誅殺了衛氏全家,而且連自己的親生兒子王宇也因同情衛氏而株連被殺。這次大獄,其他誅死者還有王莽的叔父輩紅陽侯王立、平阿侯王仁、姑母敬武公主等,共達數百人;不肯依附於王莽的大臣鮑宣(司隸校尉)和何武(前將軍),也同時被殺。

當然,王莽為了登上皇帝寶座,拉攏人心,也做了些假姿態。如,他婉言拒絕平帝因娶其女而賜予他的新野田地二萬五千六百頃,並將皇帝同時踢予他的二萬萬錢,僅接受四千萬,而將這四千萬錢中的三千三百萬完全贈送給十一家媵家,另又將一千萬錢分給他的九族貧者。他的拒收新野田地的行為,竟得到了一些不明真相的中小地主的擁護,《漢書》載,當時吏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書”表示欽佩的竟達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

在拉攏士大夫方麵,王莽也做了些姿態。他大規模地擴充太學,“為學者築舍萬區,作市常滿倉,製度甚盛”,又“網羅天下異能之士,至者前後千數”。經過一番苦心經營,“附順者拔擢,忤恨者誅滅”,王莽的心腹集團終於形成了,“王舜、王邑為腹心,甄豐、甄邯主擊斷,平晏領機事,劉歆典文章,孫建為爪牙,豐子尋、歆子菜、涿郡崔發、南陽陳崇皆以才能幸於莽”。

此時他的羽翼已成,乃於公元9年正式稱帝。

王莽在登上皇帝寶座後,麵對長期以來積累而成的民怨鼎沸的社會現狀,為顯示新朝政權是承天受命、順應民心的合法政權,他本人是能解民於倒懸的真命天子,遂發起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托古改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