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什麼是心力衰竭?(3 / 3)

勞力性呼吸困難是左心衰竭最常見的一種呼吸困難,開始僅在劇烈活動或體力勞動後出現呼吸急促,如登樓梯、上坡或平地快走等活動時出現。隨肺充血程度的加重,可逐漸發展到更輕的活動或體力勞動後,甚至休息時,也發生呼吸困難。心源性呼吸困難最先出現的是勞力性呼吸困難,急性或慢性肺淤血和肺活量降低也會引起勞力性呼吸困難。主要由左心和(或)右心衰竭引起,兩者發生機製不同,左心衰竭所致呼吸困難較為嚴重。

左心衰竭引起呼吸困難的特點是活動時出現或加重,休息時減輕或緩解,仰臥加重,坐位減輕。因活動時加重心髒負荷,機體耗氧量增加;坐位時下半身回心血量減少,減輕肺淤血的程度;同時坐位時膈位置降低,膈肌活動增大,肺活量可增加10%~30%,因此,病情較重的患者,常被迫采取半坐位或端坐體位呼吸。

右心衰竭時呼吸困難的原因主要是體循環淤血所致。主要是右心壓力升高,興奮呼吸中樞;血氧含量減少,體內酸性代謝產物增多,刺激呼吸中樞;淤血性肝腫大、腹水和胸水,使呼吸運動受限,肺內氣體交換減少。臨床上主要見於慢性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是由肺氣腫或慢性支氣管炎所致的持續性氣道阻塞。嚴重者至60歲左右,常常出現勞力性呼吸困難,並逐漸加重。

另外,滲出性或縮窄性心包炎,無右心衰竭表現,但也發生勞力性呼吸困難,其主要發生呼吸困難的原因是由於大量心包滲液致心包壓塞或心包纖維性增厚、鈣化、縮窄,使心髒舒張受限,引起體循環靜脈淤血所致。此外,過度肥胖、嚴重貧血、肺氣腫等患者都可出現勞力性呼吸困難,所以勞力性呼吸困難主要是左心功能不全,但也不能一見上述症狀就給患者戴上心力衰竭的帽子。

右心功能不全應和哪些疾病相鑒別?

主要與一些具有靜脈壓升高、肝大水腫、腹水及胸腔積液等表現的疾病相鑒別。

1.心包積液或縮窄性心包炎有靜脈壓增高肝大、水腫和腹水等表現與右心衰竭相似,但既往無心髒病史。超聲心動圖顯示心包積液的液性暗區。如為縮窄性心包炎,X線片可見蛋殼樣鈣化。

2.腎源性水腫腎源性水腫發生迅速,從眼瞼、顏麵開始而遍及全身,有的開始即可有全身水腫。水腫性質軟而易移動,伴有其他腎病征象,如高血壓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改變。

3.門脈性肝硬化雖有腹水、水腫,但無心髒病史,無心髒病體征,可見腹壁靜脈曲張及腹水量較多,常有明顯脾大,外周水腫不如心髒病顯著,肝功能多有明顯改變,且肝源性水腫多發生於肝硬化患者。

4.極度肥胖綜合征有嗜睡、缺氧、周期性缺氧加重、繼發性紅細胞增多、右心室肥大及心力衰竭等症狀,但無心、肺疾病的既往史。

5.腔靜脈綜合征當上、下腔靜脈受腫瘤、腫大淋巴結壓迫或血栓阻塞時,可使血液回流受阻,出現頸靜脈怒張、上肢或下肢水腫、肝腫大等表現,與心力衰竭相似,易致誤診,但患者心界不大,心髒無病理性雜音,亦無肺淤血的症狀與體征。X線檢查有助於鑒別。

心力衰竭的治療包括哪些方麵?

治療心力衰竭之目的是糾正血流動力學異常,緩解症狀,提高運動耐量,改善生活質量,防止心肌損害進一步加重,降低病死率。

1.重視心力衰竭病因和誘因的治療這是治療心力衰竭關鍵之一。如冠心病患者必須通過藥物或者介入手術、外科搭橋術解決心肌缺血,先天性心髒病或心瓣膜病可通過手術或介入治療予以糾正;對於高血壓患者,應積極采用非藥物治療(如限鹽、運動、減肥、戒煙酒等)和有效降壓治療,至於繼發性高血壓應尋找原因並予以去除,這樣就可以防止高血壓性心力衰竭的發生;心力衰竭的惡化往往與某些誘因有關。臨床上最常見的誘因包括感染(特別是呼吸道感染、感染性心內膜炎)、嚴重心律失常、過度勞累、情緒激動或憂慮、妊娠或分娩、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等必須進行相應處理。

2.盡量減輕心髒負荷包括休息、低鹽飲食,適當應用鎮靜藥、限製活動等。

(1)常用利尿劑:①噻嗪類,如雙氫克尿噻、氯噻酮等;②袢利尿劑,如速尿、利尿酸鈉、丁苯氧酸;③保鉀利尿劑,如安替舒通、氨苯蝶啶。

(2)血管擴張劑:血管擴張劑治療心力衰竭的基本原理是通過減輕前或(和)後負荷來改善心髒功能。分為:①靜脈擴張劑,如硝酸甘油和硝酸鹽類等;②小動脈擴張劑,如肼苯噠嗪、敏樂啶等;③小動脈和靜脈擴張劑,如硝普鈉、酚妥拉明、呱唑嗪、巰甲丙脯酸等。

(3)加強心肌收縮力:洋地黃類藥物,常用製劑如毒毛旋花子苷K、毒毛旋花子苷G、西地蘭、地高辛、洋地黃葉、洋地黃毒苷等。

(4)合理運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β受體阻滯劑和醛固酮受體拮抗劑,這些是延長患者生命的措施,但其各有一定的適應證和禁忌證,正確掌握用藥的時機尤為重要。

此外,隨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又出現了一些新興方法用來治療心力衰竭。如三腔起搏器、幹細胞移植等治療。中醫對心力衰竭的治療有著重要作用,使用一些湯劑對心力衰竭的治療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對於頑固性心力衰竭或終末期心力衰竭可短期使用非洋地黃類藥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農、氨力農等,使患者度過危險期後再恢複常規治療。

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療有哪些?

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療簡便易行,但效果卻很明顯,一般治療包括休息、吸氧及飲食療法。

(1)休息:包括體力和腦力休息。休息可降低機體基礎代謝率,減少器官組織所需的血流量,心率相對減慢,心肌耗氧量減少,心髒負荷減輕。有人測算機體需要的氧氣和養料時發現:運動時每分鍾耗氧量高達1500毫升,而休息時僅消耗300毫升左右,相差5倍之多。休息還可增加腎血流量,有利於鈉和水的排泄及水腫的消退,減少循環血量,減輕心髒容量負荷。

(2)吸氧治療:一般心力衰竭患者不一定需要氧氣治療。對於有呼吸困難缺氧表現或伴肺炎、急性肺水腫、急性肺梗死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多有明顯發紺,應給予氧氣吸入治療。吸氧常可緩解症狀。

(3)飲食治療:為了減輕心力衰竭患者的心髒負荷,應限製每天熱量攝入。每日熱量宜給5020焦(1200卡)。飲食以流食或半流食為宜,食易消化的清淡食品,少食多餐,注意補充多種維生素。病情改善後,每日熱量可逐漸增加至6276焦(1500卡)。限製鈉的攝入量,將有利於減少體內鈉水瀦留,減輕心髒前負荷。中度心力衰竭患者,每天鈉鹽應限製在0.5~1.0克(相當於食鹽1~2.5克)。心力衰竭控製後,鈉鹽攝入量可放寬至2~3克(相當於食鹽5~7克)。每日攝入水分應限在1.5~2.0升。夏季每日可增至2.0~3.0升。

心力衰竭以咳嗽為主要症狀時應注意什麼?

有些患者不理解,明明患了心髒病,心功能不好了,怎麼老是咳嗽呢?咳嗽不是肺部的病變嗎?那麼,心力衰竭的患者以咳嗽為主症時,我們應想到什麼呢?

中醫講“五髒六腑皆能令人咳”,心髒亦不例外。從現代醫學的角度講,心力衰竭的患者,若以咳嗽為主症時,此種情況多為左心力衰竭。且開始時常常發生於夜間,坐位或立位時咳嗽可減輕。咳嗽時常伴有白色漿液性泡沫痰。長期咳嗽的心力衰竭患者,其支氣管黏膜下易形成擴張的血管,此種血管一旦破裂可引起大咯血,易導致患者死亡。有時咳嗽減輕未必是件好事,當左心衰竭發展致右心衰竭,出現全心衰竭時,咳嗽症狀減輕甚至消失。所以,左心衰竭的患者,一旦發現咳嗽,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防控病情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