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典型冠心病的症狀有哪些?(2 / 3)

3.食管病變引起的疾病所致胸痛食管病變包括食管炎、潰瘍、食管裂孔疝、食管賁門失弛緩症等,通常表現為胸骨後常有燒灼樣鈍痛,特別是在食入過熱或酸性食物後明顯,可放射到頸部及左肩胛部。到醫院做食管鋇餐檢查、食管內窺鏡檢查等不難鑒別。

4.膽囊炎或膽結石疼痛膽囊炎或膽結石常引起膽管痙攣,出現劇烈的膽絞痛,疼痛部位位於右上腹、劍突下,並向右肩背部放射,個別患者也會向左肩背部放射,此時要與心絞痛相區別。但其胸痛缺少規律性,持續時間長短不一,含服硝酸甘油無明顯效果。

5.胃、十二指腸潰瘍接近賁門部位的胃潰瘍及十二指腸球後潰瘍常伴有胸痛,這種疼痛有周期性、節律性發作的特點,多與飲食有密切關係並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狀,可以通過心電圖及胃腸鋇餐檢查等區別。

6.心髒神經官能症引起的胸痛該病尤以女性多見,表現為胸悶或胸痛,疼痛多呈一個點、一條線、一小片或前胸後背對稱性疼痛;持續幾小時或一整天,長出一口氣才感舒服,多伴有心煩、心悸、出汗、睡眠差,甚至感到房間空氣不夠用,在人多的場合感到心煩胸悶,到室外或打開窗戶才感舒服。發作與情緒緊張、精神壓力大、勞累過度有關,含服硝酸甘油無效或需要10分鍾以上才可緩解。

綜上所述,胸痛範圍呈一個點、一條線、一小片或前胸後背對稱性疼痛;疼痛呈針刺樣、刀割樣;疼痛持續幾秒鍾或長達幾小時;胸痛持續幾小時或一整天;胸痛不是在活動過程中出現,而是發生在休息時或在活動後休息時;含服硝酸甘油10多分鍾,疼痛才緩解等這些症狀都不是心絞痛的臨床症狀。

心絞痛的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有哪些?

對於心絞痛的一般治療,患者可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消除各種誘發因素,如避免勞累、情緒激動、飽餐、寒冷、大量吸煙飲酒等,調整日常生活與工作量,減輕精神負擔,保持適當的體力活動,但以不致發生疼痛症狀為度,減輕或避免心肌缺血的發生。另外,還必須糾正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如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減輕體重等;對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心力衰竭等能增加心肌氧耗的因素也需加以糾治。

心絞痛的藥物治療包括發作時的治療和緩解期的治療。發作時可使用作用較快的硝酸酯製劑,如硝酸甘油和硝酸異山梨酯,病情發作時立即在非站立狀態下舌下含服一片,心絞痛症狀一般會在2~3分鍾內緩解,可幫助患者暫時渡過發作期。緩解期即平時不發作心絞痛時,需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絞痛藥物和中藥,防止心絞痛發作,可單獨選用、交替應用或聯合應用以下藥物。

1.硝酸酯製劑比如硝酸異山梨酯、5單硝酸異山梨酯、長效硝酸甘油製劑等。這類藥物可擴張血管,同時改善心髒血供。

2.β受體阻滯劑包括美托洛爾、阿替洛爾、比索洛爾、卡維地洛等。可減慢心率,降低血壓,減輕心肌收縮力和氧耗量,從而緩解心絞痛的發作。

3.鈣通道阻滯劑比如維拉帕米、硝苯地平、地爾硫等。本類藥物抑製心肌收縮,減少心肌氧耗;擴張冠狀動脈,解除冠狀動脈痙攣,改善心內膜下心肌供血;擴張周圍血管,降低動脈壓,減輕心髒負荷。

4.抗血小板藥物比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此類藥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抑製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5.中藥治療心絞痛的中醫證型分為寒凝心脈、痰濁壅盛、氣滯血瘀、心腎虧虛等。中醫醫生會針對各種證型對症給予湯劑或中成藥治療。中藥具有補益心氣、活血化瘀、改善冠狀動脈血供、改善心肌代謝、促進冠狀動脈側支循環形成、調脂調壓等綜合調理作用,可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上述五類藥物並不是每一個患者都能使用,有的患者可能會有以上藥物的禁忌證。因此,以上藥物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對藥物難以控製的心絞痛如何選擇支架置入和搭橋術治療?

各種心絞痛經藥物治療後效果不佳、症狀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就需要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以明確冠狀動脈狹窄情況,盡快恢複狹窄血管的血流,能明顯改善症狀和長期生存質量,造影醫生會根據造影結果告訴患者是置入支架還是搭橋手術治療。

作為冠心病非藥物治療的常用方法,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與搭橋術相比各有優勢。支架置入術比搭橋術創傷更小,術中多無痛苦,術後康複快,手術費用也低。但支架置入術後需用更多的藥物支持,對多支冠狀動脈病變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架才能達到血運完全重建,所以在治療費用方麵二者相差無幾。由於外科搭橋術的手術風險及創傷,因此在二者中多選擇介入治療。三支彌漫性血管病變、左主幹病變、長病變、前降支開口處病變等,特別是合並糖尿病的多支病變是搭橋術的理想適應證,通過搭橋術可以達到理想的遠期效果,長期存活率明顯高於支架置入術。冠狀動脈支架術與搭橋術,盡管每種方式都適合一定範圍的患者,而且臨床觀察的長期療效相似,但二者均有自己的最佳適應證。患者最終選擇哪種治療方法,應根據每個人的具體狀況,實行個體化原則,由經治醫師綜合考慮,詳細探討,必要時與心外科醫師共同討論後作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