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齡本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人群,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可始於兒童,而冠心病的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
2.性別男性較多見,男女發病率約為2∶1。因為雌激素有抵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故女性在絕經期後發病率迅速增加。
3.家族史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冠心病的發病率明顯增加。
4.性格爭強好勝者有較高的冠心病發病率,精神過度緊張者也易患此病。
5.吸煙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吸煙者冠心病的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5倍,且與吸煙量成正比。吸煙者血中一氧化碳血紅蛋白增高,煙中尼古丁收縮血管,以致動脈壁缺氧而造成動脈損傷。
6.高血壓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高血壓患者患冠心病是血壓正常者的4倍。
7.高脂血症高膽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高膽固醇血症(總膽固醇>6.76毫摩/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42毫摩/升)者較正常者(總膽固醇<5.2毫摩/升)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加5倍。近年的研究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對冠心病有保護作用,其值降低者易患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總膽固醇之比<0.15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有價值的預報指標。
8.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發生冠心病的危險性比正常人高兩倍;女性糖尿病患者發生冠心病的危險性比男性患者高3倍,且易發生心力衰竭、卒中和死亡。
9.肥胖和運動量過少肥胖雖不如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那麼重要,但肥胖可通過促進這三項因素的發生發展而間接影響冠心病。運動能調節和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促使已患冠心病患者其冠狀動脈側支循環的建立,運動量少易致肥胖,因此應充分認識到治療肥胖症的緊迫性和增加運動量的重要性。
10.其他飲酒、長期口服避孕藥、不良飲食習慣等。
哪些人群容易患冠心病?
簡單講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人容易患冠心病,這些易患因素包括年齡、性別、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吸煙、遺傳因素、精神緊張和血脂異常等。從年齡來講,中老年人易患冠心病特別是中年以後的男性患冠心病者較多,女性以經期結束後較為常見。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及肥胖患者尤其容易患冠心病,其原因是這些疾病或是冠心病的姊妹病或是冠心病的誘發因素。遺傳因素或者說家族史是冠心病的重要易患因素,具有冠心病家族史者發生冠心病的概率要比其他人群患病率高兩倍以上。長期處於高度精神緊張狀態也會增加冠心病的發生,例如,長期工作緊張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公務員、警察和科技工作者,經常熬夜、生活不規律、缺乏運動鍛煉,再加上吸煙等特別易患冠心病。
不良飲食習慣為什麼會誘發冠心病?
20世紀初期,美國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度上升很快,自20世紀60年代以後,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則有大幅度下降,直至現在。究其原因,主要歸功於生活方式的改善,即減少膽固醇攝入和控製吸煙等,從而降低了發生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但在我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於膳食結構不合理、吸煙等易患因素的影響,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大量調查資料表明,飲食習慣與冠心病之間有密切關係,平素喜食高膽固醇食物的人,冠心病發病率明顯升高。因此,必須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調整合理的膳食結構,預防冠心病的發生。
絕經期婦女為什麼易患冠心病?
一般來說,女性在40歲以前,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均低於男性,絕經期前後的圍絕經期婦女的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開始升高,並隨著年齡增長不斷升高,51~60歲時可超過男性。此外,血清總膽固醇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也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大,一般應小於3.5,如超過4.5,則發生冠心病的危險性可明顯增加。據研究表明,絕經期婦女該比值大多超過4.5,因此,容易患冠心病。為什麼絕經期婦女會發生這些血脂代謝變化呢?這與絕經期後婦女雌激素水平下降有關。雌激素能改善血脂代謝,提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利於膽固醇運載和清除,不利於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上,從而有防止和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所以,這種膽固醇又被稱為“好”的膽固醇。而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有利於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上,所以有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因此,又被稱為“壞”的膽固醇。雌激素還有抗氧化作用,此作用能清除身體裏的“氧自由基”,這種有害物質在體內的積聚可損傷血管內皮細胞。所以,雌激素具有保護血管的作用。雌激素還可減少血液中纖維蛋白原的合成,增加血管中“前列腺素”的生成,具有減少血栓形成和擴張血管的作用。
為什麼說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