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腫瘤
1什麼是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於30~50歲的中年婦女,20歲以下女性少見。其發病的確切原因不明,因肌瘤常發於生育年齡段,青春期時少見,提示其發生原因可能與女性性激素有關。子宮肌瘤是由平滑肌及結締組織組成,故又稱子宮平滑肌瘤,為單個或多個大小不一的球形,實性質硬的腫塊。可生長在子宮的任何部位,多見於子宮體部,少數長在子宮頸部,分別稱為宮體肌瘤和宮頸肌瘤。
按肌瘤與子宮肌壁的關係分為三種:肌瘤位置在子宮表麵稱為漿膜下肌瘤;子宮肌層內稱為壁間肌瘤;子宮腔內稱為黏膜下子宮肌瘤。該病多無明顯症狀,僅在體檢時偶然發現。本病症狀表現與肌瘤生長部位及有無肌瘤變性有關,與肌瘤數目、體積大小無明顯相關性。子宮肌瘤常見症狀主要有月經紊亂、腹部包塊、白帶異常和一些全身性症狀。該病是女性常見病、多發病,一般對身體影響較小,故一旦發現不用過度緊張,若無症狀甚至可以延緩治療。
2子宮肌瘤有什麼臨床表現
子宮肌瘤較小時,多數患者無明顯症狀,其通常在婦科檢查或B超檢查時被發現。假如肌瘤生長影響了子宮腔的形態或使子宮內膜的麵積改變,或肌瘤長在特殊部位,或肌瘤較大,增長速度過快,可引起以下臨床表現:
(1)月經改變:該表現是最為常見的症狀,表現為月經周期縮短、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流血等。長期月經量過多可導致繼發貧血、神疲乏力、心慌胸悶等症狀。
(2)下腹部包塊:肌瘤初期無法在下腹部觸及包塊,當肌瘤逐漸增大使子宮超過3個月妊娠大小時可以從腹部觸及腫塊,腫塊常常位於下腹部正中部位,為實質性,其質地較硬,可活動,一般無壓痛,生長緩慢。
(3)白帶增多:肌壁間肌瘤使宮腔內表麵積增大,內膜腺體分泌增多,並伴有盆腔充血而導致白帶增多;子宮黏膜下肌瘤感染後可出現大量膿性白帶,如見到血性或膿血性有惡臭的陰道溢液則提示有潰瘍、壞死及出血發生。
(4)疼痛:一般患者無腹痛,部分患者常有下腹墜脹、腰背酸痛等。
(5)壓迫症狀:肌瘤向前或向後生長,可壓迫膀胱、尿道或直腸,引起尿頻、排尿困難、尿瀦留或便秘。當肌瘤向兩側生長,則形成闊韌帶肌瘤,其壓迫輸尿管時,可引起輸尿管或腎盂積水;若肌瘤壓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腫。
(6)發熱:當漿膜下肌瘤蒂扭轉時,可出現急性腹痛等急腹症症狀,表現為腹痛劇烈且伴有發熱。
(7)不孕:肌瘤壓迫輸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宮腔變形以致妨礙受精卵著床,導致不孕。
(8)繼發性貧血:若患者長期月經過多可導致繼發性貧血,出現全身乏力、麵色蒼白、氣短、心慌等症狀。
(9)低血糖症:子宮肌瘤伴發低血糖症亦屬罕見。主要表現為空腹血糖低,意識喪失以致休克,經葡萄糖注射後症狀可以完全消失。腫瘤切除後低血糖症狀即完全消失。
(10)壓迫症狀:當肌瘤位於子宮前壁下段時,可因壓迫膀胱而出現尿頻、尿急,甚至引起排尿困難、急性尿瀦留;子宮後壁肌瘤可引起下腹墜脹、便秘等症狀。
3子宮肌瘤常見病因有哪些
●孕激素對肌瘤的發生有協同作用。研究發現,用孕激素治療子宮肌瘤,會使肌瘤增大,停藥後肌瘤會縮小。故推測肌瘤的產生與孕激素可能有一定聯係。
●遺傳因素。據臨床研究表明,子宮肌瘤有一定遺傳特性,有家族病史的女性比沒有家族病史的女性有著更高的發病率。
●雌激素是肌瘤生長的主要促進因素,臨床研究發現,青春期前及絕經後雌激素水平低的女性患子宮肌瘤者較少。妊娠期雌激素水平高,肌瘤會增大,絕經後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宮肌瘤會縮小。使用抗激素藥後肌瘤也可縮小。故該病的發生與雌激素有密切聯係。
●卵巢顆粒細胞瘤、卵泡膜細胞瘤可分泌雌激素,所以這些患者常合並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多並發於子宮內膜增生。
●一些外源性雌激素,如含有激素的保健品、避孕藥等可加速肌瘤生長。
4子宮肌瘤的分型有哪些
根據肌瘤所在子宮的不同部位,常見的西醫臨床分型有以下幾類:
(1)肌壁間肌瘤:肌瘤位於肌壁內,周圍均為肌層所包圍,初發病時多為此類肌瘤,是最常見的一類肌瘤類型,占子宮肌瘤總發病類型的60%~70%。
(2)漿膜下肌瘤:由於肌壁間肌瘤向漿膜發展生長,逐漸突出於子宮表麵,並與漿膜層直接接觸而形成,發病率約為20%。肌瘤亦可突入闊韌帶兩葉之間生長,則成為闊韌帶內肌瘤。
(3)黏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向宮腔內生長,突出於子宮腔內,與黏膜層直接接觸,占10%~15%。此瘤可使子宮腔逐漸增大變形,並常有蒂與子宮相連,如蒂長可堵住子宮頸口或脫出於陰道內。
(4)子宮頸肌瘤:該類腫瘤較少見,因其在子宮頸部位生長,因生長部位低,可嵌頓於盆腔內,產生壓迫症狀,手術切除困難,易損傷輸尿管、膀胱。另外,應該注意的是子宮肌瘤常為多發性,並且以上不同類型肌瘤可同時發生在同一子宮上,稱為多發性子宮肌瘤。
中醫認為:子宮肌瘤因七情內傷、髒腑功能失調、氣滯血瘀而成。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以下幾種證型:
(1)氣滯血瘀型:輕者月經正常,重者經行血崩或漏下不止,乳房脹痛,小腹作脹或隱痛,有肛門部下墜感,舌質暗紅,邊有紫斑點,脈沉弦或細澀。
(2)陰虛火旺型:月經先期,經行血崩或漏下不止,胸中灼熱,或下腹內覺熱,乳頭癢或刺痛,或乳房脹痛牽及腋窩,經後赤白帶下,或黃白相雜,舌質紅,苔少津或薄黃,脈弦細或細數。
(3)氣血兩虛型:表現為經量多,經期延長,經血色淡,質清,大便溏薄。
(4)濕熱下注型:表現為帶下量多,黏膩腥穢,少腹墜脹疼痛,發熱,腰骶酸脹。
(5)肝鬱氣滯型:表現為經期不準,經血淋漓不盡,胸脅及小腹疼痛,頭暈頭漲,精神鬱悶,煩躁易怒,失眠多夢,食少納呆。
5子宮肌瘤患者怎樣做好日常調護
張菲兒每年都做健康體檢,幾年前檢查時醫生告訴她患有子宮肌瘤,因肌瘤較小,又沒有什麼症狀,建議密切關注,暫時不予治療。此後她每次體檢時都要提醒醫生重點檢查一下子宮肌瘤的問題,以防止其發生什麼變化。醫生告訴她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腫瘤,若無明顯症狀大可不必太在意,平時注意日常調護即可。那麼子宮肌瘤患者平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尤其應該注意經期調養,保證充足的睡眠,良好的休息。
●清淡飲食,平時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注重衛生,保持外陰清潔、幹燥,不穿緊身褲。若白帶過多,應注意規律衝洗外陰,以防止炎症出現。
●確診為子宮肌瘤後,應定期到醫院檢查。如肌瘤增大緩慢或未曾增大,可半年複查1次;如增大明顯,則應考慮手術治療,以免嚴重出血或壓迫腹腔髒器。
●避免再次懷孕。患子宮肌瘤的婦女在做人工流產術後,子宮恢複差,常會引起長時間出血或慢性生殖器炎症。
●如果月經量過多,要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以防缺鐵性貧血。
●不要額外攝取雌激素,絕經以後尤應注意,以免子宮肌瘤長大。
●需要保留生育能力而又必須手術治療的,可采用肌瘤挖除術。
●在平時的生活中,心情愉快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每個人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壓力與不順處處存在,所以必須擺正心態,以樂觀的心情麵對人生。
●適時婚嫁,生兒育女。切勿濫用激素類藥物。
●定期檢查身體,發現疾病及早治療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在飲食上,要注意飲食宜清淡,不食羊肉、蝦、蟹、鰻魚、鹹魚、黑魚等發物。忌食辣椒、麻椒、生蔥、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飲料。禁食桂圓、紅棗、阿膠、蜂王漿等熱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多食瘦肉、雞肉、雞蛋、鵪鶉蛋、鯽魚、甲魚、白魚、白菜、蘆筍、芹菜、菠菜、黃瓜、冬瓜、香菇、豆腐、海帶、紫菜、水果等。如果月經量過多,要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以防缺鐵性貧血。
6什麼樣的人易患子宮肌瘤
段君麗平常身體健康,單位定期組織的身體檢查一直都很正常,但是最近單位又進行了一次常規體檢,她被告知在她子宮內發現了一個肌瘤,這給一向自詡身體健康的她當頭一棒。為什麼自己會得這種病呢?醫生告訴她這一點都不奇怪,如今,女性患子宮肌瘤的人數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年輕,那麼什麼樣的人容易患子宮肌瘤?
(1)精神情誌緊張: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生活負擔增加。超負荷的工作壓力、感情與家庭的變故、生活負擔加重、學習任務過於繁重、老年人缺乏精神關愛等。女性自身的抑鬱情緒很容易造成雌激素分泌量增多且作用加強,是子宮肌瘤發生的重要原因。
(2)生殖因素:沒有生育過的女性比生育過的女性更容易患子宮肌瘤,一般情況下,未生育過孩子的女性易提前進入更年期。妊娠期和哺乳期由於激素作用,卵巢暫時停止排卵,這樣可使卵巢的排卵時間推遲,故有生育史的女性會較晚進入更年期,而未育女性得不到孕激素有效地保護,易發生激素依賴性疾病,子宮肌瘤就是其中之一。
(3)性生活失調:夫妻感情不和,七情內傷,氣機不暢,氣血失調,氣滯血瘀,淤積日久,長期的性生活失調導致激素水平紊亂,造成盆腔慢性充血誘發子宮肌瘤。
(4)肥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改變,肉類食物攝入過多造成肥胖人數上升。脂肪組織能產生雌激素,子宮肌瘤依賴雌激素生長,因此肥胖的女性易患子宮肌瘤。另外長期吃減肥藥也會導致子宮肌瘤發病率增高。
(5)遺傳傾向:研究發現有子宮肌瘤家族史的女性,更容易患子宮肌瘤。
7子宮肌瘤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子宮肌瘤的治療原則取決於患者的年齡、症狀、生育要求以及肌瘤的部位、大小、數目、生長速度等因素要全麵考慮。並不是每一個子宮肌瘤患者都需要治療。年輕未生育的女性,如果症狀不明顯,應盡可能保守治療。假如不能自然懷孕,可做肌瘤剔除術,以保留子宮,若無生育要求,也可考慮摘除子宮。
近絕經年齡者由於絕經後雌激素水平降低,肌瘤會自然萎縮或消失,因此可考慮保守治療,但50歲左右的患者若症狀明顯,可行子宮切除術。決定治療前需要醫生對病情做出全麵評估,如果治療的傷害大於子宮肌瘤對身體的影響,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不治療,采用和子宮肌瘤和平共處的原則,也就是我們說的觀察或者期待治療。但若子宮肌瘤比較大(直徑5厘米以上),或者子宮肌瘤出現症狀,或患者心理負擔重,影響子宮肌瘤患者的日常生活者,均可考慮治療。對於有生育要求,子宮肌瘤直徑3厘米以上,可以考慮治療後再懷孕;有生育要求的,黏膜下肌瘤無論直徑是否達到3厘米,均應先治療再懷孕。
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很多,常用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子宮切除、肌瘤摘除、腹腔鏡、宮腔鏡、動脈栓塞、超聲消融等。每種治療方式都有其優缺點,需要認真選擇。子宮肌瘤的藥物治療包括西藥和中藥兩方麵,西藥作為輔助治療方式用於子宮肌瘤手術前,以減少肌瘤血供,減少手術中出血。近絕經期需要治療的肌瘤,常選用激素類藥物,其目的是提前絕經,讓肌瘤萎縮。中藥治療對於瘤體小、症狀輕的患者可以優先選用,該方法具有副作用小的優點,近年來中醫藥治療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8子宮肌瘤一定要手術治療嗎
子宮肌瘤一定要手術治療嗎?答案是否定的。不是所有的子宮肌瘤都需做手術,是否手術是要根據患者的年齡、肌瘤的大小、生長部位、有無症狀來決定。一般來講,肌瘤較小,症狀不明顯者,可暫時做保守治療。子宮肌瘤生長速度太快,或者在更年期之後,肌瘤不但不萎縮,反而繼續增大;子宮肌瘤造成大量出血,或長期的經量過多、經期過長以致貧血,而藥物治療效果欠佳,這時可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具體需要手術的常見標準以下:①肌瘤直徑大於5厘米。②症狀嚴重者,如經血過多,經治療效果不佳,貧血較重者;出現壓迫症狀,致大小便困難者,瘤體位置過低壓迫輸尿管,致腎盂積水者。③黏膜下子宮肌瘤脫出子宮頸口發生感染者。④漿膜下有蒂肌瘤,發生蒂扭轉者。⑤肌瘤增大迅速,有惡變可能者。⑥肌瘤與卵巢腫瘤相混,不易區分者。⑦有肌瘤的年輕不育婦女,考慮不育與腫瘤有關,為治療不育可做肌瘤剔除術;臨床上子宮肌瘤很少發生惡變,所以采用保守治療或觀察,不需要緊急處理,近絕經期婦女、瘤體小、月經量正常、無明顯壓迫症狀需每3~6個月定期B超檢查即可。
9患子宮肌瘤能懷孕嗎
子宮肌瘤對妊娠和分娩的影響與肌瘤的大小及生長部位有關。黏膜下肌瘤會影響受精卵著床,導致流產;大的肌壁間肌瘤可使宮腔變形或子宮內膜供血不足而導致流產;孕晚期,肌瘤妨礙胎先露下降而引起胎位異常、胎盤低置、產道梗阻等造成難產;胎兒娩出後肌瘤會引起子宮收縮不良而導致出血過多。子宮肌瘤大多無明顯症狀,常在體檢時發現。
黏膜下肌瘤和較大的肌壁間肌瘤常引起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等症狀。如果你沒有症狀,表示子宮肌瘤既不在黏膜下,也不大,可以生育。患子宮肌瘤的孕婦大多能自然分娩,但要注意防止產後出血。如果肌瘤阻塞產道,要采取剖宮產術。較大的子宮肌瘤可使宮腔變形,不利於精子通過,影響受精卵著床和胎兒發育。生長在闊韌帶內的肌瘤可使輸卵管拉長扭曲,管腔擠壓,影響其通暢,或使卵巢變位,卵巢與輸卵管間距離增寬,妨礙輸卵管傘端的拾卵功能。
生長在子宮頸部的子宮肌瘤可壓迫子宮頸管。阻礙通道或改變子宮頸口的朝向,使之遠離後穹隆部的精液池,不利於精子進入子宮頸口。生長在子宮腔內的黏膜下子宮肌瘤,猶如宮腔內放置了一隻球形的宮內節育器,妨礙生育。宮腔表麵的內膜缺血、壞死、萎縮,也不利於受精卵著床。子宮肌瘤可使子宮收縮的頻率、幅度及持續的時間高於正常基線,幹擾受精卵著床或者著床後發生流產。從以上介紹可看出,子宮肌瘤對懷孕是有一定影響的,因此女性一旦發現患有子宮肌瘤一定要及時上醫院檢查並及時治療,以免對以後的懷孕造成嚴重的影響。
10宮頸癌常見臨床表現有哪些
張玉琴今年63歲了,平常身體狀況一直不錯,這幾天發現已絕經多年的她月經又來了,難道是青春再現了嗎?帶著這個疑問她找到了婦科門診,經過醫生檢查和診斷,醫生很遺憾地告訴她不是什麼所謂的重返青春,而是患上了子宮頸癌。應該盡快手術。張玉琴聽到這個消息簡直無法相信,平常身體健康的自己怎麼會有這樣的疾病呢?自己得上這個病怎麼平常沒有症狀呢?宮頸癌早期常缺乏明顯症狀,偶於性交、婦檢後產生接觸性出血,與慢性宮頸炎無明顯區別。有時甚至宮頸光滑,尤其在老年婦女宮頸已萎縮者,某些頸管癌患者由於病灶位於頸管內,陰道部宮頸外觀表現正常,易被忽略而漏診或誤診。所以一旦症狀出現,多已達到中晚期。對宮頸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做到早期發現,本病常見症狀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