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
1皮膚出現紅點是什麼皮疹
皮疹是某些疾病引起的皮膚損害,既是疾病的信號,又是診斷的依據。
(1)斑疹:隻有局限性皮膚顏色改變,皮疹不高出皮膚,也不下陷。根據壓之是否退色可將皮疹分為兩種:其一為充血性紅斑,用手壓之退色,鬆手時又呈紅色,見於猩紅熱、丹毒、傷寒和斑疹傷寒等;其二為壓之不退色的出血點,呈鮮紅色、紫紅色或紫藍色,主要見於出血性疾病。
(2)丘疹:皮膚呈局限性隆起,多呈圓形或多角形。有紅斑又高出皮膚的叫斑丘疹,主要見於麻疹、風疹、幼兒急疹、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及藥物過敏等。
(3)皰疹:是局限性高出皮膚並含有液體的皰樣病變。皰疹有水皰與膿皰之分。水皰呈透明或半透明,僅損害表皮,愈後大多數不留瘢痕;而膿皰則渾濁、稠厚如膿狀,損害達皮膚深層,往往遺留瘢痕。引起斑疹、丘疹、皰疹的原因有細菌、病毒、黴菌感染和過敏。引起出血點的原因有感染和血液病。
2孩子麵部白色斑塊是不是蟲斑
在醫院坐診時,許多家長將孩子麵部出現的淡白斑稱作蟲斑,認為有蟲斑的孩子腸道中必然有腸寄生蟲,所以帶孩子到醫院要求醫生開驅蟲藥。其實家長所說的“蟲斑”就是白色糠疹或稱單純糠疹,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皮膚病。一般多發生於兒童、青少年;多數春季發病,夏季加重,秋後消退。白色糠疹好發於麵部,通常有2~3個。表現為大小不一(直徑0.5~2厘米)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淡色白斑,邊界清楚,邊緣可微微隆起,表麵幹燥,有少量細薄白色鱗屑,口周、兩頰、前額較多,有時頸部、肩部和前臂也可發生。
因大多數患兒無自覺症狀,少數人僅感輕度瘙癢。本病病程緩慢,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以後逐漸自行消退,不留痕跡。有關白色糠疹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有關研究認為,室外活動頻繁、過多的紫外線照射,可使皮膚幹燥的兒童發病。也有學者認為,它與兒童消化功能不好、偏食等有關。本病可以自愈,白色糠疹一般不需治療,可自行消退。但是如果出現瘙癢、局部幹燥不適,可外塗5%硫黃軟膏及低效、副作用小的皮質類固醇激素霜劑。既然“蟲斑”不一定是腸寄生蟲引起的,所以不要僅據“蟲斑”就驅蟲。如果孩子有排蟲史或大便顯微鏡檢查有寄生蟲卵,應該服驅蟲藥,否則不要濫用驅蟲藥。預防白色糠疹主要是避免強烈的日光照射,糾正兒童偏食,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多吃蔬菜、水果等。
3小孩子有“胎記”怎麼辦
當新生的嬰兒呱呱落地時,有的嬰兒胎痣也隨之誕生,那麼小孩子“胎記”有多少種呢?
(1)可自然消失的胎記:這種胎記是新生兒最常見的一種,屬先天性,黃種人尤為多見。常出現在寶寶的腰部、臀部及背部,表現為淡灰青色或暗青色斑片,大多單片發生,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界不清。胎記是胚胎發育過程中一些黑素細胞停留在真皮,延遲消失所致,雖然其發生的概率相當高,但幾乎都會隨著寶寶長大而自然消退,因此爸爸媽媽不必擔心。
(2)永不消失的咖啡牛奶斑:咖啡牛奶斑,顧名思義,是因為這種胎記顏色呈淡褐色,有點像咖啡再加上牛奶後所調出來的顏色。直徑一般在0.5~5厘米,呈橢圓形,斑與斑之間界線分明。除手掌及足底不受侵犯外,這種胎記可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大部分發生在5歲以前的嬰幼兒,發生的概率為1%左右。咖啡牛奶斑若僅出現少數幾個,一般無任何不良影響;但若出現6個以上,且每個斑直徑均大於1.5厘米時,則並發神經纖維瘤病的概率顯著增加。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同時侵犯皮膚與神經係統的遺傳性疾病,並可能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不可不慎!單純的咖啡牛奶斑可不必治療,若影響美觀,可采用激光治療。
(3)嚴重影響美觀的太田痣:太田痣也是一種真皮層黑色素增多的疾病,表現為藍色、褐色、黑色或混合色的斑片,皮疹分布在麵部的單側,偶有雙側發生的,可波及於眼結膜、鞏膜,部分患者的病灶有緩慢增大的傾向。太田痣無遺傳傾向,一般不惡變,但一旦發生,終生不退,嚴重影響美觀。治療可在太田痣皮疹穩定後采用激光治療,該方法通過選擇性光熱作用破壞黑色素細胞,治療結果較理想,成功率較高,副作用也相對較小。
(4)最常見的皮膚良性腫瘤色素痣:色素痣是由含黑色素的痣細胞所構成的皮膚良性腫瘤。好發於麵、頸等部位,多數在嬰兒期就出現。大多數色素痣生長緩慢,或持續多年沒有變化,但一旦存在,就很少會自然消退。可有棕褐色或黑色等不同色素,大多為點狀小痣,較少大片出現。色素痣多為良性,不必過慮。但極少數卻可以惡變為惡性黑色素瘤,對於位於掌蹠和生殖器部位的色素痣或可疑惡變時,應及早做手術切除治療。
(5)會長毛的先天性色痣:毛痣是寶寶出生時即已存在的黑痣,大小不一,大則可侵犯整個背部、頸部或整個肢體。小的直徑通常在0.6~2厘米,大多呈深暗色且會有黑色粗毛。這類痣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增大,且有一定的惡變傾向。若痣的數目不多、麵積不大,可以采用分期切除以達良好的美容效果;但若數目過多或痣的範圍較大造成不能手術切除時,就需定期隨訪。
(6)皮脂腺痣和疣狀痣:皮脂腺痣是由皮脂腺構成的一種皮膚良性腫瘤,較為常見,多於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發病,好發於頭皮,表現為隆起的淡黃色小結節,至青春期損害增厚擴大,影響美觀,可采用手術徹底切除,也可做電灼、激光等治療,一般最好在青春期前進行治療。疣狀痣是因表皮發育異常所致的皮膚良性腫瘤。通常在嬰幼兒期發病,隨年齡增大而增長,表現為密集的淡褐色丘疹,排列成線狀,呈疣狀增生,影響美觀,本病泛發型常並發中樞係統疾病,如癲癇、精神發育遲緩等。發病局限者,可采用冷凍、激光或手術切除。
(7)毛細血管瘤:又稱為草莓狀血管瘤,出生時或新生兒期出現,好發於頭麵部及頸部,出生後2~6個月,迅速生長,形成高出皮麵呈草莓狀柔軟腫塊。以後,經過1~2個月的靜止期,腫瘤生長緩慢或停止。大多數毛細血管瘤在生後8~12個月進入消退期,一般在1~1.5年可自行消退。
(8)海綿狀血管瘤:好發於頭麵部皮膚,可累及口腔黏膜或骨、肝等。皮膚海綿狀血管瘤表現為皮下質軟腫塊,按壓時如海綿一般,一般持續存在並有不斷增大的傾向,須盡早手術治療。
(9)鮮紅斑痣(葡萄酒斑):好發於頭麵頸部,呈暗紅的不規則色斑,不高出皮膚,指壓易退色,可隨人體長大而增大,大多終身存在,可采用激光治療。一般來說,血管瘤的自然過程要經過生長、靜止、消退三個時期,據統計,91.9%的血管瘤可自然消退,消退後皮膚外觀可恢複正常,因此切莫急於治療。當然,有一些血管瘤是不會消退的,可終身存在。對這種血管瘤目前主張應當積極治療,以免麵積和體積不斷增大,增加後期治療的難度。以上就是各類胎痣的特點和狀況說明,不能自動消退者,並建議盡早治療。
4皮膚過敏怎麼辦
近年來全世界範圍內過敏性疾病者有增多的趨勢,大家一致認為主要與環境因素有關,包括環境汙染日益加重,蛋白質食物的增多,室內停留時間過長,運動減少等。過敏反應可表現為皮膚過敏,如瘙癢性皮疹(濕疹、蕁麻疹、接觸性皮炎等),黏膜過敏,氣管過敏。
患了過敏性疾病,首先是盡可能尋找過敏原。尋找過敏原的方法有回憶病史、皮膚試驗、血液檢測、斑貼試驗等。尋找到過敏原後,最重要的措施是避免接觸過敏原,隻要不接觸過敏原,疾病的好轉是迅速的。過敏體質者(兒時曾患濕疹,家中有患過敏性鼻炎或哮喘的患者),應注意避免過敏原和刺激物,注意周圍環境衛生,不偏食,不養動物。
5蟎是啥東西?對蟎過敏怎麼辦
室內最常見的過敏原是塵蟎。塵蟎屬節肢動物,以人脫落的皮屑為食,常居住在床上的床單、枕頭和棉被上,此外,屋內的死角及地毯亦可成為其居留地。國外統計,70%以上的家庭有塵蟎。最具過敏性的是塵蟎的排泄物——糞小球。通常4~5月和9~10月是其繁殖季節,此時家中塵蟎數量最多,因此,塵蟎過敏者常年有症狀,而在繁殖季節可能加重。
患者可表現為蕁麻疹、哮喘、眼結膜炎和鼻炎等。清除塵蟎:①定期大搞室內衛生。②每晚濕式掃床(切忌揚塵)。③暴曬床上用品。④不用地毯。⑤噴灑除蟎的化學劑(消毒、殺蟲藥,商店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