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陶器(1 / 1)

陶器,是製造技術上一個重大的突破。用泥土燒製的陶器,既改變了物體的性質,又塑造出便於使用的形狀,使人們在處理食物時,除了燒烤之外,又增加了蒸煮的方法。陶器是新石器時代先民製造的物品中數量最多的一種,也是這一時期工藝技術水平的代表性器物。陶器工藝品是中國最古老的工藝美術品。陶器的出現,開辟了人類發展史的新紀元。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誌,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中國古代先民至少在一萬年以前就已掌握了製作陶器的技術,並已懂得了在做炊器用的陶器中要加進砂粒,以防燒裂。

陶器的主要成分是矽和鋁的無機鹽類,無毒、無味,是製作生活用具的良好材料。人們將具有可塑性的黏土,用水濕潤後,經過手捏、輪製、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後,在陰涼通風處風幹,幹燥後在800~1000℃高溫下用火燒造而成的製品,就是陶器。

在陶器發明以前,人們為了取得熟食,有時把食物架在篝火上烤熟;或者用石頭砌成一個大坑,把獵物去皮,放進坑內,蓋上熱灰,直到燜熟;還有的用灼熱的石塊將獸肉燙熟;或者把獸肉放入網中,泡入高溫的泉水中,泡熟後食用。經過百萬年的狩獵與采集生活,在原始的農耕作業生產過程中,人們對泥土的性質和狀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而居住環境的相對固定和生活資料的積累,使得人們開始研究儲存生活資料的用具器物,在石製品、骨製品以及其他的自然物之外去尋找一種新材料,用以煮熟、儲存食物,於是以水、火、泥的合成方式生產的陶器就應運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