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氧化二氮中毒患者在上呼吸道刺激症狀出現後,有一個潛伏期,在此期間患者無明顯呼吸道症狀,易被忽視。潛伏期短則1小時以內發病,最長可達72小時,因此,作為發射試驗隊的應急救護人員必須掌握液體推進劑中毒的特點及其診治要點。三是基地醫院距發射現場較遠,病人從發病至轉送到醫院間隔約2~3小時,因而延誤了搶救時機。四是搶救器械和搶救藥品應準備齊全充足,要做到及時供應,同時醫護人員要熟練掌握搶救技能。
(安全防護工作)
30多年來,我國的導彈技術發展迅速,已與蘇、美超級大國相媲美,居世界第三位。但是在推進劑安全防護技術方麵遠遠落後於美、蘇、法、日、英等先進國家。
(一)概況
航天係統與發射基地從事有毒推進劑操作人員所配備的各類安全防護器材理應與新推進劑的研究使用、新型號的研製同步進行,相互配套,並建立相應的安全防護管理規定,加強管理,以保證各類操作人員的健康與安全。但30多年來,在有毒推進劑安全防護方麵,航天係統與發射基地都是使用防化兵60年代及70年代研製的軍用個人防化器材。這些防護器材隻適用於戰爭條件下部隊防化作戰的需要,在推進劑大量泄漏的緊急情況下不能有效地用於排故搶險。
(二)推進劑洗消存在的問題
偏二甲基肼是飛行試驗最常使用的液體推進劑,而且用量較大,一次使用量高達數百噸。在處理廢液或泄漏液體推進劑時,以往多用髙錳酸鉀氧化分解,由於過剩的高錳酸鉀水溶液灑於地麵,水分蒸發之後高錳酸鉀結晶成固體顆粒,如果再次發生偏二甲基肼灑於地麵,就會發生著火或爆炸事故。因此,有必要選用新的洗消液代替高錳酸鉀洗消液。
(三)檢測
發射現場的監督管理是保證發射任務順利進行的安全防護措施之一。在液體推進劑加注過程中必須定時定點對各主要部位進行監測,以便及時發現泄漏、及時采取措施。但目前的檢測方法不能實現瞬時分析檢測,短時間提供檢測數據,不利於指導現場安全操作,同時也不可能進行報瞥,因此必須改進檢測方法。
(四)安全技術管理
發射現場的安全技術管理工作組織落實不夠,安全防護管理、安全技術教育以及安全技術管理基本建設三個方麵均存在問題。發射基地與航天發射試驗隊均無專門機構和專業人員從事型號試驗的安全技術管理工作。
(五)相應措施
通過本次調研工作,應采取的措施
1.加強個體安全防護進行搶險排故時,應采用全身防護,佩帶以壓縮空氣為呼吸氣源的防毒麵具。提出三級防護配置方案:一級防護方案為應急方案。在推進劑大量泄漏、噴出等高濃度汙染的緊急狀態下,為搶險排故人員的防護用具,應有壓縮空氣防毒麵具自身攜帶壓縮氣瓶、搶險&護服、耐酸阻燃防護靴及防毒手套;二級防護方案為重點方案。主要用於作業環境汙染嚴重、作業時間長、勞動強度大、作業過程經常發生跑、冒、滴、漏的作業崗位。配備通風送氣全身防護服,這種防護服頭部麵罩與全身防護為一整體,防護服背部帶有快速接頭的輸氣管和調節開關,工作現場接有一個固體的配氣箱,輸氣管快速接頭插接在配氣箱上,壓縮空氣以每分鍾1201的流量輸入防護服,不僅作業人員呼吸自如,並能降低溫度,達到防護要求,又能改善勞動條件。此外還應配備耐酸阻燃防護靴及防毒手套。如果崗位不固定,可配備新型隔離防毒衣、75型過濾式防毒麵具;三級防護方案是針對正常情況下采取的防護措施。由於發射現場在正常作業時環境中推進劑濃度檢測超過衛生標準,因此為現場參試人員配置防護用品是必要的。主要配置防酸透氣吸附型防毒工作服、75型或65型防毒麵具、雙罐式濾毒口罩。
2.洗消方法對肼類燃料的洗消方法可采用航天總公司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某研究所在近期已研製成功的三肼複合洗消劑,該洗消劑具有雙重功效。第一,可將泄漏的肼類燃料立即與空氣隔絕,防止三肼蒸氣向大氣擴散,以減少吸入中毒;第二,在覆蓋隔絕空氣的同時,將被覆蓋的肼類燃料破壞掉,防止二次汙染。另外該洗消劑還具有迅速撲滅局部範圍內肼類燃料著火的功效。因此應盡快研製輕便的三肼洗消車,這種洗消車由罐體、噴槍、小型高壓氮氣瓶、壓力表、車架等組成,利用引射、噴射技術,在緊急狀態下,打開開關,洗消劑由噴槍噴出進行洗消。
3.監測發射現場自加注開始至發射前半小時均應對各主要部位進行檢測,以便及時發現泄漏,及時進行處理,但目前尚無適用的監測儀器。應盡快研製或引進國外的監測技術和儀器設備。
4.現場急救應急救援的關鍵是現場急救,做到分秒必爭,因此發射現場的醫護人員在發射任務執行前必須進行搶救技術培訓,熟練掌握基本搶救知識和診治技能。同時,救治醫院應盡量靠近發射現場的安全地帶,在近距離內設立醫療急救站,配置必要的搶救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