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 口腔頜麵部損傷病人護理(2 / 3)

2)包紮止血:包紮止血用於毛細血管、小靜脈及小動脈的出血。先將軟組織複位,稍加力包紮,即可止血。

3)填塞止血:填塞止血可用於開放性或洞穿性傷口。將紗布塊填塞於傷口內,再用繃帶行加壓包紮。

(2)結紮止血 結紮止血是常用而可靠的止血方法。對較大的出血點,可用血管鉗夾住做結紮止血,或連同止血鉗包紮後轉送。

(3)藥物止血 適用於組織滲血、小靜脈和小動脈出血。常用的止血藥物有各種中藥止血粉、止血紗布、止血海綿等,全身可輔助使用卡巴克絡、酚磺乙胺等藥物。

3.休克的急救 口腔頜麵部嚴重的複合傷,可引起出血性休克或創傷性休克。休克的處理原則為安靜、鎮痛、止血和補充血容量,同時用藥物恢複和維持血壓。

4.顱腦損傷的急救 凡有顱腦損傷的病人,應臥床休息,減少搬動,暫停不急需的檢查或手術,同時嚴密觀察神誌、脈搏、呼吸、血壓及瞳孔的變化。如鼻或外耳道有腦脊液外流時,禁止做耳、鼻內填塞與衝洗,以免引起顱內感染。對煩躁不安的病人,可給予適量鎮靜劑,但禁用嗎啡,以免抑製呼吸、影響瞳孔變化、引起嘔吐、增加顱內壓。病人如發生顱內壓增高,可靜脈滴注20%甘露醇或靜脈注射呋塞米,以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如病情惡化,顱內有血腫形成,應及時請神經外科會診。

5.包紮 包紮是急救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治療措施,起到壓迫止血、暫時固定骨折、保護並縮小創麵、防止汙染的作用。常用的包紮方法有四尾帶包紮法及“十字”繃帶包紮法。

(1)四尾帶包紮法 將繃帶撕或剪成四尾形,頦部襯以棉墊,將左右後兩尾結在頭頂前,左右前兩尾結在枕骨結下,然後再將二尾末端結紮於頭頂部起包紮和製動作用。

(2)十字繃帶包紮法 用繃帶先圍繞額枕部纏繞2~3圈後,自一側反折由耳前區向下繞過頦部至對側,再由耳前區向上越過頂部呈環形包繞,如此反複數次,末端用膠布固定。

6.運送 運送傷員時應保持呼吸道通暢。一般病人可采取側臥位或頭側向位,避免血凝塊或分泌物堆積在口咽部;昏迷病人可采取俯臥位,頸部墊高,使鼻腔懸空,有利於唾液外流和防止舌後墜。運送途中,應隨時觀察傷情變化,防止窒息或休克的發生。搬運疑有頸椎損傷的病人,應2~4人同時搬運,1人穩定頭部並加以牽引,其他人則以協調的力量將傷員平直滾抬到擔架上,頸下放置小枕,頭部兩側用小枕固定,防止頭的擺動。

【臨床表現】

口腔頜麵部損傷的類型很多,臨床上以軟組織損傷、牙及牙槽骨損傷、頜骨骨折為常見。

1.軟組織損傷 口腔頜麵部軟組織損傷分為閉合性損傷與開放性損傷。閉合性軟組織損傷表現為皮膚變色與皮下瘀血、疼痛、腫脹等;開放性軟組織損傷部位有不同程度的傷口出血、腫脹、疼痛,甚至有咀嚼功能障礙等。

2.牙及牙槽骨損傷 牙及牙槽骨損傷多發生在前牙區。輕則牙體鬆動,重則發生牙脫位、牙折斷,以至伴發牙槽骨骨折。

3.頜骨骨折 頜骨骨折包括上頜骨骨折、下頜骨骨折及上、下頜骨聯合骨折等。其主要表現為局部腫脹、疼痛、出血和骨折處壓痛,咬合紊亂等。下頜骨骨折較上頜骨骨折常見,如下頜骨骨折伴有下牙槽神經損傷時,會出現下唇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