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根尖周組織疾病病人護理(2 / 3)

4.待急性期症狀緩解後做根管治療。

【護理診斷/問題】

1.急性疼痛 牙槽膿腫壓力過大,與未引流或引流不暢有關。

2.黏膜受損 根尖區黏膜處形成竇道,擠壓溢膿。

3.焦慮 與劇烈性跳痛導致病人寢食不安、情緒煩躁有關。

4.知識缺乏 缺乏對疾病的發生、發展、預防及早期治療的有關信息。

【護理措施】

1.治療前心理護理 常規安置病人,消除病人的緊張急躁情緒,介紹治療方案、複診次數、治療費用,使病人積極配合。

2.治療中護理

(1)開髓引流 準備局麻藥物,在局麻時,牽拉口角,協助醫師用高速手機完成開髓操作。開髓後可見膿血流出,髓腔的壓力降低,疼痛緩解。備丁香油或樟腦酚棉球供醫師置於齲洞內,開放引流。

(2)切開引流 護士協助醫師對術區進行清潔、消毒、隔濕,準備麻醉藥物。切開排膿時位置多在膿腫下極,切口方向與血管神經一致,避免損傷。深部膿腫術後放置橡皮引流條,囑病人定期換藥至傷口清潔,無滲出物。

3.治療後護理 囑病人按醫囑服用抗生素、鎮痛劑等藥物,飯後漱口,注意口腔衛生。放置引流條的病人,囑其勿誤吞。高熱病人多飲水,進流質飲食或軟食。

【健康指導】

1.指導病人注意口腔衛生,患牙髓炎應及時治療。

2.向病人宣傳根尖周炎的發生發展過程及治療目的,提高防範意識。

3.注意保護牙齒,避免損傷。

二、慢性根尖周炎

慢性根尖周炎(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CAP)是由於根管內長期有病原刺激物的存在,根尖周圍組織呈現慢性炎症反應,表現為炎症肉芽組織的形成和牙槽骨的破壞。

【病因】

慢性根尖周炎主要是牙髓感染長期地通過根尖孔刺激根尖周組織,或急性根尖周炎未經徹底治療,或治療不完善所致。病變類型主要有根尖周肉芽腫、慢性根尖膿腫、根尖周囊腫和根尖周致密性骨炎。

【臨床表現】

慢性根尖周炎一般無明顯自覺症狀,有的僅在咀嚼時有不適感或輕度疼痛。但當機體抵抗力低下時,則可轉化為急性炎症,因此慢性根尖周炎常有反複疼痛、腫脹的病史。檢查時患牙多有深的齲洞,並且牙髓已壞死,牙體變為暗灰色,有輕度叩擊痛。有時在根尖區的牙齦黏膜上有瘺管出現。

【治療要點】

1.根管治療 根管治療是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首選方法。

2.根尖手術 如根尖切除術、根尖刮治術、根尖倒充填術、截根術或再植術等。

3.拔除牙齒

【護理診斷/問題】

1.口腔黏膜改變 與慢性根尖周炎形成瘺管有關。

2.知識缺乏 缺乏對疾病的基本知識的認識。

3.焦慮 與患牙疼痛、齲壞變色、牙髓壞死、根尖瘺管形成有關。

【護理措施】

1.心理護理 由於本病治療過程比較長,但是病人總希望一次治療便能解決問題,所以缺乏治療耐心,心情煩躁或不能堅持治療。護士要對病人進行耐心的心理護理,讓其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