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法崩(1 / 2)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這是後世唐代詩人陳陶的名詩,隴西上郡,為抗擊匈奴之前線,蒙恬、扶蘇大軍將匈奴打得不敢再對中原有絲毫幻想,卻不料死於內鬥,埋骨無定河邊。蒙恬不願未見帝而死,被囚於離大軍數百裏外的陽周。扶蘇死後次年,蒙恬也於陽周被二世賜死。此為後話。

扶蘇被葬於無定河畔的疏屬山上,孟槁雖有救蒙恬之意,但卻知事關重大,不敢為之。

在南下途中,孟槁想起扶蘇最後之囑。

“吾弟胡亥,雖一時受趙高蒙蔽,但有丞相和離軒在,治國無礙。孟槁兄務必保守此秘,勿令……勿令……蒙將軍得知。”扶蘇提到蒙恬,心內痛苦之極。蒙恬極忠,若不知始皇去世,所留遺詔為假,則絕不會輕舉妄動。但若知趙高矯詔殺扶蘇,則必興兵討伐,大秦戰亂必起。

孟槁黯然落淚,翻身下馬,向北麵遙遙叩首。

“公子,蒙將軍,孟槁遲來一步,致二賢殞命。但為大秦計,吾不能為你們報仇,待他日九泉相逢,再向你們請罪!”

一咬牙,向南馳去。他要回到寧秦,父母已亡,得將妻兒接出,避世隱居。自己所負的絕世之秘,也將與自己埋於地下了。

孟槁悄然隱於魯,與朱家為鄰,送子入學,其後以詩書傳家。又經數世,孟槁後人遷於楚地。至唐時,孟氏有子浩然,以詩名動於世。

……

使者還報趙高李斯,李斯、離軒無奈長歎。蒙毅代始皇祭天而歸,被趙高鼓動胡亥囚之。

回鹹陽後,詔告天下,為始皇下葬。

公元前209年,胡亥即位,是為二世。

“陛下初登基,天下不服,帝之威,在刑與兵,為立陛下之威,宜嚴法而刻刑、示陛下之尊於天下……”

宮中,趙高向二世獻策,以嚴刑竣法製天下,改法易刑,刻薄無情。趙高為二世上位之首功之臣,被拜為上卿,掌郎中令,已是位高權重。由於他還是胡亥之師,得胡亥寵信,時常出入內宮,與二世相謀。

二世甚信其言。按照大秦“立法法”,本應交廷尉和相關部門議後,由丞相向皇帝秉報,但二世直接將更法事宜交給趙高辦理,趙高擬定後,二世直接頒發。

“陛下,此法萬不可行啊!”

拿到二世頒布的新的法令,李斯細讀之下大驚。此前秦法就略嚴苛,但因是戰時法,一切以耕戰為根本目的,因此還比較符合實際需要。而二世所頒之法,嚴苛甚始皇時百倍,且連坐之法極多,可以說改變了秦法的根本體係。

於是,李斯急奔宮中,向二世麵呈利害。

“征發徭役,失期者,按律三至五日當誶,六至十日當罰一盾,過十日罰一甲,若因雨雪等無法到達時,應不計其失。此法行之已近百年,已是大秦之成熟有效之法。”李斯說到這裏,聲調忽高,“然將其改為‘失期者,勿論旬日,皆斬’,豈能為此暴虐無道之法!”

二世諾諾,道:“法令嚴苛,自然……自然不敢懈怠,無懈怠,則無失期,則……則法雖嚴苛,而不可用矣。丞相不必為之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