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龍蛇起路(1 / 2)

去禮樂,尚法治。在儒家學派看來,禮樂是立國、治國的根本,所以孔子雖然生當“禮壞樂崩”的春秋末期,但仍向往西周的禮樂製度,主張“為國以禮”(注:《論語·先進》)的“禮治”;戰國時期的荀子雖重視“法治”,但他把禮的地位抬得更高,提出了“治之經,禮與刑”(注:《荀子·成相》),既隆禮又重法的主張。

商鞅的禮法觀卻完全不同於儒家,他認為“禮治”並不能達到使人們歸心於農戰的目的,而隻會使人們更加巧偽、更加輕視法製,因此禮樂與法治是絕對對立的,所以靠德治是不可能治理好國家的,而必須將法製放在首位,加重刑罰,依法去民之巧偽智諛

商鞅說:“重刑而連其罪,則褊急之民不鬥,狠剛之民不訟,怠惰之民不遊,費資之民不作,巧諛惡心之民無變也。”(注:《商君書·墾令》)主張除去禮樂,通過以重刑的手段來壓抑人們的智慧、禁錮人們的頭腦,使他們順服於君主的淫威,俯首聽命於君王。

對於法家劉辰可以說隻有厭惡,按道理來說法家如果繼續發展是有可能成為後世的法製,可是按道理終究隻是按道理,曆史告訴了我們那一切都隻不過是妄想而已。

“走!陳田!”劉辰擺擺手,整個人向著遠方而去,根本就不再理會這些士子,至於他們的憤怒早已被劉辰無視了,對於他來說與這些士子扯淡這麼久,已經顯然夠了,沒必要再廢話下去了,也不需要。

如果不是遇到孫承宗這位後世鼎鼎大名之人,如今的劉辰恐怕一個屁都不會放,他沒這麼淡定和這些小孩玩耍。

忘不凡看了看四周,又看了看遠處的身影臉色不由一黑,連忙爬了起來衝著前方已經走出去百來米距離的劉辰高聲喊到:“等等我!”他可知道一旦前方那家夥走了,他可真就是麻煩了。沒辦法盡管不熟悉,此刻也隻能夠先追上去再說。

聽到後麵的聲音,劉辰的嘴角含笑,腳步輕輕的再度放慢,不過卻並沒有停下來繼續向著前方而去,似乎是直接無視了對方。

忘不凡眼神一陣閃爍,追去的腳步再度加速,很快三人就直接消失在這些士子的麵前。

“哼!”一名名士子冷哼的著直接向著學院而去,唯一的例外就隻是孫承宗,他之前那一切話隻不過是不得已而為之,他也不是看相貌而決定之人,他在這求學,而且不像那些一樣都是學子,之前看起來他是為首,其實不然,他隻不過學童而已。

“到底是什麼?”一絲疑惑在孫承宗的眼神之中閃過,如果劉辰還在此的話定然發現,此刻的孫承宗無論眼神還是神態和剛才完全就是判若兩人。

“恩人!謝謝你的救命之恩。”忘不凡快速的追上劉辰,貌似誠懇的開口道,眼神之中卻是一絲絲精光一閃而逝,不知道在動什麼心思,不過劉辰根本就沒有理會,繼續向前走著。

“恩人留步!”看著劉辰根本就不理會,忘不凡著急了直接快步上去攔住了劉辰前進的腳步,劉辰右身一側正準備繞開,可是讓他略有些驚訝的事情的發生了,忘不凡的腳步也緊接著一撮,竟然再度擋住了他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