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吧。在太子看來,他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應該被原諒的,甚至說他是不得已而為之,可是後來的事情就已經失控了,偏離的最初的軌道。”其實春蘭在第一次聽到太子的時候,也不知道是該同情他的不幸遭遇,還是該氣憤他的所作所為,這段不為人知的曆史,已經讓人不知道該怎麼不判斷了。
“你是說太子做了什麼錯事?”芽兒不解的問道。
“錯事?那件事情也許是錯誤的吧,但是我們都不是在那個時候真正親身經曆過的人,所以無法判斷到底是對的還是錯誤的。你知道尚書令張勉麼?”春蘭問道。
“雖然我不是很了解現在朝堂上的情況,但是尚書令張大人卻是聽說過的,說他是當今聖上的左膀右臂,而且張大人是兩朝元老,在先帝的時候就極有建樹,他曾經在全國的範圍內推行各項新的法政,而且建議先帝消減賦稅,在很多百姓的心目中很受擁戴。並且在當今聖上剛剛即位的時候,他還上書建議改善科舉製度。我說的對吧?”雖然芽兒才剛剛穿過來沒多久,但是拜小翠所賜,對這個時代的各項事情了解的還是十分詳細的。
那個時候芽兒還好奇為什麼府上的一個小丫頭居然對朝堂的事情有這麼細致的了解,現在想來,也許柳府的人都沒影表麵上看起來這麼的簡單。雖然春蘭沒有主動的給芽兒說明自己的身份,但是既然春蘭知道這些秘密的史詩,而且對於柳府的情況也了解的這麼仔細,說明春蘭的身份也是不一般的。想到這裏,芽兒覺得有點好笑,曾經的自己是多麼的幼稚,以為穿過來以後就隻管在這裏好好的生活就行了,還慶幸自己交了這麼多的好朋友,本來以為自己能夠獨善其身的,可是到這時候芽兒才明白,既然已經來了這裏,穿到了這具身子上來,又和這些古代人有了種種千絲萬縷的聯係,隻怕無論如何都得去做點什麼了。
“是的,你說的很對,張大人……張勉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居然這麼的好。張勉有三個兒子你知道麼?他的大兒子和二兒子現在都還活著,但是大家都他的三兒子都知之甚少,你知道為什麼麼?”,春蘭說到。
“為什麼?”,芽兒問道。
“太子後來對於各級官員都是十分的不信任,除了在各種公開場合表示很支持自己的人,太子對他們進行種種的試探之後,才能信得過。但是,先帝很不喜歡官員和皇子們走的太近,雖然太子是自己選出來的未來國君,可是先帝爺害怕太子會和官員們一起謀反,所以,很多人即使是支持太子的卻也不會公開的表示,因為都是害怕遭到先帝的忌憚。”,春蘭說到。
“那這個張大人,是支持太子還是……反對太子?”不知道為什麼,芽兒突然間有種很不好的預感,她總覺的這個張大人肯定是做了什麼。
“本來張大人對於太子的態度是不冷不熱的,但是張大人很擁護先帝,所以他也支持先帝的決定,也在自己的能力允許的範圍內扶持著太子,但是太子卻不知道這些事情。傳說太子曾經找人專門去問過張大人,是不是願意投到自己的麾下,太子的人對張大人說如果他願意投誠到太子的門下,在太子即位以後會給張大人無盡的榮華富貴,並且一定會蔭及子孫的。”春蘭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