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號稱“同氣連枝”的五嶽劍派,還是自詡正道砥柱的少林武當,其實對嵩山劍派這些年來的擴張均是不滿的。隻是其門下弟子人才凋零,也怨不得人才輩出的嵩山派崛起罷了。
長白雙熊的死亡隻不過是發生在唐影回山之路上的第一次悲劇,可在數次結局悲慘的廝殺之後,江湖人不免的有了兔死狐悲的傷感。試圖群起而攻的人卻並不知道,冷漠的唐影從來不害怕圍攻。
與江湖上被年輕一輩卷起的風雲相比,代表著天下更多人秩序的官府卻比往日更加的平靜。大概是江湖與朝廷自古以來的隔閡,江湖中人永遠不會明白,從江浙至河北一路上各方官員是何等的戰戰兢兢。
唐影剛剛進入嵩山地界的時候,便接到了來自皇宮的迅鷹,三指寬一尺長的錦帛上的字鮮紅如血。一目數行的看完了內容,唐影無語的將詔書丟進包裹。那個可以說是荒唐了一生的皇帝,在臨死之前想著的居然還是如何保住心愛之人的家族。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老話,其實對雙方都有相同的作用。更何況,如此昏庸荒唐的皇帝怎麼值得唐影奉上忠誠。所以老皇帝大概也是想不到,他自以為握在手中的皇家密衛早被太子滲透。四大頭領裏有兩個早早效忠太子,剩下的兩個頭領裏,原本保持中立的青龍,也在兩年前突然暴起幹掉了傾向萬貴妃的朱雀。
且不說他隻有太子這麼一個兒子,就算多出幾個選擇,皇位更迭的選擇權也不應該交給一群密衛。所以說,想著新人上位之後手下留情,那早些年幹什麼去了。這份遺詔非但沒有讓人產生對皇權的敬畏,反而充分展現了老皇帝的昏庸。
按照唐影對皇家密衛的了解,若是太子不願意,這份遺詔根本不可能送到自己手上,是以這份遺詔不過是太子的一次試探。
原本的錦衣衛作為大明王朝最臭名昭著的特務機構,在皇權占據上風的時期,對官員的威懾何等強大。甚至於哪怕隻是一絲風吹草動,不論王侯百官便會戰戰兢兢,誰都也不願意將自己暴露在錦衣衛的視線中。
隻是可惜,錦衣衛最近數任指揮使卻犯了傻,身為威懾百官的力量,卻妄圖向文官靠攏。結局便是被皇帝拋棄,被百官嫌隙,永遠徘徊在皇權與臣權之間,不斷被兩個陣營兔死狗烹。
現如今正是皇權交替的關鍵時期,錦衣衛非但沒有謹守職責,反而左右搖擺起來了。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這麼簡單的事情,就是有人利欲熏心到看不清。
京城的南鎮撫司衙門裏,幾位官員卻憂心忡忡。原因自然是朝廷裏的幾方勢力,尤其是太子爺和貴妃一係那可是鬥得昏天黑地。指揮使朱驥向來公正,誰掌握大權都不會在短時間內動他,在爭鬥中自然有嚴守中立的資本。
可指揮使下麵的幾個就沒這麼好的運氣,不是原本就有派係,就是昏了頭想要更進一步。於是在朝堂一團亂麻的時候,錦衣衛各方也是亂成一團。這個時候,遊離在錦衣衛體係之外威懾江湖的四方使就成了一份重要的力量。
不管大人物們許下了多少好處,可四方使的武力對朝中那些大人物來說,其實也不過是一把好用的刀。
如此而已。
但被那些許諾晃花眼的還是太多。
青龍使做為四方使之首,據傳武藝高強、心狠手辣,自然是幾方勢力爭相拉攏的目標。無奈這位青龍使真的是神出鬼沒,仿佛對朝堂的未來局勢毫不關心。
即便她給世人的印象如此,可是還是有人不死心。她手中的權柄對所有人都是一種誘惑,隻可惜這權柄雖然甜美卻是有毒的。
自從在嵩山腳下接到迅鷹之後,唐影就打消了直接回山的念頭。朝廷不安穩,江湖也安定不下來。這種時候,還是需要給某些人一點念想,也能順手為新君爭取些許時間。這麼想著的唐影返身想著洛陽而去,說到底她想要的隻有君主才能給予承諾。
在江湖這種消息傳遞非常快速的特殊社會裏,唐影這個人屬於特點突出,非常容易識別的那種人。藍衣紫甲重劍,已經成為嵩山驚雲劍最為顯眼的標識。所以當唐影換了一身衣服,將重劍放進包裹之後,就突然之間消失在江湖中所有人的視線裏。
但突然出現在洛陽城錦衣衛千戶的府邸裏的唐影,不但帶著亮銀麵具遮住半張臉,還帶上了鬥笠,厚重的黑色緞麵披風將整個人裹得嚴嚴實實。半跪在地的千戶大人羅嚴在秋日炎炎之下,早就緊張得出了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