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已進人了信息時代。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中,恰當運用電教媒體,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形象思維能力。在語文教學中運用電教媒體,具有化複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的功能;具有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作用;具有增加教學容量、提高訓練質量、及時反饋的功能;發揮了加強雙基、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的作用。因此,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就不是一種權宜的教學手段,而是作為一種全新的現代化教育技術,用於推進素質教育。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傾向,187是一種複雜的個性品質,能推動人們去探求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所謂課上得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麵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和意誌的偉大而感到驕傲。”可見學習興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影響下啟動、發展起來的。小學生的好奇心很強,而電教媒體有刺激感官的作用,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正所謂,寓教於樂,以趣激學。借助媒體,充分利用多種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感知的鮮明度,豐富學生的表象。電教媒體的聲、光、色的刺激,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清晰的畫麵、豐富的色彩、真切的圖像,飽含感情的聲音,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美好感覺。
投影片及實物投影儀的結合運用能激發學生認識事物的興奮點,有利於信息的輸人和反饋,對發展學生的表象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每次備課時,先弄清這課課文講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生活經驗相差多少?是比較熟悉的,還是表象模糊的、陌生的?在上課時老師要針對不同情況施展不同的教學策略。例如,老師講《奇妙的鯉魚溪》一課之前知道學生隻吃過、見過市場上賣的灰黑的鯉魚。於是,老師先有感情地朗讀一遍課文,設計有感染力的開頭導語、段中過渡語、深情的結束語,以自己豐富的情感,生動的語言加之有效的電教媒體來調動學生的真情實感。講第一段時為了更好的引人新課,突出重點,老師特地拿來自己外出旅遊時拍下的攝影作品一一鯉魚群戲的圖畫,將相片放在實物投影上,這時展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是五彩斑斕,各具形態的美麗鯉魚。學生們情不自禁地讚歎道:“鯉魚原來有這麼美!顏色真多呀!”接著請一位同學當小導遊帶大家認識這些鯉魚“朋友”,學生們爭先恐後地舉手要到前麵來,孩子們的積極性立刻被調動起來了。同時也講明白了本課的一個難點——“灰黑、墨綠、丹紅、金黃、紅白相間、紅黑交錯”的各色鯉魚是什麼顏色,是什麼形象的。好的引導課能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接著學習後麵的知識。
又如,《大海的歌》一課,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記敘文,作者用“藍天、白雲、碧綠的海、火紅的朝陽”濃墨重彩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壯美的畫麵。一上課老師就問:“你們喜歡大海嗎?”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喜歡”“今天老師帶大家出海遊覽好嗎?”“好!”緊接著,老師播放錄像片“大海的歌”。那動人的畫麵強烈地吸引著孩子們,將學生帶入課文所展示的意境中。早晨,美麗的碼頭景色令人神往,一派繁忙景象的海港充滿著無限生機。學生在興致勃勃的情緒驅使下,專注地看圖、讀文,激發了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祖國建設日新月異發展的讚歎之情。
再如古詩教學,學生很難理解文言詞句,這是教學的難點。
因為文言詞離學生生活距離遠,詞句濃縮,詩意含蓄,往往課上得枯燥乏味。老師嚐試著在課前自製配樂詩朗誦,繪製再現古詩意境的投影片,在上課時努力烘托氣氛,創設情境。如為李白的《早發白帝城》這首詩配樂時,結合李白做詩的風格(充滿浪漫色彩,語言精煉流暢,想象奇麗而豐富)配的是一首悅耳動聽、悠遠古老的古箏曲子,使學生自由地想象。老師充滿激情地將這首詩朗誦給學生聽,孩子們閉目聆聽一想意境,悟詩情。然後,展現投影片,滿天的彩霞籠罩著古老的白帝城,滔滔的江水奔流向前,兩岸的崇山峻嶺中不時有幾聲猿猴的啼叫聲,輕快的小船順水而行。通過教師優美的語言描述,不僅使學生產生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之感,沉浸在詩人所描述的詩境之中,而且能從中領悟到詩人的博大胸懷,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