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鄧小平哲學思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哲學基礎(1 / 3)

1.普照一切的光

100多年前,馬克思在談到一種在社會中起支配作用的生產方式時,曾說過這樣一段美妙的話:

“在一切社會形式中都有一種一定的生產支配著其他一切生產的地位和影響,因而它的關係也支配著其他一切關係的地位和影響。它是一種普照一切的光,一切其他色彩都隱沒在其中,它使它們的特點變了樣。這是一種特殊的以太,它決定著它裏麵顯露出來的一切存在的比重。”

馬克思的意思是說,一個看起來規模宏大、結構複雜的社會,表麵上呈現給人們的可能是五花八門而光怪陸離,但這其中卻有著一種支配性的要素,其他一切都受製約於這種要素。這種要素就是該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方式,即一定的生產力和相應的生產關係。這種生產方式在資本主義社會就是雇傭勞動製。由於它的存在,其他生產方式,殘餘的封建生產方式也好;萌芽的更高生產方式也好,都不能不染上雇傭勞動製的色彩,打上雇傭勞動製的印跡。這是馬克思對一定社會與該社會生產方式之間關係的一個絕妙說明。

道理總是相通的。在社會整體範圍表現出來的這一特征,也可以在它的局部範圍得到證明。在思想領域裏我們就可以看到同類現象。那就是在一種思想體係與它的哲學基礎之間的關係上也是如此。任何一種重要的思想體係,不論它涉及什麼領域--政治、經濟、物理、曆史,也不論它表現為什麼形態?鴻篇巨製的著作亦或是言談散論的彙集,都是有其哲學基礎的,就是說,都內含了某種特定的哲學思想於其中。沒有一定的哲學基礎的思想體係是不可能產生的,這就如同沒有靈魂的肉體不可能成為活的生命一樣。例如,孔子的政治思想之於孔子的哲學思想,釋迦牟尼的佛教思想之於釋氏的哲學思想。又例如,維柯的曆史思想之於維柯的曆史哲學,愛因斯坦的物理學思想之於愛氏的自然哲學。再例如,馬克思主義之於馬克思的哲學,列寧主義之於列寧的哲學,毛澤東思想之於毛澤東的哲學。

某種哲學之於某種思想體係的關係,如同馬克思講的某種生產方式之於某種社會關係一樣,它是這種思想體係中普照一切的光。就是說,它是這一思想體係的精髓,捕捉到了它,就得到了這一思想體係的大本大源;它是這一思想體係的靈魂,掌握了它,就得到了開啟這一思想體係之門的鎖鑰;它是這一思想體係的眼睛,借助於它就能洞察這一思想體係內在的一切;它是這一思想體係的基石,立足於它就會感到這一思想體係的堅實支點。這種哲學思想並不代替這一思想體係的具體結論,但卻是滲透於這一思想體係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這種哲學思想也並不越俎代庖地要遮蓋住這一思想體係本身,但卻是貫穿這一思想體係的思想路線。總之,它是普照這一思想體係的陽光,是思想之思想。

2.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說起

在20世紀後四分之一的歲月裏,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誕生了一個偉大的思想體係。這就是植根於億萬人民的偉大實踐,凝聚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集體智慧,主要由鄧小平所創立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它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也是當今世界性的宏大思想體係。

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之前,人類社會思想史上曾盛行過很長時期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從《烏托邦》的作者托馬斯?莫爾到《太陽城》的作者康帕內拉,從長於社會理想描述的摩萊裏、馬布利、巴貝夫到長於社會現實批判的聖西門、傅立葉、歐文,還可以加上寫了《大同書》的中國人康有為,他們幻想著、期望著能有一個理想的社會,但卻找不到一條通向理想社會的道路。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發現了唯物史觀,發現了剩餘價值學說,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他們認為,走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人類曆史發展的必然邏輯,因為“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從一種社會生活結構中會發展出另一種更高級的結構”;他們預言:資本主義的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勝利同樣是不可避免的,而無產階級就是這一預言的執行者。

列寧把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由理論轉變為實踐,但他是在十分特殊的條件下進行這種革命實驗的,因為俄國的條件遠不如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那樣成熟。幾乎是在十月革命剛剛勝利之後,列寧就意識到了在俄國這樣一個經濟落後的國家裏,直接實行馬克思恩格斯的設想是絕對不行的,必須經過長期的努力特別是經濟方麵的努力才有可能建立起初級形式的社會主義。為此,列寧製定了新經濟政策,進行了種種準備。但是,這個事情剛剛開了個頭,列寧就逝世了。斯大林繼承了列寧的事業,但卻沒有完全理解列寧這方麵的思想,而是按照他自己所理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建立起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個國家一度很強大,取得過十分輝煌的成就,但也有著不少的致命傷,諸如高度集權、缺乏活力,有時還“左”得可笑,社會主義在蘇聯70餘年的命運,可稱得上是一幕悲壯的曆史,一個慘痛的教訓。

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在20世紀中葉取得勝利後,毛澤東也想走一條不同於蘇聯的比較適合於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道路,並為此作了許多艱辛的探索,在某些階段、某些方麵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例如用和平贖買的方式成功地進行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但是,由於他老人家思想中理想主義的東西有餘而現實主義的東西不足,由於我黨曆史積累的經驗中長於革命而短於建設,也由於當時在外部環境的刺激下重於反右而疏於防“左”,使他中斷了中國式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的探索,轉而專注於意識形態領域裏的階級鬥爭和思想革命,日益“左”傾,最終導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災難。他設想的純而又純的社會主義思路,他實行的“左”了再“左”的社會主義政策,也險些葬送了中國的社會主義。我們常講的在“文化大革命”後期我國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即是明證。毛澤東是一個世紀性和世界性的偉人,但他的晚年卻是一個悲劇。他的悲劇就在於建國後的近30年中一直未能很好地完成從革命主題到建設主題的轉變。自然,在他那裏,是無法解決落後國家的社會主義如何走向富裕問題的。他有著強烈的富國的願望,但他卻沒有找到一條能使中國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道路。就這個問題而言,他的晚年失誤,同樣是他留給中國共產黨人的最豐厚的一筆遺產。也隻有消化這個教訓,我們才能獲得正確的起點。

在毛澤東之後,活躍在中國政治舞台中心的是鄧小平。鄧小平,建國前曾是毛澤東極其器重的軍事大員--兩大野戰軍的總前委書記,建國後曾是毛澤東時代領導核心的重要成員--中共中央總書記。由於後來在建國方略上與毛澤東意見相左,而在“文化大革命”之初被打倒。在“文化大革命”之後的鄧小平的思想中,不僅沉澱下了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係,而且沉澱下了1957年以來毛澤東“左”的失誤的教訓;不僅包容了中國三四十年曆史的坎坎坷坷,而且包容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六七十年的風風雨雨。正是中國自身社會主義發展的曲折曆程為鄧小平鋪就了由此出發的道路,正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反兩方麵的經驗教訓為他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基礎。也正因為這樣,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20世紀後四分之一的中國大地上誕生就不是偶然的了。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伴隨著它的是一係列在過去看來是不可想象的事件。破除“兩個凡是”,恢複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停止以階級鬥爭為綱,實現工作重點的轉移;評價毛澤東的功過是非,把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係和他的晚年錯誤區別開來:改革舊的經濟政治體製,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確認中國的社會主義還隻是處在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路線一百年不能動搖;規劃三步走的經濟發展戰略;提出“一國兩製”的構想謀求祖國統一;製定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決不打頭、集中精力先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的方略;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等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又是一個宏大的思想體係,包括了在當今中國的曆史條件下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發展道路、發展階段、發展動力、發展戰略、內部保證和外部條件,包括了祖國統一的方針和和平外交的方略,從根本上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中一係列尖端問題。它不愧是當今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首先是當今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但它的意義並不限於中國,也是當今世界的馬克思主義。因為它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中的根本問題,也就回答了像中國這一類社會主義國家發展中的根本問題。例如,為什麼一係列社會主義國家在所謂的改革中垮掉了?為什麼一些封閉的社會主義國家毫無生氣?難道不能從這一理論中悟到點什麼?顯然,這一理論既具有特殊的現實意義,又具有普遍的長遠意義;既是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又是整個馬克思主義思想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如果把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算作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第一階段,那麼這第二階段就應該包括以列寧為開端,以斯大林、毛澤東為中介,以鄧小平為後繼的這一時期,這是馬克思主義與東方革命和建設實際相結合的階段。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特殊的就越是普遍的。這就是思想體係的辯證法。

3.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必有其特色哲學

像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樣深邃而博大的思想體係,需要有它自身的哲學基礎,也肯定有它自身的哲學基礎。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哲學基礎,這樣一個理論本身就是不可想象的。就是說,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需要有、也肯定有其獨具特色的哲學思想作為它一以貫之的靈魂。

當對這一點認可之後,我們就要回答這一哲學基礎是什麼的問題了。也許有人說,這很簡單,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那麼它的哲學基礎也自然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這話不錯,但是又不全對。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這個角度看,它的哲學基礎當然是而且也隻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並不是一般的馬克思主義,而是當今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與此相對應,它的哲學基礎自然也不能是一般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而應當是當今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才合乎邏輯。也許有人會這樣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毛澤東思想,那麼它的哲學基礎也自然應當是毛澤東哲學思想。這話也不錯,但也不全對。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毛澤東思想這個角度說,它的哲學基礎自然也應當是毛澤東哲學思想。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並不是一般的毛澤東思想,而是中國當今的毛澤東思想。與此相對應,它的哲學基礎自然也不能是一般的毛澤東哲學思想,而應當是中國當今的毛澤東哲學思想才合乎邏輯。概言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但它又不是一般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而是特殊時間、空間概念上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它的主要內容中有一般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不曾有過的新東西(這乃是它得以成為它的前提條件)。因此,在它的哲學基礎當中,也一定有一般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哲學當中所不曾有過的新東西。這個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又不是一般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哲學,這個既是毛澤東哲學又不是一般的毛澤東哲學的哲學,就是鄧小平哲學思想。它源自於馬克思主義哲學、源自於毛澤東哲學,又有著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哲學當中所沒有的新東西,它是當今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中國當今的毛澤東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