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的規則15(1 / 3)

第十四章貨幣信貸化

【案例分析:韓國信用卡風暴:】

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後,韓國政府認為國民經濟需要調整和升級。經濟結構調整的突破口選定在由出口導向型經濟轉為內需驅動型經濟,以刺激居民個人消費需求作為首選,所采取措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信用卡”。1999年起,由政府強力推動信用卡產業的發展,通過消費信貸引導和刺激消費需求。可以說,他們是以極為誇張的程度發行信用卡,2000年信用卡發行量達5788萬張,相當於以往3年的總和。2003年信用卡發行總量突破1億張。為啟動和推廣信用卡,韓國國稅廳甚至搞起了“信用卡票號抽獎”。韓國被信用卡業界公認為政府推動產業發展的全球典範。事實證明,韓國政府的做法短期內取得了成功,銀行卡產業的發展有效刺激了內需。在1999年後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內,韓國國內需求迅速替代出口,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2001年韓國國內需求占宏觀經濟總需求的75%,比1998年的20%提高了55個百分點,銀行卡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 銀行卡產業同時帶動了通信、集成電路、軟件、係統集成、運營服務、旅遊等一大批周邊產業的發展,有力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升級。韓國因信用卡交易所產生的收益占到了韓國GDP的15%,使得當時韓國成為亞洲最大的信用卡市場。 消費信貸的增長(主要是抵押貸款和信用卡),提高了銀行的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並且促進了消費導向GDP的增長。信用卡使得韓國很快走出了經濟危機,他們仿佛大獲全勝。但透支未來真的沒有成本麼?

韓國信用卡泡的破滅的標誌事件是2003年12月20日,韓國最大的信用卡公司LG宣布,暫時停止透支現金服務。事實上韓國銀行在高盈利的誘惑下,信用卡市場競爭迅速升級。許多公司紛紛放寬對申請者的信用檢查,甚至在大街上隨意向路人兜售,有的公司幹脆替完全沒有支付能力的大、中學生偽造材料,發放信用卡。由於經濟不景氣和信用卡的過度使用,個人和家庭貸款迅速增加,壞賬問題不但困擾著信用卡公司,也產生了很多社會問題。2003年底,在人口4800萬的韓國,擁有4張以上信用卡的人數達到975萬。很多持卡人利用信用卡的透支功能,惡意透支。有些“以卡養卡族”幹脆采用拆東牆補西牆的辦法,用多卡連環透支。2004年4月底,韓國全國信用卡持有人被列入信用不良者名單的人增至382萬人。截至2003年11月,信用不良者的透支行為使8個主要信用卡公司的壞賬率達13.5%,拖欠債務超過90天的信用卡持卡人已經占到韓國勞動人口的16%。動態壞賬額達7.7萬億韓元(約合66億美元)。債務拖欠比率急速攀升,使韓國的信用卡公司無一例外發生了流動性危機,因還不起債而自殺、犯罪的事件層出不窮。

貨幣作為現代經濟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商品,它既具一般商品的基本特征,也具有一般商品所不具有的特殊職能。說它一般,凡是商品就有價格,貨幣也有價格:對外就是彙率—其他外幣購買人民幣的價格,對內一個利率—借貸人民幣的價格,另一個更基本的價格是單位貨幣對應一攬子商品的數量—也就是CPI的問題,我們將在下麵的章節重點講述。貨幣與一般商品所不同之處在於貨幣具有很多商品所不具有的特殊的職能。

第一,貨幣是最重要的流通手段。貨幣作為商品買賣流通的媒介,降低了交易成本,方便了交易,使商品交易行為超越了時空限製。商品交換過程分為賣和買兩個階段,商品的買和賣的兩種行為發生了分離。這種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分離,首先,使商品交換的價值有了獨立表現的形式。貨幣成為經濟中財富的代表,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經濟中至高無上的權威。許多人拜倒在它的腳下,把它看做是決定自己命運的神秘莫測的力量,就形成了所謂的貨幣拜物教—拜金主義。其次,貨幣的出現,尤其是在現代法定貨幣經濟之下,整個經濟劃分為兩極,一極是商品,它們是實物形態,都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一極是貨幣,它是虛擬形態,是一切商品價值的集中代表。商品和貨幣成為經濟這同一事子的兩個麵。這樣,商品內在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矛盾就表現為商品與貨幣的外部對立,市場經濟的矛盾同時集中表現在商品與貨幣的兩極之上,也包含了商品相對過剩和經濟危機的可能性。

第二,貨幣是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尺度。商品的價值通過一定量的貨幣表現出來其價格,它使得商品在量上可比,當所有的商品和服務都是用同一的貨幣來表示時,交易就變得更加方便。商品價格與商品價值成正比,與貨幣價值後者成反比。貨幣是整個經濟領域最基本最核心的度量衡,貨幣的作用就相當於物理世界中的千克、米、秒等最重要的尺度一樣,一個每天都在劇烈動蕩的貨幣體係,就如同千克、米、秒的定義時時刻刻都不停地變化一樣荒謬而危險。如果一個建築工程師手中的尺子每天長短都不一樣,他怎麼修建幾十層高樓?即便是建起來,有誰敢住?一個商人在賣東西時,如果稱重的稱的標準每天都在變,就好像不斷地調換秤砣,哪個買家願意從他這買東西?這個世界,萬物並作,唯由金錢衡量各種資源的價值,貨幣流通於世,是最重要的萬種資源的標尺。

第三,貨幣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它不同於其他一切商品的特殊之處就在於:首先,它是現代世界每一個國家、組織、企業、家庭和每個人都需要的商品,現代市場經濟的核心是貨幣,沒有貨幣一天也存在不下去,貨幣問題會波及整個經濟。其次,貨幣這種特殊的商品在形式上是作為全體商品的價值反映,成為實體經濟的虛擬價值“鏡像”而存在,而且貨幣的數量必須與實體經濟成一定比例。簡單地說,貨幣價值可以被看成是一個經濟體的實物總量除以貨幣總量的一個合理比率,也就是說貨幣價值代表了單位貨幣的實物經濟量。那麼對於一個正常的經濟係統來說,貨幣增長必然也必須和實體經濟增長相當,這樣幣值才能保持穩定,這是具有基本邏輯水平的人從上麵定義的比例關係中都能夠知道的。換言之,金錢的數量要以經濟增長為標準,一旦脫離這個標準,一切就亂了套。

第四,現代貨幣的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職能:信用支付。信用支付是指貨幣在商品賒購賒銷過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於清償債務或支付價款、賦稅、租金、工資等職能。信用交易的產生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而產生的經濟關係,它是商品流通和貨幣流通中產生的借貸關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變成先拿東西後付錢——賒賬。貨幣作為信用支付的手段,一方麵暫時緩解了因缺乏現金而不能購買商品的矛盾,使商品在缺乏現金的情況下得以流通,減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從而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麵,貨幣信用支付方式改變了當下的供求關係,使得未來的貨幣和需求在當期轉化為有效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擴大了商品經濟供給和需求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