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脫稿講話的真正根源,真正的根源隻有三個字:不願意。
無論做什麼事情,隻要從心理上不願接受,不願去做,那就絕對沒有成功的可能。隻有心理上願意去做,才會為了自己的目標心甘情願地付出,才會為了達成目標付出所有的努力。要知道,“願意講”和“不得不講”有著很大的不同,主動脫稿講話和被動脫稿講話的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樣的。隻有真心地想要去講,才能順利做到脫稿講話。隻要有脫稿講話的意願,就會為之不懈努力,直至成為那個站在講台中央、接受眾人歡呼的人。
意願之外,我們的心理狀態也對脫稿講話有著十分巨大的影響。有的人不自信,有的人會害怕,有的人會緊張,有的人會怯場,種種的消極心理,令我們嘴都難以張開,更不要說進行完美的脫稿講話了。麵對諸多的心理問題,很多人選擇了屈服,認定自己無法脫稿講話,於是破罐子破摔,連嚐試的機會都不給自己。殊不知,在敗給這些消極心理的同時,我們也失去了戰鬥和改變的勇氣。這種屈服,不僅僅令我們無法脫稿講話,也令我們的人生充滿了陰影。
消極的心理,造就不好的結果;積極的心理,則能創造出偉大的成就。
那些能在講台上揮斥方遒、談吐自若的演說家們,哪個不是信心十足、神采奕奕的?時刻告誡自己,盡量不要被消極的情緒影響,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努力看向積極的東西。麵對無法避免的消極影響,千方百計地將它的影響降到最低,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而不是甘願被它打敗,空留一番感歎!
或許有人會說:“我願意脫稿講話,我的心中也充滿了正能量,可是我有口吃的毛病,沒有辦法流利地講話。”麵對生理的缺陷,很多人選擇了隱藏,寧可不說話,也不願讓人嘲笑自己。其實,缺陷並不可怕,並非不可克服。貝多芬耳朵失聰,可以演奏出華美的樂章;阿炳雙目失明,創作的《二泉映月》至今仍然風行;丘吉爾小時候口吃,經過鍛煉成了世界著名的演說家……一個個耳熟能詳的例子證明,生理的缺陷雖然讓人痛苦,但是這並不能阻止你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生理的缺陷我們無法改變,可是我們可以改變看待缺陷的眼光。換個角度,勇敢地麵對並接受缺陷,讓它成為我們努力的動力,為我們提供不斷前進的能量。永遠都不要用生理缺陷方麵的借口來欺騙自己,因為它不是你無法脫稿講話的理由。用正確的眼光看待生理缺陷,生命會閃現出不同的色彩,脫稿講話之路會變得平坦許多。
脫稿講話是一門複雜而美妙的語言藝術,它是一個人心理、口才、知識儲備等多種素質的綜合體現。盡管很難做到完美,但是“有誌者事竟成”,隻要肯努力、肯學習,並且注意積累,你也能成為優秀的脫稿講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