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賑災款報上去後,江郡上下震動。
隻因為同樣分配下去賑災指標,有的州頂多了拿出兩三萬兩賑災款,而李道宗卻一騎絕塵而去。
多達一百八十五萬兩的巨款,讓他被賺足了麵子,也拉足了仇恨。
此事被傳到政事堂那幾位閣老耳朵裏,責令吏部以李道宗作為典型,發給諸郡讓大小官員學習借鑒。
突然有了一百八十五萬兩賑災款,朝廷本來捉襟見肘的國庫瞬間充實了起來,女皇高興直接下旨為捐款這些商人立碑立傳。
對於李道宗要求提拔顧順的奏折自然是順利通過了吏部批準。
孫連成到江州已有月餘,而作為本土人的鄭坤,這些時日為了迎合他可謂是鞍前馬後伺候。
鄭坤付出了辛苦勞動,自然也收獲了孫連成的滿意。
於是,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孫連成私下裏提點了鄭坤不少官場上的事,這讓後者甚至忘記了找曹修的茬,一個勁的跟對方穩固同窗友誼。
隻求孫連成在仕途上能夠帶帶自己。
不求高官厚祿,但求順利步入仕途後能少走彎路,若能出人頭地,那真就是鄭家百年來光宗耀祖的大事!
一想到這裏,鄭前這位鄭家的家主不由得充滿希冀,每次看向孫連成的眼底總有股渴望,想盡辦法滿足對方的要求。
鄭家的這處別院,是鄭前買來送給孫連成的。
此刻鄭坤正在前院耐心等著孫連成起床,鄭坤的旁邊正是江州通判韋進,後者麵上氣定神閑,但眼底卻隱隱有些興奮。
貢船在江州外的運河內被劫,作為一方父母官的李道宗難辭其咎。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
江州知州被罷官充軍未嚐沒有可能,而作為江州三把手的韋進,自然是最大的受益方。
而這一切還需要一個人幫襯,那就是都察院孫鴻的助力。
隻要他能在陛下的麵前說上幾句李道宗的閑話,李道宗就算是有再多能耐,也擺脫不了一個身死道消的下場。
為什麼說朝中有人好辦事,這就是京官跟地方官最大的區別。
好不容易等到日上三竿。
太陽眼瞅著曬屁股了,鄭坤等人才聽到後院響起腳步聲。
遠遠看著孫連成露出頭來,隻見其唇若塗脂,麵如冠玉,劍眉入鬢,一身藍綢那是貴氣逼人。
不愧是孫家的子孫,單論樣貌已經算是人傑了。
“賢侄,你可算是醒了,韋進大人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
鄭前上前親昵說道,語氣中透著一股驕傲,能夠攀上孫家的高枝,這讓他感到格外榮幸。
“嗯,韋大人來了啊,今日我可沒空啊,聽說江州城外有幾處不錯的賞景之地,今日鄭家主可得多叫些清官人,熱鬧熱鬧!”
孫連成對韋進顯然不感冒,對他的出現有些反感。
這些時日,他睡醒就是遊山玩水,一應開銷全部由鄭家承擔,此刻說這話卻是習以為常,仿佛理所應當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