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高山悟道(1 / 2)

第三章:高山悟道

道教為J國土生土長之民族宗教,追溯其曆史根源可謂淵遠流長,迄今為止已2000餘年,若要究其確切興起於何年何月,至今還未有定論。某學者論證道教之興起與佛教傳入關聯密切,人雲亦雲,不知所雲,姑且信之。

眾所周知,佛教乃古印度一部落王子——釋迦侔尼於公元前四、五世紀所創立,於公元紀年前後傳入J國。釋迦侔尼本為一錦衣玉食王子,一日飫甘饜肥之時,忽覺世間一切榮華富貴如過眼煙雲不可把握,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皆受苦難,想至此地心中悲戚遂投箸不食。

釋迦侔尼立願欲度眾生脫離苦海,某日離開王室,遁入山中,覓得一菩提樹,端坐其下暝思苦想,七七四十九日之後,悟得大道,佛教自此形成。

佛教傳入J國初始階段,因其教義枯澀難懂,一時難成氣候,後來與J國傳統道家思想珠聯璧合,遂如魚得水大放異彩。因該教宗旨勸人從善,相信生死輪回,更以其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深入人心,一時香火鼎盛信徒無數。

J國自古為一泱泱大國,視它國於無物,皆以蠻族夷族稱之,藐視之態可見一斑。佛教一時興盛,如晴空霹靂,驚醒J國夢中有識之士,於是一些陰陽家,神仙家,江湖術士等等諸家拜老子為始祖自成一派,道教應運而生。

道教初始,效仿佛教之廟宇修建、宗教禮法、教規教義……在此之上融入本國民族特色,以黃老道家理論為基礎,宣揚人通過精神形體修煉,可以長生不死,得道成仙。道教重視現實生命,主張樂生,重生,比起佛教之現世苦修,死後方可步入天堂更近人世,更合現實要求,從此道教漸得民心。

道教雖為一宗教,但與其他宗教尚有不同,道教並不象佛教、基督教有其確切的創建教主如釋迦侔尼、耶穌……道教無始祖。老子本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六百年後鬼使神差被後人敷衍成道教的太上老君,最高真神,其著作《道德經》更是被奉為道教經典。

道教信徒覺得一老子還不足以和佛教的三世佛氣派相抗衡,於是又杜撰出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二位至高真神,至此老子地位下降到第三位。

道教曆史漫長分散,無有確切的教主,許多宗派自成體係,大名鼎鼎的M山派便是其中一係,創始人為茅氏三兄弟,後人尊為三茅真君。

M山位於J國J省境內,雖不似五嶽名貫寰宇,但因其道教曆史悠久,也算名揚天下,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譽。

若追溯M山一派可謂年代久矣,先秦故地鹹陽有一茅氏蒙者,此人學識淵博,視功名利祿如雲煙,不肯入仕。茅蒙拜當時隱士鬼穀子為師,修長生不老之術潛心倍至,某日得道成仙,乘龍歸去。

70年後,茅蒙玄孫茅盈三兄弟孫承祖業繼續悟道修煉,太上老君感念三兄弟虔誠之心久已,派無數金童玉女下凡人間,攜三人乘彩雲而去,天庭之上老君以司命真君、定籙真君、保生真君冊封三人,自此M山派始成。

時今至茅盈創M山派已有千載春秋,滄桑變化,幾度興衰,M山派早已不複當年鼎盛。然而畢竟為道教名山,仍有真假道士在此修煉,真假信徒到此膜拜,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湊合一起還算熱鬧。

時值江南初夏向晚時分,M山山頂,但見層林疊嶂,氤氳滿山,夕陽西下,飛鳥歸還……

“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

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

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

朝騎鸞鳳到碧落,暮見桑田升白波。

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嗟峨。”

忽聽有人踏歌而行,循聲遠望,但見一中年道士正神清氣閑佇立山頂,一派悠然自得之狀。

此道士為何方神聖敢在此大發闕詞?哈哈~~~~~~~~`此道士正是兩月前棄家出走到此修煉的李氏小飛者。李小飛何許人也?李小飛昔日J國華商房地產老總是也,十年前S市江湖之中李君大名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李小飛而立之年混跡S市商海之中,遊走於商宦兩道,憑其過人天資徇私舞弊*搏得萬貫家財,一時可謂門庭顯赫榮耀至極。

滄海桑田無常人世富貴榮華煙雲散盡,商海幾經沉浮,李小飛終至落了個一敗塗地。

世態炎涼,人情冷漠,李小飛昔日故友在其落魄之時皆棄他而去,李小飛苦惱至極,欲走絕路,值此緊要關頭,一人間美人飄至麵前,淚眼朦朧輕執小飛手,歎曰:“小飛,我願你與你風雨同行……”嗚呼!天下竟有如此奇女子,李小飛唏噓不已,展眼望去,昔日房中密友外加兼職秘書小豔是也。

從此以後小飛、小豔二人遁隱江湖,覓得一清淨之地夫唱婦隨相孺以沫,遠離世俗之紛擾,日子雖是清貧,但也稱得上神仙一品。

人世光陰如此迅速,展眼間小飛、小豔結伴同行已十載有餘,更添懵懂小兒虎子,三口之家其樂融融美哉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