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詞,是美的。
她的心,是涼的。
她聽到了韓肖胄國難當頭時自告奮勇出使金國時,她感慨地寫道:
上樞密韓侂胄詩二首(並序)
紹興癸醜五月,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使虜,通兩宮也。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韓公門下,今家世淪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車塵。又貧病,但神明未衰弱。見此大號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詩各一章,以寄區區之意,以待采詩者雲。
【其一】
三年夏六月,天子視朝久。
凝旒望南雲,垂衣思北狩。
如聞帝若曰,嶽牧與群後。
賢寧無半千,運已遇陽九。
勿勒燕然銘,勿種金城柳。
豈無純孝臣,識此霜露悲。
何必羹舍肉,便可車載脂。
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塵泥。
誰當可將命,幣厚辭益卑。
四嶽僉曰俞,臣下帝所知。
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
身為百夫特,行足萬人師
嘉祐與建中,為政有皋虁。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儀。
夷狄已破膽,將命公所宜。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
曰臣敢辭難,此亦何等時。
家人安足謀,妻子不必辭。
願奉天地靈,願奉宗廟威。
徑持紫泥詔,直入黃龍城。
單於定稽顙,侍子當來迎。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請纓。
【其二】
胡公清德人所難,謀同德協心誌安。
脫衣已被漢恩暖,離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陰後土濕,雨勢未回風勢急。
車聲轔轔馬蕭蕭,壯士懦夫俱感泣。
閭閻嫠婦亦何知,瀝血投書幹記室。
夷虜從來性虎狼,不虞預備庸何傷。
衷甲昔時聞楚幕,乘城前日記平涼。
葵丘踐土非荒城,勿輕談士棄儒後。
露布詞成馬猶倚,崤函關出雞未鳴。
巧匠何曾棄樗櫟,芻蕘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與和璧,吸乞鄉關新信息。
靈光雖在應蕭蕭,草中翁仲今何若。
遺氓豈尚種桑麻,殘虜如聞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齊魯,位下名高人比數。
當時稷下縱談時,猶記人揮汗成雨。
子孫南渡今幾年,飄零遂與流人伍。
欲將血汗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
想見皇華過二京,壺漿夾道萬人迎。
連昌宮裏桃應在,華萼樓前鵲定驚。
但說帝心憐赤子,須知天意念蒼天。
聖君大信明知日,長亂何須在屢盟。
注釋:
〔1〕韓肖胃:北宋名相韓琦之曾孫。公元1133年(宋高宗紹興三年)時任尚書吏部侍郎,端明殿學士、同簽樞密院事,被朝廷委派出使金國,為通問使。
〔2〕紹興癸醜:公元1133年(宋高宗紹興三年)。
〔3〕胡公:即胡鬆年,隨韓肖胄出使金國,為副使。
〔4〕使虜:出使。虜(lǔ),指金國,
〔5〕通兩宮:通:通問、問候。兩宮,指被金人虜去的宋徽宗和宋欽宗。
〔6〕易安室:李清照自稱。
〔7〕父祖皆出韓公門下:韓公,指韓肖胃曾祖韓琦,安陽人。韓琦曾相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李清照之祖父和父親(李格非)皆曾為韓琦薦引,故曰出韓公門下。
〔8〕家世淪替:本家世業淪落不振。
〔9〕子姓:子孫輩的地位。
〔10〕望公之車塵:望車塵,追隨、敬拜之。《晉書·潘嶽傳》:“嶽性輕躁,趨勢利,與石崇等滔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
〔11〕神明:精神、神智。
〔12〕三年夏六月:三年,指公元1133年(宋高宗紹興三年)六月,當為五月,此誤。
〔13〕凝旒(nínɡliú):凝旒,指天子冕脆一動不動,形容莊重嚴肅。旒,古代帝王之冕前後所懸垂的玉穗。《禮記·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施,前後邃廷。”
〔14〕南雲:南天之雲。天子麵南而坐,故所望為南雲。
〔15〕垂衣:言天下太平而無為。《周易·係辭》下嚴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16〕北狩:狩,本意為猜獵,引申為出巡。宋徽、欽二宗被擄北去,不敢明言,托詞出巡,故曰北狩。
〔17〕嶽牧:泛指朝廷百宮。嶽,堯帝時以上善和之四子分掌四嶽諸侯。牧,一州之長為牧。
〔18〕群後:各位諸侯,泛指百官。
〔19〕半千:《孟子·公孫醜》:“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古人遂以“半千”為賢者興起之時。如《新唐書·員半千傳》:“半千始名餘慶,生而孤,為從父鞠愛。羈通書史。客晉州,州舉童子,房玄齡異之。對詔高第,已能講《易》、《老子》。長與何彥光同事王義方。以邁秀見賞。義方常曰:‘五百載一賢者生,子宜當之。’因改今名。”
〔20〕陽九:指歲月充滿災難。古稱4617歲為一元,初入元106歲中,將逢災歲九,為陽九(《漢書·律曆誌》)。晉劉瑉《勸進表》:“方今鍾百玉之季,當陽九之運。”故陽九為厄運。詩中以陽九代指“靖康之難”。
〔21〕勒:刻石。
〔22〕燕然銘:燕然,山名,在今蒙古共和國。《後漢書·竇憲傳》:“竇憲、耿秉與北單於戰於稽落山,大破之。虜眾奔潰,單於遁走……憲、秉遂登畫燕然山,出塞三千餘裏,刻石勒功,紐漢威德,令班固作銘。”
〔23〕金城柳:用晉桓溫北伐故事。《晉書·桓溫傳》:溫自江陵北伐,行經金城,見少為琅邪時所種柳皆己十圈,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涕。”
〔24〕純孝臣:《左傳·隱元年》:“潁考叔,為潁穀封人……君子謂潁考叔純孝也。”
〔25〕霜露悲:指懷念父母之趣。《禮記》:“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淒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F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
〔26〕羹(gēng)舍肉:用潁考叔事。《左傳·隱元年》:“潁考叔為潁穀封人……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嚐小人之食矣;未嚐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
〔27〕車載脂:以油脂塗車輔(可以走得快一些)。《詩經·衛風·泉水》:“載脂載牽。”
〔28〕將命:奉命。
〔29〕幣:此指貢獻給金人的錢物。
〔30〕四嶽:四方諸侯之長。《尚書·堯典》:“帝曰:谘,四嶽。”注:“四嶽即上善和之四子,分掌四嶽之諸侯,故稱焉。”
〔31〕僉(qiān):都。
〔32〕俞:此為表示答應的語氣詞。
〔33〕中朝第一人:指唐人李揆。李揆為唐肅宗時宰相,肅宗稱其“門第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後李揆奉命出使外蕃,外蕃酋長問他“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恐被拘,故意道“非也。他那個李揆怎肯到此。”(見《新唐書·李揆傳》、《劉賓客嘉話錄》)蘇軾詩《送子由使契丹》:“單於右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34〕春宮:《周禮·春官宗》:“乃立春宮宗伯,使帥其屬,而掌邦禮,以佐玉和邦國。”春宮,相當於後世之禮部。
〔35〕昌黎:唐韓愈。韓愈曾贈禮部尚書,此以韓愈代指韓肖胃。
〔36〕百夫特:傑出人物。《詩經·黃鳥》:“維此奄息,百夫之特。”鄭注:“百夫之中最雄俊也。”
〔37〕嘉祐(jiāyòu):宋仁宗趙禎年號。
〔38〕建中:即建中靖國,宋徽宗趙佶年號。
〔39〕為政有皋虁(gāokuí):皋虁,指賢臣。皋陶,虞舜時為獄官。虁,舜時樂正也。韓肖胃曾祖韓琦嘉祐年間曾任宰相,祖韓忠彥建中靖國年間為宰相。
〔40〕王商:漢成帝母王太後之弟,曾代匡衡為相。《漢書·王商傳》:“為人多質,有威重,長八尺餘,身體鴻大,容貌甚過絕人。河平四年,單於來朝,引見白虎殿。塞相商坐未央庭中,單於前拜謁商,商起離席與言。單於仰視商貌,大畏之,迂延卻退。天子聞而歎曰:此真漢相矣。”
〔41〕吐蕃尊子儀《新唐書·郭子儀傳》記載:回紇、吐蕃入侵,郭子儀自率鎧騎二千出入陣中。回紇怪問:“是謂誰?”報曰:“郭令公。”驚曰:“令公存乎?懷恩言天可汗棄天下,令公即世,中國無主,故我從以來。公今存,天可汗存乎?”報曰:“天子萬壽。”回紇悟曰:“彼欺我乎!”
〔42〕夷狄(yídí):古時指邊遠地區少數民族。
〔43〕白玉墀(chí):以白玉為階,代指宮殿。
〔44〕家人安足謀:建炎以來係年要錄:“肖胄母文安郡太夫人文氏聞肖。”
〔45〕嫠(lí)婦:寡婦。
〔46〕瀝血投書:瀝血,指立誓。投書,遞交書信。
〔47〕記室:古代宮名,相當近代之秘書。漢魏時始設。宋高承《事物紀原》:“其官始見於魏武之世矣。宋用晉製,自明帝後,皇子帝雖非都督,亦置記室參軍。則記室而為參軍,晉製也。宋朝亦置於諸王府,曰某王府記室也。”
〔48〕夷虜(lǔ):指金統治者。
〔49〕性虎狼:本創融狼般殘暴。
〔50〕不虞預備:防範不測之事。《左傳·文六年》:“備預不虞。”
〔51〕庸何傷:有什麼害處呢?
〔52〕衷甲:衷,同中。中甲,即將甲穿在衣服以內。《左傳》記載,楚人欲於盟會時突襲晉,兵士皆將甲穿在衣服裏麵,使晉人不防備。
〔53〕乘城:登城。
〔54〕平涼:地名,在今甘肅省。《唐書·馬越傳》記載:唐貞元三年五月十五日,渾威與吐蕃相盟於平涼,吐蕃埋伏重兵突然襲擊。
〔55〕葵丘:春秋時宋國地名,在今河南省。公元前651年夏,齊桓公會周,公、魯侯、宋子、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於此。同年秋,齊侯盟諸侯於葵丘。
〔56〕踐土:地名,在今河南省。晉文公曾於此與齊、宋、鄭、衛等國會盟。
〔57〕談士:口才善辯之人。
〔58〕棄儒生:《酈生傳》:“沛公不好儒,未可以儒生說。”
〔59〕露布:即布告,此指軍中報捷的文書。古時用兵獲勝,上其功掖於朝,謂之露布。
〔60〕馬猶倚:《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得七紙,殊可觀。東亭在側,極歎其才,袁虎曰:‘當令齒舌間得利。’”
〔61〕崤函關出雞未鳴:崤函關,亦稱函穀關。《史記·孟嚐君傳》:“孟嚐君得出,即馳去,主封傳,呼彈出關,夜半至函穀關。秦昭王後悔出孟嚐君,即使人馳傳逐之。孟嚐君至關,關法z雞鳴而出客。孟嚐君恐追至。容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盡鳴,遂發傳出之。如食頃,秦追果至。已後孟嚐君出,乃還。”
〔62〕樗櫟(chūlì):不成材之木。《莊子·人間世》:“匠石之齊,至於曲轆,見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絮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臼:‘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嚐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也?’曰:‘巳矣,匆首之矣。散術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棒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戶則液楠,以為柱則囊,是不材之木也。’”
〔63〕芻蕘(chúráo)之言:采薪者、捕魚者之言,指地位低下的人說的話。
〔64〕隋珠:《淮南子·覽冥訓》:“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注:“隋侯,漢東之國王姓諸侯也。隨侯見大蛇傷斷,以藥敷之。後蛇於江中銜大珠以報之。因曰‘隋侯之珠,蓋月明珠也’。”
〔65〕和璧:即和氏璧。《韓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鄉關〕故鄉。
〔66〕靈光:漢魯恭玉殿名。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魯靈光殿者,蓋景帝喔姬之子恭王餘之所立也……漢遭中微,盜賊奔突,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見毀壞,而靈光擋然獨存。”
〔67〕蕭蕭:蕭條狀。
〔68〕翁仲:秦阮翁仲,南海人。身長一丈三尺,氣質端勇,異於常人。始皇使率兵守腦桃,聲援匈奴,死後鑄其銅像於鹹陽宮司馬門外。後人泛稱墳墓或建築物前的石像為翁仲。
〔69〕遺氓:即遺民。
〔70〕嫠(lí)家:寡婦之家。此為李清照自稱。
〔71〕齊魯:今山東省一帶。
〔72〕比數:相比之中還算在數。
〔73〕稷(jì)下:地名,在今山東臨淄。《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自騶衍與齊之稷下先生淳於髠、慎到、環淵、接子、田駢、騶奭之徒,各著書言治亂之事,以幹世主,豈可勝道哉。”索隱:“按稷,齊之城門也。或雲:‘稷,山名。’謂齊之學士,集於稷門之下也。”
〔74〕揮汗成雨:《戰國策·齊策》:“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敦而富,誌高而揚。”形容繁盛、人眾多之況。
〔75〕流人:流亡者。
〔76〕東山:魯地山名。《孟子·盡心》:“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77〕一抔(póu)土:一捧土。
〔78〕皇華頌使臣之語,亦指皇帝派出之使臣。《詩經·皇華》:“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禮樂,言遠而有光華也。”
〔79〕二京:南宋使臣赴金,要經過南京(今河南商丘)、東京(今河南開封)。
〔80〕壺漿:古時百姓以壺盛漿慰勞義師。《孟子·梁惠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主師。”
〔81〕連昌宮:唐宮名,高宗時置,在洛陽。元稹《連昌宮詞》:“連昌宮中滿宮竹,歲久無人森似束。又有牆頭千葉桃,風動落花紅蔌蔌。”
〔82〕華萼樓:即花萼相輝樓。徐鬆《唐兩京城坊考》:“開元二十四年十二月,毀東市東北角道政坊西北角,以廣花萼樓前地。置宮後,寧王憲、申王捴、岐王範、薛王業邸第相望,環於宮側,明皇因題花萼相輝之名,取詩人棠棣之意。”
〔83〕赤子:百姓。
〔84〕蒼生:百姓。《書·益穰》:“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
〔85〕長亂何須在屢盟:《詩經·巧言》:“君子屢盟,亂是用長。”
永遇樂·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熔金一作:鎔金)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huan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這首詞寫出了她渴望歡樂,又走不出自己的憂愁。
譯文
落日金光燦燦,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雲色彩波藍,仿佛碧玉一樣晶瑩鮮豔。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於何地哪邊?新生的柳葉如綠煙點染,《梅花落》的笛曲中傳出聲聲幽怨。春天的氣息已露端倪。但在這元宵佳節融和的天氣,又怎能知道不會有風雨出現?那些酒朋詩友駕著華麗的車馬前來相召,我隻能報以婉言,因為我心中愁悶焦煩。
記得汴京繁盛的歲月,閨中有許多閑暇,特別看重這正月十五。帽子鑲嵌著翡翠寶珠,身上帶著金撚成的雪柳,個個打扮得俊麗翹楚。如今容顏憔悴,頭發蓬鬆也無心梳理,更怕在夜間出去。不如從簾兒的底下,聽一聽別人的歡聲笑語。
注釋
吹梅笛怨:梅,指樂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聲哀怨。
次第:這裏是轉眼的意思。
香車寶馬:這裏指貴族婦女所乘坐的、雕鏤工致裝飾華美的車駕。
中州:即中土、中原。這裏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
三五:十五日。此處指元宵節。
鋪翠冠兒:以翠羽裝飾的帽子。雪柳:以素絹和銀紙做成的頭飾(詳見《歲時廣記》卷十一)。此二句所列舉約均為北宋元宵節婦女時髦的飾品。
簇帶:簇,聚集之意。帶即戴,加在頭上謂之戴。濟楚:整齊、漂亮。簇帶、濟楚均為宋時方言,意謂頭上所插戴的各種飾物。
生命的暮年,李清照的詞,風格竟與蘇、辛一脈相承。
晚年的李清照有個鄰居,姓孫,家裏有個十歲的小女孩,小女孩聰明伶俐很少可愛。
一天,李清照對小女孩說我想教你詩詞,小女孩忽閃著美麗的大眼睛,搖搖頭,說:“才藻非女子事也”,然後跑開了。
小女孩哪裏知道,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是一位多麼偉大的詞人,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是一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才女。
高宗紹興二十五年,七十三歲的一代詞人離開人世。
清麗之詞,端莊其品。
婉約背後有豪放。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曾“詞壓江南,文蓋塞北”。
人們是怎麼評價這位千古才女的呢?
宋·王灼雲:“易安居士,京東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趙明誠德甫之妻。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婦人,當推文采第一。趙死,再嫁某氏,訟而離之。晚節遊蕩無歸。作長短句能曲折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藉也。……其風致閨房婦女,誇張筆墨,無所羞畏,殆不可使李戡見也。”(《碧雞漫誌》卷二)
宋·胡仔雲:“近時婦人,能文詞如李易安,頗多佳句。小詞雲:‘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綠肥紅瘦,此言甚新。”(《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六十)
明·楊慎雲:“宋人中填詞,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秦觀)、黃九(黃庭堅)爭雄,不獨爭雄於閨閣也。”(《詞品》卷二)
清·沈謙雲:“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填詞雜說》)
清·陳景雲評價《金石錄後序》雲:“其文淋漓曲折,筆墨不減乃翁。‘中郎有女堪傳業’,文叔之謂耶。”(《絳雲樓書目》卷四)
清·李調元雲:“易安在宋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黃九之下。詞無一首不工,其煉處可奪夢窗之席,其麗處直參片玉之班。蓋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雨村詞話》卷三),
清·永瑢等雲:“清照以一婦人,而詞格乃抗軼周柳。…雖篇帙無多,固不能不寶而存之,為詞家一大宗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清·陳廷焯雲:“李易安詞,獨辟門徑,居然可觀,其源自從淮海、大晟來,而鑄語則多生造。婦人有此,可謂奇矣。”(《白雨齋詞話》卷二)
陳廷焯又雲:“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雲:“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同上)[2]
現代作家、文學史家鄭振鐸指出:李清照是“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中國文學史》)
現代詩人臧克家形容她:“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個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濟南李清照紀念堂楹聯)
李清照故居門口,懸掛著一副楹聯:
與青蓮後主齊名,詞壇載譽稱三李;同綠綺梅花做伴,杏魘含愁寂半生。
在她淺淺的回眸裏,閃爍的是她的婉約清麗。從清淺走向深邃,又從深邃回歸淡泊。婉約詞裏,神韻的文字裏,纏綿著淡淡的憂傷。婉約詞裏,沾滿了她細雨般的心緒。
我們在她的婉約詞裏,捧拾她心碎的花瓣。
若有三生三世,隻願活在宋詞裏。
心靈棲息在絕美的宋詞中,讀纏綿相思,觀人生滄桑。
李清照,你是一輪清月,掛在遠古的天空。
每一首詞都是一朵月光,從古開到今。每當讀到你的詞,就有月光灑在我心底。你告訴我真水無香,你告訴我醇酒溶愁。你的人比黃花瘦,你的溪亭日暮,你的雨疏風驟,你的點絳唇,你的千古暗香留……你的一剪梅,至今傲雪枝頭。
至今讀你的詞,仍會誤入藕花深處,隻是難以再驚起一灘鷗鷺。你的海棠依舊,你的西風可否舊寒留,風定落花深,秋涼生淒憂,坐在春天裏,你會一夢千裏。陽光下,綠肥紅瘦,別再把酒黃昏後,真擔心你半夜涼初透。真擔心你把憔悴留下,你看月滿西樓,別再像昨日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讓我們輕輕地挽著你,再不要獨上蘭舟。庭院深深深幾許,你早該走出。別再感月吟風,人生本來就是風狂雨驟。
在你淺淺的回眸裏,閃爍的是你的婉約清麗。從清淺走向深邃,又從深邃回歸淡泊。你婉約詞裏,神韻的文字裏,纏綿著淡淡的憂傷。你婉約詞裏,沾滿了你細雨般的心緒。
我們在你的婉約詞裏,捧拾你心碎的花瓣。
最唯美的詞,最芳香的魂。
在一首詞裏,與你相遇。
真想和你的詞一起,誤入藕花深處。你把你自己灌醉,你的詞把我灌醉。
暗香盈袖,人比黃花瘦。尋尋覓覓,你在找什麼?在冷冷清清地找,找到了淒淒慘慘戚戚。搖搖晃晃的世界,你醉眼迷離。半生煙雨,半世落花。聲聲慢裏,風疏雨驟。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思家國,望北方。
瘦了黃花,醉了宋詞。一首詞成了一隻杯子,把酒斟滿再加朵月光,然後一飲而盡。最好的姿勢是,醉倒在這首詞上,雲卷雲舒秋水長天。時光在這裏頓了一下,是一首詞攔截了一下風雨。
在宋詞裏,你把自己一次次流放。這婉約的女子,把自己清照得一身通透。
找來找去,找到一首詞,一輪清月,照在這首詞上。我突然發現,我們自己離自己,比明月更遙遠。是我們自己把自己流離失所,這麼多年,那首詞還在原地,從未走遠。
詞的深處,是如蘭的呼吸。
李清照,你是用一首詞把自己保鮮的女子。
在一首首詩詞裏,我們一次次遇到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