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美的詞裏激情綻放(1 / 2)

用古典詩詞打造唯美意境生活

靜下心來,來讀一讀這美妙的詞吧!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是李清照《點絳唇》。一個妙齡女郎,蕩罷秋千,慵整纖纖細手,露濃花瘦,香汗把薄薄的衣衫濕透。手是纖纖細手,汗是香汗似露。當飄逸的身姿靜下來,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靜靜落在花朵上。動後之靜,靜中忽又生動:

一回眸,那是怎樣的無盡嬌羞,那是怎樣的可人之態?輕輕依門而立,用梅子掩飾嬌羞,好一個秀美可愛的女兒,好一幅少女情態的美人圖。此情此景,純美的一個女子就像站在我們的麵前。不過,這種場景恐怕隨著時代的變遷,永遠的離我們遠去了。越是這樣,嬌羞的女子越是顯得珍愛。

這首詞的作者是李清照,李清照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她的詞廣為留傳。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多以寫閑適生活為主,後期作品多以寫悲歎感傷為主調。當然,這和詞人的人生經曆相關。這位我們齊魯大地上才女,開拓了一代詞風。每每讀後,都令人讚歎。李清照的詞,在形式上擅長白描手法,語言上清麗秀美。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讓我們掩卷冥思,不禁折服。

讓我們幻想一下這美妙的畫麵:一妙齡女子在歡笑聲中蕩完秋千,稍做停息,正在此時,突然看見一陌生男子向這裏走來,羞怯的女子心跳突突,嫩臉羞紅,美麗的眼睛躲閃著那男子的灼灼目光,女子慌忙躲避,依向門去,嗅著青梅偷偷回頭,用眼睛的餘光偷偷觀察前來的俊美小生。小女子的精神韻致和內心的情愫、小女子的輕靈姿秀、純潔多情,栩栩如生、生動有致地展現在讀者麵前。這樣的詞,美得不敢再用言詞評說。這樣的畫麵,美得不敢再用畫筆描繪。

我想,我們可以經常走進古典詩詞,用古典詩詞為我們打造唯美。

在最美的詞裏

在最美的詞裏,埋著最美的愁。在最美的詞裏,站著最美的人。

納蘭性德,也叫納蘭容若,清朝第一詞人。

納蘭容若,一看到這個名字,很容易聯想到其人長相一定俊美,其相果不其然不負其名,白衣勝雪,青絲如墨,目光顧盼,流麗無雙。納蘭性德,清高絕俗。納蘭性德,至情至性。其詞清婉纏綿,直擊人心。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說納蘭性德:“憶昔宿衛明光宮,楞伽山人貌姣好。”梁啟超說他在學術方麵“清初學人第一”,王國維說他在詞作方麵“北宋以來一人而已”,“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這就是納蘭性德。

這是納蘭性德最冰冷的一首詞: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裏憶平生。(《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納蘭性德把自己埋在殘雪冷夜裏,把人間冷暖體悟得淋漓盡致。那絲“凝輝”的溫度,遠不能溫暖這位人間惆悵客。納蘭性德在落“梅”中,走進三更,在斷腸聲裏憶平生。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納蘭容若《木蘭花令》

人生若隻如初見,經曆了多少人間冷暖,才會悟出如此的人生淒美?初見,是那麼美。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如初見,那一切是多麼美好。但,這隻是假如。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納蘭容若《長相思》

在山海關,他看到了大雪茫茫,他看到了邊關的艱苦環境。聯想到千百年來多少戍邊將士在這樣的艱苦的環境裏保家衛國,想起了自己的家園是那樣溫暖。相比之下,感慨萬千。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人生也是如此,一路走來,風風雨雨。

納蘭性德曾曾經這樣說過:“師者,以學術為吾師也,以文章為吾師也,以道德為吾師也。”他眼中的“師”,是學術、文章、道德上的先導者。這給我們當今對對師者的定義有著很好的借鑒。

世界上最美麗的風景,就是你有一顆高貴和善良的心靈。納蘭性德,在詩詞裏建構著自己的世界。

富足的生活中的納蘭性德卻認為自己“不是人間富貴花”。納蘭性德的340多首詞作中,有“愁”字多達90次,“淚”字多達65次,“恨”字多達39次,“斷腸”“惆悵”“憔悴”這樣的詞更是比比皆是。納蘭性德的父親納蘭明珠不明白“這孩子什麼都有了,為什麼還會這樣不快活?”他哪裏明白超凡脫俗的兒子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