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二回 答帝問君心難料 薦孟德初聞八校(1 / 2)

上回說到竇輔入宮麵聖,在一番機巧的答辯下,總算使得靈帝對他的疑慮稍許減輕。對此,竇輔已經十分滿意,畢竟自己的出身在這裏,自己家族與靈帝之間的關係在那,靈帝心有芥蒂疑慮也是十分正常的。但是,竇輔自然不會任其自然發展。畢竟此時的竇輔,還需要靈帝的信任與支持。

可就在竇輔也以為自己取得了靈帝信任之時,靈帝卻突然開口詢問竇輔是否知曉新軍之事,同時讓竇輔舉薦良才。

聽了這話後,竇輔才知道靈帝對自己依舊有所保留,甚至是仍有疑慮。這話不好回答,說不知道吧,不妥!此事京師中稍有作為之人,都知曉。隻是看知道多少而已。說知道吧,那麼消息來源是何處,說知道多少,恐怕也會讓靈帝察覺很多關係,也會令靈帝顧忌。另外,這舉薦良才一事,也明顯帶著陷阱。若之前說不知道此事,卻緊接著舉薦十分得當,會有欺君之嫌。若之前說知道,此刻舉薦之人不當,又會使靈帝懷疑自己動機。且舉薦良才,若舉薦自己手下,會令靈帝以為自己有私心且不安分。若舉薦旁人,這人選亦十分為難,一個不好,怕會讓靈帝誤會自己的陣營!

這實在是一個為難之事,作為後世之人,竇輔自然知道這新軍,便是著名的西園八校尉!此事的關鍵在於,竇輔必須想明白靈帝成立這新軍的用意,目地何在。畢竟雒陽城外及周邊有北軍五校。還有三河騎兵,此刻京師也沒有危險,何必另立新軍。且是靈帝用私房錢招募的新軍。要知道靈帝斂財有術。且吝嗇無比。這自然是因為早年的經曆,俗話說的窮怕了!可就在此時,靈帝卻願意用這私房錢招募新軍,動機就十分詭異。這募軍完全可以朝廷出資,為何要用靈帝的私房錢?!這一切的一切,在後世的書本上都是沒有答案的,或者說那些冠冕堂皇的答案。並做不得數。

這不是考試,打錯了最多重考。麵對當事人靈帝,這卻是生死攸關的回答。打錯可是要掉腦袋的!那麼靈帝到底為何在此時成立這一新軍呢?竇輔在之前與曹操楊彪等人的交談中,略有所悟。

靈帝用私房錢募軍,這軍隊如同他的私軍一般。他是皇帝,普天下的軍隊都是他的。何必多此一舉呢?其實不然。這天下掌管兵馬的可是大將軍何進。因為一場黃巾之亂,完全打亂了靈帝之前的安排。經過桓帝是的五侯以及梁冀,靈帝對宦官與外戚都不敢過於相信,特別經過登基之初的黨錮之亂,對士人外戚更是心懷恐懼,不得已,重用十常侍對抗。可隨著陳番竇武李膺等相繼去世後,十常侍的權勢一發不可收拾。大有當年五侯之勢。靈帝這才想找人製約,可是經過竇武之事後。他對關中大族很不信任,擔心又出現如同鄧馬竇梁這樣權勢滔天的外戚。這才有了靈帝立何皇後之舉,而何皇後兄長何進也因此得勢,。這才有十常侍與何進相互製約,靈帝滿以為自己從此高枕無憂。可不想沒有幾年太平日子,黃巾作亂。何進借著這一機會,一飛衝天。而另一方麵,因黨錮敗北的士人不甘心,而自己又無力獨自抗衡宦官,這才看中了何進,這個沒有家族勢力的外戚大將軍,兩者聯合,全麵壓製了日益驕縱腐化的宦官集團。這使得平衡漸漸被打破,靈帝內心亦開始感到不安。當然,這些還不是最讓靈帝擔心的。最令靈帝擔憂的是何皇後有皇子劉辯,是嫡長子。而靈帝自己卻中意幼子劉協,這就使得矛盾一下激發了。若靈帝強立劉協,滿朝文武不會答應,掌管天下軍隊的何進也不會答應。一旦自己不在了,劉協是絕對坐不穩這皇位的。

兵權!就是兵權!靈帝有感於此,這才有了另立新軍的念頭。這是他為自己兒子劉協留下的保命符。所以這統軍之人,必定要忠心!這是關鍵!同時,這也是靈帝用以拉攏分化何進手下之人的砝碼。

想明白這些後,竇輔自然不會輕易表態,也不能表態。於是答道:“陛下欲立新軍之事,臣有耳聞。隻是不知內中詳情!至於說賢才,陛下手下英才濟濟,又何須問臣下。當然,若陛下有用臣之處,臣定效犬馬之勞!”說到這裏,竇輔頓了一下,接著說道:“臣不知什麼賢才,但陛下欲練新軍,臣願獻上馬三百匹及精銳士卒兩百人,以供陛下驅策!這馬乃是臣數次征討胡人繳獲得來的,而這些士卒也是身經百戰的老兵,皆可為伍長什長!”說這些,竇輔也是深思熟慮的。畢竟靈帝開口,自己不能不有所表示,給多了不說自己心疼,靈帝也會擔憂自己勢力,這三百匹馬,不多不少。至於說精銳士卒,雖然**,但還是願意給的,自己不能也沒有良才舉薦,就給些基層老兵,即沒有搶權的猜忌,又討了靈帝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