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劉唐將盧俊義引到酒店中。劉唐道:“近來是蜀中大亂,魏國聯結東吳、南蠻、西羌,起大軍五十萬殺奔而來。蜀中四麵受敵,丞相諸葛亮這幾日反到稱病不朝,隻是囑托參軍龐宏在成都開個什麼喚做招賢會的,這幾日好不熱鬧。”
盧俊義道:“龐宏何人也?”劉唐道:“我四方打聽,說是什麼鳳之子,仔細打聽說是叫龐統。”盧俊義笑道:“吾知矣。原來是鳳雛龐士元之子。招賢會又是何意?”劉唐道:“這招賢會卻與我宋時科舉有些相似。隻在這成都城內,每日但考文者,自去那裏寫得一篇叫做《治國論》的文書。武的便是這刀槍上的比試,前日,武鬆兄弟也在那裏打的無人敢敵,卻也是巧,那日正好是那皇帝出巡,卻看見了,當即加封為禦林軍統領。現在他卻已是在了皇宮。”
盧俊義聽罷大喜,道:“其他還有何人在此?”劉唐道:“杜遷兄弟在成都城內盤了家客棧,現在卻也是生意興旺。徐寧、索超、孟康前幾日也去了那招賢會,也都得了官職。孟康兄弟卻因善水戰,今已被調往白帝城永安去了。唯我在此等待兄長。”
盧俊義道:“也好,明日我等同往成都,我正愁無處施展抱負,今日有機會也會會這幫三國群英。”
次日,盧俊義等往成都去了。途中談及招賢會之事,柴進聽罷道:“吾不善武,願先往成都看看那招賢會如何招文,願往一試。”盧俊義大喜,叫柴進先行。
柴進獨自騎了匹快馬,星夜趕往成都,自往那招賢會上去了。龐宏見他頗有才華,乃留他聽用。
再說這劉備死後,早有細作得知報於魏國。近臣奏知魏主。曹丕大喜曰:“劉備已亡,朕無憂矣。何不乘其國中無主,起兵伐之?”賈詡諫曰:“劉備雖亡,必托孤於諸葛亮。亮感備知遇之恩,必傾心竭力,扶持嗣主。陛下不可倉卒伐之。”正言間,忽一人從班部中奮然而出曰:“不乘此時進兵,更待何時?”眾視之,乃司馬懿也。丕大喜,遂問計於懿。懿曰:“若隻起中國之兵,急難取勝。須用五路大兵,四麵夾攻,令諸葛亮首尾不能救應,然後可圖。”丕問何五路,懿曰:“可修書一封,差使往遼東鮮卑國,見國王軻比能,賂以金帛,令起遼西羌兵十萬,先從旱路取西平關:此一路也。再修書遣使齎官誥賞賜,直入南蠻,見蠻王孟獲,令起兵十萬,攻打益州、永昌、牂牁、越巂四郡,以擊西川之南:此二路也。再遣使入吳修好,許以割地,令孫權起兵十萬,攻兩川峽口,徑取涪城:此三路也。又可差使至降將孟達處,起上庸兵十萬,西攻漢中:此四路也。然後命大將軍曹真為大都督,提兵十萬,由京兆徑出陽平關取西川;此五路也。共大兵五十萬,五路並進,諸葛亮便有呂望之才,安能當此乎?”丕大喜,隨即密遣能言官四員為使前去;又命曹真為大都督,領兵十萬,徑取陽平關。此時張遼等一班舊將,皆封列侯、俱在冀、徐、青及合淝等處,據守關津隘口,故不複調用。卻說蜀漢後主劉禪,自即位以來,舊臣多有病亡者,不能細說。凡一應朝廷選法,錢糧、詞訟等事,皆聽諸葛丞相裁處。時後主未立皇後,孔明與群臣上言曰:“故車騎將軍張飛之女甚賢,年十七歲,可納為正宮皇後。”後主即納之。
建興元年,公元223年秋八月,忽有邊報說:“魏調五路大兵,來取西川;第一路,曹真為大都督,起兵十萬,取陽平關;第二路,乃反將孟達,起上庸兵十萬,犯漢中;第三路,乃東吳孫權,起精兵十萬,取峽口入川;第四路,乃蠻王孟獲,起蠻兵十萬,犯益州四郡;第五路,乃番王軻比能,起羌兵十萬,犯西平關。此五路軍馬,甚是利害。”已先報知丞相,丞相不知為何,數日不出視事。後主聽罷大驚,即差近侍齎旨,宣召孔明入朝。使命去了半日,回報:“丞相府下人言,丞相染病不出。”後主轉慌;次日,又命黃門侍郎董允、諫議大夫杜瓊,去丞相臥榻前,告此大事。董、杜二人到丞相府前,皆不得入。杜瓊曰:“先帝托孤於丞相,今主上初登寶位,被曹丕五路兵犯境,軍情至急,丞相何故推病不出?”良久,門吏傳丞相令,言:“病體稍可,明早出都堂議事。”董、杜二人歎息而回。次日,多官又來丞相府前伺候。從早至晚,又不見出。多官惶惶,隻得散去。杜瓊入奏後主曰:“請陛下聖駕,親往丞相府問計。”後主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