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七十三;(1 / 1)

魏王弼注本《道德經,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彈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漢帛書《老子》(甲本)原文:

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則活。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戰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彈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差異重點分析:

這一段記述了當時社會上所發生的官家鎮壓人民反抗的情況。“或利或害”是老子對“勇於敢”和“勇於不敢”兩種行為,對社會所產生效果莫衷一是的評價,但都稱其為“勇”,說明皆表示支持;因不好從政治的高度直接對此作出明確的判斷,所以他實事求是地承認說“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最後他還是以辯證的觀點看這問題,相信曆史的發展必然會做出最終的結論。《道德經》在“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後麵又加了“是以聖人猶難之”一句,是想模糊事實真相、轉移話題中心,把它變為是“聖人猶難之”的理由。它又將“天之道,不戰而善勝”改為“天之道,不爭而善勝”,其宣揚宗教理念鼓吹“不爭”的用意,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