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水火未濟(下)(2 / 2)

老和尚:“如今天下初治、百廢待興,皆因施主數年堅始終不渝之力。而今能臣驍將齊聚廟堂,曠古罕有。然有正必有反,有得必有失,若無天子坐鎮帝都,能臣驍將恐難駕馭。”

李豫:“大師您也看到了,豫雙目失明,故而才將國事委於太子。”

老和尚:“施主雖雙目失明,但隻要用心去觀,仍可以洞察秋毫。五年後,人心平定,國泰民安,才是施主功成身退之日。”

李豫走出棲靈塔,天色已經大亮,老和尚不知何時悄然離去。

“你們是什麼人?怎麼進來的!”兩名掃地的僧人手持笤帚,上前質問院中的李豫和郭曙。

郭曙手持佩劍回答:“我等是你們方丈的貴客。”

掃地僧人:“你們兩個大膽蟊賊,竟敢冒充方丈的客人在此行凶。快來人啊,抓賊!”

郭曙拔劍喝道:“放肆!驚擾聖駕,你等罪當處死。”

幾名僧人聞聲手持木棒前來,將李豫和郭曙團團圍住。

“住手!”一位身穿方丈袈裟的和尚走了過來,喝止住眾僧,對李豫和郭曙說:“貧僧本寺方丈道行。敢問兩位施主清晨在此有何貴幹?”

郭曙:“你是方丈?那剛才在塔下見到的那位瞎眼老和尚是?”大明寺方丈道行看上去不過五十多歲,與之前塔下見到的老和尚絕不是同一個人。

道行:“兩位施主,本寺並無瞎眼的僧人。”

李豫:“大師,剛才確有一位老方丈引領在下入塔,並瞻仰了佛骨舍利。”

道行驚訝的說:“什麼?!佛骨舍利供奉的地宮常年封閉,你怎麼可能進去。”道行親自入塔查驗,地宮入口封石完好,並無任何開啟的痕跡。

郭曙對道行說:“這位是當今聖上。”

道行:“貧僧不知陛下駕臨,請恕冒犯之罪。”

李豫:“不知者不為罪,朕來得唐突,方丈大師不必如此。”

道行將李豫請入方丈內室,茶水款待。

李豫問道行:“敢問大師,貴寺果真沒有失明的年老僧人?”

道行:“不敢欺瞞陛下,確實沒有。”

李豫:“如此說來,朕剛才見到的……”

道行:“雙目失明的隻有貧僧的師父——鑒真法師。六年前,師父東渡日本,傳法布道。”

鑒真法師不僅是精通佛法的高僧,還是精於中醫的醫家,道行為其弟子,醫術十分精湛。半個月後,在道行方丈和孫遠瑛的精心調理下,華陽公主體內的寒毒根除,李豫下令起駕返京。

返回長安後,李豫每日臨朝,親自處理政務。改革中書、門下、尚書三省,放權給三位宰相。改革土地稅收,收回豪強大戶的過多土地,分給農民耕作。改革兵製,將府兵製和募兵製結合起來,授予統軍將領兵權。改革禦史台,完善十五道采訪使監察製度。

五年後,正月初一,大明宮含元殿,百官朝拜,鼓樂齊鳴,太子李適的登基大典正在舉行,後世稱為唐德宗。

李豫給李適留下了一個極好的基礎,內憂外患已經全部解除,朝廷上下多是正直忠良之士。大唐帝國在李適這位年輕有為、誌向遠大的新皇引領下,在郭子儀、李光弼、裴遵慶、顏真卿、段秀實、劉晏、李晟、馬燧、渾瑊等眾多文臣武將的共同努力下,走上了中興之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