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陛下隻授權中丞監督軍紀,行軍作戰之事中丞無權過問。”
嚴郢:“嚴某奉旨督查軍紀,從兵士到你大將軍,都在察查之列!這一個月來,前方將士孤軍守城,戰死沙場者數千。你身為大將軍,竟然毫無顧忌,一味龜縮在這碎葉城中,今日你必須給嚴某一個說法!”天子節鉞絕對嚇不住嚴郢,就算是李豫在場,嚴郢肯定還是這麼說。
李晟拿起天子節鉞,嚴肅地說:“陛下授我節鉞,可憑此便宜行事。”
一旁的馬燧對嚴郢說:“嚴中丞少安毋躁,我們早已擬定出對敵之策,隻待時機到來。”
崔光遠在旁勸道:“嚴公,你我不懂兵法,別在這裏打擾諸位將軍。”
見嚴郢不肯走,李晟來到地圖前:“兵法有雲‘守如處女,出如脫兔’,大食騎兵從康國一路攻城拔地,表麵上是乘勝東進、來勢洶洶,其實已是‘衝風之衰,強弩之末。’我軍主力一直在碎葉休整,將士們早已鉚足了勁,隻待一聲令下。”
馬燧:“我們給對手擺下長百裏的長蛇之陣,蛇首在碎葉城,蛇身在新城,蛇尾在頓建城。擊蛇首,尾動,卷;擊蛇尾,首動,咬;蛇身橫撞,首尾至,絞。”
嚴郢俯首跪地:“嚴某無知,冒犯了大將軍,願受責罰。”
李晟、馬燧連忙扶起嚴郢。
離開行營,來到下榻的驛館門外,崔光遠笑著對嚴郢說:“嚴公啊,聽崔某一句勸,凡事不必太過認真,夫子有雲‘過猶不及’嘛。你我好不容易來一趟西域,不如學學崔某,四處轉轉,帶些奇珍回去也好啊。”
崔光遠不僅是朝廷的禮部尚書,更是皇帝身邊的紅人,此次西征授命全權負責外交事務,沿途屬國和州縣的官員自然不會放過巴結的好機會。
嚴郢瞪了崔光遠一眼,獨自走進了驛館。
守候在驛館門口的禮部郎中蕭慶迎上前,對崔光遠說:“尚書,有客人來訪。”
崔光遠很隨意的問:“人在哪兒啊?”
蕭慶回答:“在後院休息。”
崔光遠笑道:“前麵帶路。”
蕭慶引領崔光遠來到後院,走進一間廂房。
房內坐著三個西域胡人,見崔光遠進來,連忙起身行禮。
其中一個胡人自我介紹:“在下阿達幹,來自拔汗那國都西鞬城,奉我王之命前來覲見,這是我王的一點心意,還請尚書收下。”阿達幹讓手下打開禮盒,裏麵是三顆碩大的夜明珠和一座綠鬆石雕刻的精美佛像。
崔光遠:“如此厚禮,崔某恐怕受之有愧啊。”
阿達幹:“尚書可能不知,我拔汗那國緊鄰石國——”
崔光遠打斷阿達幹:“石國無藩臣禮,幾年前已被我大唐天兵剿滅。”
阿達幹:“是,在下一時口誤。拔汗那國緊鄰宛州,出產汗血寶馬。大食占據宛州後,總督馬赫迪派使者傳諭我王,要求我國提供八千匹汗血寶馬,協助大食進攻碎葉。”
崔光遠不禁歎道:“八千匹汗血寶馬!這個馬總督,胃口倒是不小。”
阿達幹:“我王特命在下前來,請求大唐支援。”
崔光遠笑道:“這個好說,本尚書向你保證,一個月之內,我大軍必會收複宛州。”
阿達幹:“真能如此,那就太好了。”
崔光遠:“看來貴使還有疑惑,這就隨本官去看看我朝的天兵,也好安心回去複命。”
崔光遠帶著阿達幹來到北城,看過駐紮在此的三萬大軍操練。
阿達幹心中的石頭終於落地:“在下這就回去稟告我王,準備酒肉迎候大唐天兵。”
崔光遠:“酒肉就免了,待我軍擊潰大食的呼羅珊騎兵,貴國總該有些表示吧。”
阿達幹:“需要什麼,請尚書明示。”
崔光遠:“四千匹汗血寶馬。”
阿達幹咬著牙回答:“此事在下做不了主,須回去稟告我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