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幕後黑手(2 / 2)

李俶:“願聞其詳。”

趙遂良:“趙某已在長安備齊三萬石糧食,不日運往河西。趙某計劃在武威開設分店,按長安市價敞開賣糧。”

李俶起身拱手致謝:“俶代表河西百姓,感謝趙兄。不過如此一來,趙兄的損失恐怕很大。”

趙遂良:“趙某世代經商,這點錢還拿得出。能為郡王分憂,趙某義不容辭。”

李俶再次拱手致謝:“趙兄深明大義,俶銘記在心。”

李俶讓楊元壽負責接收糧食,不料第一批運糧商隊在昌鬆縣境內遭遇不明身份的歹徒劫持,十幾名押運者全部被殺,一萬石糧食不翼而飛。裴遵慶前往昌鬆調查案情,李俶派郭晞同行協助。

裴遵慶僅用三天時間就抓到了搶劫糧隊的主犯,找回被劫的一萬石糧食。郭晞從主犯身上搜到一封密信,密信中說:河西之事原本進行得非常順利,眼看武威民怨沸騰,赤水兵變隻在旦夕,李俶小兒窮途末路。不料一貫與相公作對的王忠嗣,還有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長安糧商趙遂良跳出來壞事,功虧一簣。密信末尾落款:西河。

李俶看完密信,拍案而起,神情嚴峻的問裴遵慶:“誰是西河?”

裴遵慶回答:“裴某驗過筆跡,此信是武威長史楊元壽所寫。”

“什麼!”李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俶對郭旰說:“立刻持河西節度使旌節,將武威長史楊元壽緝拿歸案。”

涼州都督府大堂上,楊元壽十分囂張,對所做之事毫不隱瞞,主動供認自己與李林甫的關係。原來早在皇甫惟明任節度使時,楊元壽就是李林甫安插在河西的耳目,侵吞庫糧、煽動災民、搶劫糧隊三件大案的幕後主使都是楊元壽。

李俶一氣之下要將楊元壽梟首示眾。裴遵慶勸李俶不要衝動,將此案交給他處理。裴遵慶將楊元壽的罪行如實上報,其中並沒有涉及李林甫。楊元壽被押送回京,移交大理寺懲處。裴遵慶派人查抄楊元壽在武威的財產,共計銀錢七萬緡、良田五百畝,全部充公。

趙記糧行在武威的三家分店同時開張,市麵上的糧價從最高時的八百錢回落到八錢,比蝗災前還便宜,四大糧行也隻得平價售糧。李俶將吳仁圭釋放,從吳記糧行征用的一千五百石糧食作為罰金予以沒收。

王忠嗣向皇帝奏明河西、隴右災情,稱讚李俶行事果斷,處置有方。李俶上疏皇帝,請求表彰義商趙遂良。李隆基得知李俶成功解決了河西災情,非常高興,下旨免除河西、隴右受災六郡兩年賦稅,封趙遂良為從六品檢校戶部員外郎。

李林甫原本準備參劾李俶“搶掠糧商,侵擾百姓。挪用軍糧,引發兵變”,見形勢逆轉,立刻見風使舵,將擬好的奏疏藏入袖中,轉而在李隆基麵前讚揚李俶“臨機應變,睿智果斷”,心中對幫助李俶度過危難的王忠嗣和趙遂良恨之入骨。半年後,李林甫授意京兆法曹吉溫羅織罪名,將趙遂良逮捕入獄,流放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