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古城驍騎(2 / 2)

李俶心潮澎湃,帶著激情說:“眾位兄弟。俶奉旨節度河西,今後還需眾位兄弟鼎立協助,共建功勳。從即日起,河西所有士兵,每年發俸二緡。凡立功者,不論兵士將官,均給予提升。”

兵士們聽說有錢發,興高采烈的歡呼起來。唐朝前期實行府兵製,兵士義務服役,沒有薪俸。到了唐玄宗時期,各鎮邊軍逐漸成為專職軍隊,朝廷每年下撥糧草、布匹作為給養,但普通兵士仍然沒有薪俸。李俶算過這筆賬,每人每年二緡,七萬三千人需要十四萬六千緡。這筆錢戶部定然不會給,李俶打算暫時用自己從長安運來的銀錢應付,以後找機會從河西府庫中支取。

李俶的講話簡明扼要,校場閱兵很快結束。郭子儀邀請李俶前往赤水驍騎軍營視察。

赤水軍作為河西主力,共有兵士三萬三千,分為一萬三千騎兵和兩萬步兵。騎兵駐紮在武威西苑,步兵駐紮在武威東苑。唐軍騎兵以千騎為一營,故而赤水騎兵又稱赤水十三營。中軍大帳內,郭子儀首先向李俶介紹越騎中郎將魯昂。魯昂統領赤水十三營中的虎賁、豹韜、熊渠三營驍騎,皆是精銳。

李俶一一見過三營郎將,其中虎賁營郎將章仇瑾瑜給李俶留下了深刻印象。聽到章仇瑾瑜的名字,李俶自然想起了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不出所料,章仇瑾瑜正是章仇兼瓊之子。其父既然是大唐帝國西南地區的軍政一把手,章仇瑾瑜為什麼會跑到河西,在赤水軍中做一個不大不小的郎將,李俶覺得有些好奇。見過赤水十三營其他郎將,李俶留下章仇瑾瑜一人。

李俶仔細打量著章仇瑾瑜,章仇瑾瑜身高近六尺,俊朗白皙的臉上略顯稚嫩。李俶好奇的問:“章仇虎騎一表人材,為何不在劍南協助令尊,而來河西苦寒之地。”

章仇瑾瑜抱拳道:“回稟郡王,劍南多高山大川,騎兵難以發揮作用。末將從小學習騎射,立誌將來在馬背上建功立業。”

問過年紀,章仇瑾瑜年僅二十,從軍河西兩年。李俶心想:好個有誌氣的官二代,二十歲就位居郎將,多半是靠其父的關係。

章仇瑾瑜的父親章仇兼瓊,開元末到天寶初擔任劍南節度使,在蜀地任職八年,期間興修水利,勸課農桑,安撫邊境地區各少數民族。樂山大佛的建造者海通禪師去世後,章仇兼瓊拿出自己的官俸,完成了大佛的建造。如此深得蜀地百姓愛戴的一位父母官,後世史書卻沒有為他立傳,隻因為章仇兼瓊做錯了一件事-提拔楊國忠。

楊國忠少年時放蕩不羈,喜歡喝酒賭博,因此窮困潦倒,周圍的人都瞧不起他。三十歲時,楊國忠入蜀從軍,發憤努力,卻不得誌,窮途末路之時意外的結識了成都大富豪鮮於仲通,得其資助。鮮於仲通把楊國忠推薦給時任劍南節度使的章仇兼瓊。章仇兼瓊見楊國忠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談吐不凡,非常喜歡,將其留在身邊任職。適逢李林甫結黨專權,排除異己。章仇兼瓊擔心自己官位不保,於是派楊國忠進京,一方麵探聽消息,一方麵疏通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