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元殿後是宣政門,宣政門的左側是中書省和禦史台,右側是門下省和弘文館。走進宣政門,雄偉莊嚴的宣政殿映入眼簾。含元殿是舉行大型慶典和朝會的地方,俗稱“外朝”。宣政殿則是皇帝平日臨朝聽政之處,稱為“中朝”。早朝時間已過,隻有幾名太監在殿內收拾打掃。
宣政殿後是紫宸殿。紫宸殿的規模比宣政殿略小,被稱為“內朝”。隻有少數大臣能夠入此朝見皇帝,稱為“入閣”。紫宸殿大門緊閉,李隆基早已不像年輕時勤於政務,此刻不知道在哪兒縱情玩樂。
紫宸殿後是含涼殿。含涼殿是皇帝日常起居的地方,殿後碧波蕩漾的大湖名曰太液池。從湖麵吹來陣陣涼風,令人神清氣爽。來到太液池邊,李邱民終於找到方向,沿著湖岸向西兩裏,便是自己住的拾翠殿。
李邱民對宏偉的大明宮充滿了好奇,讓劉德順帶自己在宮內四處遊走。大明宮內殿宇錯落,高牆縱橫,宛如一座巨大的迷宮,要不是有劉德順帶路,李邱民根本找不著南北。
大明宮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麵為前朝,北麵為內廷。拾翠殿位於內廷西麵,整座宮殿座西朝東,殿後是高大的西宮牆,沿西宮牆向北百步是九仙門,門外駐有負責宮禁宿衛的右羽林軍。
拾翠殿南麵是一片巍峨雄偉的宮殿群,其核心是麟德殿。麟德殿建於唐高宗麟德年間,規模超過含元殿,是大明宮中最大的建築。整個宮殿由前、中、後三殿組成,前殿進深四間,中殿、後殿進深五間。中殿分上下兩層,左右設二方亭。後殿左右有鬱儀、結鄰二樓,均建在兩丈高的磚台上,有飛樓通向二方亭。二方亭內側架飛樓通向中殿上層,組成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堪稱盛唐建築的經典之作。麟德殿是大唐皇帝舉行宮廷宴會、觀看樂舞表演、會見各國使節的主要場所,可同時宴請三千餘人,在京的各級官員都以受邀出席麟德殿宴會為榮。
拾翠殿東麵是大片的樹林,穿過樹林往北是一片空曠的跑馬場。幾日前,廣平郡王李俶就是在這裏跌落馬背受傷的。
穿過跑馬場,劉德順對李邱民說:“郡王,太子殿下的東宮衛率中有的是武將,您幹嘛要一個害您摔傷的無名小卒做王府的侍衛長。”
李邱民笑著回答:“以後你自然會明白。去給本王牽匹駿馬來。”
李邱民話沒說完,劉德順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郡王饒命!”
李邱民扶起劉德順:“好了,本王不騎就是。前麵是什麼地方?”
劉德順回答:“前麵是承香殿,再往前是玄武門。”
“玄武門!”李邱民徑直來到玄武門前,隻見莊嚴雄偉的城門前矗立著十二名全副武裝的千牛侍衛。玄武門是大明宮的北門,和南麵的丹鳳門不同,玄武門隻有一個門道。唐朝初年的玄武門之變發生在太極宮,不是在這裏。穿過玄武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塊長方形的廣場,廣場另一端是重兵守衛的重玄門,重玄門外是北衙禁軍衛所和左右飛龍廄。玄武門和重玄門之間的區域被稱為玄武禁區,控製了這裏便可以控製整個大明宮。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六月,韋後和安樂公主密謀毒死了中宗李顯,立溫王李重茂為帝。韋後效仿武則天,在京畿要害部門安插韋氏子弟,廣聚黨眾,準備廢黜重茂自立,因害怕相王李旦反對,故欲尋機殺之。相王之子臨淄王李隆基接到密告,聯合太平公主先發製人,率軍衝入北衙禁軍衛所,殺了韋後派來統領禁軍的韋璿、韋播,占領玄武門,隨後縱兵進入皇宮,斬殺了韋後和安樂公主。